天天看點

1981年,山西老農拿出一張欠條:八路軍借款1100萬,後來怎樣了?

1981年,山西省政府來了一個名叫郭建英的老人,郭建英這次來,帶了一件不一般的東西——一張欠條。

不錯,郭建英這次來,就是為了“讨債”,他手裡這張欠條是他們家的傳家寶,上頭寫着當年八路軍借了郭建英的爺爺郭陽明1100萬法币,至今還沒有歸還。

1981年,山西老農拿出一張欠條:八路軍借款1100萬,後來怎樣了?

雪中送炭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在1940年的時候,日軍派出大股部隊對山西一帶的八路軍進行圍剿,八路軍為了保護根據地的安全,同日本侵略者血戰了一個多月,終于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可是勝利之後,新的問題卻出現了。

日軍戰敗之後,為了扭轉局面,便對山西各個城鎮進行了嚴格的封鎖,還對八路軍的後勤運輸線進行了頻繁的破壞,導緻八路軍得不到糧食補充。可是八路軍和日軍戰鬥了這麼長時間,本來就已經陷入了缺糧的境地,如今日軍這樣做,更是把八路軍逼上了死路。

1981年,山西老農拿出一張欠條:八路軍借款1100萬,後來怎樣了?

眼看就要入冬了,八路軍吃不飽穿不暖,如果再找不到糧食補給,隻怕不用日本人來打,八路軍就要失去戰鬥力了。無奈之下,八路軍隻好在周邊村鎮籌集糧食,但是百姓們雖然有心幫忙,卻苦于自家的糧倉也并不富裕,八路軍自然是甯可自己挨餓,也不願意讓老百姓餓肚子的,是以,日子一天天過去,兩室卻還是沒有着落。

直到有一天,郭陽明得知了八路軍沒有糧食的事情。這郭陽明當時是山西一帶有名的大地主,不僅坐擁良田百畝,在城裡還有許多工廠投資,可以說非常富裕。不過,郭陽明雖然是地主,心地卻很好,一貫樂善好施,頗有俠義心腸。而且他對于八路軍是非常敬佩的,是以,一聽到八路軍有難,郭陽明當即便決定施以援手。

1981年,山西老農拿出一張欠條:八路軍借款1100萬,後來怎樣了?

八路軍買不到糧食,但是作為老闆的郭陽明想要買糧食卻并不難。郭陽明拿出了自己1100萬法币的積蓄,派家丁到周邊城鎮四處收購糧食,雖然日寇的封鎖非常嚴重,但是重金砸下去,還是有不少商人把糧食賣到了郭陽明這裡。幾天之後,郭陽明便拉着價值1100萬法币,足足十大車的糧食來到了八路軍的駐地。

八路軍正在為吃不上飯發愁,看到郭陽明拉來的這十大車糧食,八路軍指戰員激動得不知道說什麼好,這可真是救命的糧食呀!不過,雖然郭陽明老爺子不求回報,八路軍卻不能白拿人家的糧食,收下糧食之後,八路軍就給郭陽明開了一張欠條,蓋了八路軍的印。

1981年,山西老農拿出一張欠條:八路軍借款1100萬,後來怎樣了?

傳家之寶

郭陽明一瞧,連連拒絕,他說:“打什麼欠條?不都說了,這是我郭陽明送你們的!”但是八路軍堅持說軍有軍規,讓郭陽明一定要把欠條拿上,要是郭陽明不拿欠條,他們就更不能拿走糧食。聽八路軍這樣堅持,郭陽明隻好收下。他十分感慨地說:“八路軍和那些日本人、國民黨就是不一樣,我沒有幫錯人呐!”

不過收歸收,郭陽明也從來沒打算真的找八路軍要賬,生前郭陽明常常對妻子說:“人家給咱們打鬼子,命都舍下了,咱們還去要這點糧食的賬?”這張欠條在郭陽明看來,是自己和八路軍之間情義的見證,這可不是錢能買下的,是以,郭陽明一直把欠條當做自家的傳家寶。

1981年,山西老農拿出一張欠條:八路軍借款1100萬,後來怎樣了?

這張欠條,郭陽明一直非常寶貝地收在木匣子裡,藏在床底下。建國之後,郭陽明覺得這張欠條要是拿出來,國家還了自己錢,那反而是給國家添麻煩了,是以,除了家裡人,誰也不知道這段往事。

多年以後,這張欠條傳到了孫子郭建英手上,他一直謹遵爺爺的教誨,好好收藏着這張特殊的借條。原本郭建英也沒打算把借條拿出來要錢的,但是天有不測風雲,郭建英的老伴生了重病,在醫院一住就是兩三年,醫藥費是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郭建英這一代早就沒有爺爺那麼富裕了,作為普通農民的他哪裡能承受這麼多醫藥費?家裡稍微值錢點的東西都賣了,郭建英也是到處打工,早出晚歸,但還是填不上家裡的窟窿。

1981年,山西老農拿出一張欠條:八路軍借款1100萬,後來怎樣了?

不忘舊

無計可施的郭建英忽然想到,爺爺那張欠條要是拿到政府去,能不能把錢要回來貼補一下家裡呢?郭建英乍一想覺得不可能,這件事情都過去四十年了,自己爺爺都不在世了,隻怕記得這件事情的八路軍也不多了,自己貿貿然拿着一張欠條去讨要四十年前的債務,政府不把自己當瘋子才怪了。

但是郭建英轉念又一想,這普天之下,對老百姓最好的非解放軍莫屬,就算這張欠條是四十年前的,部隊難道就會賴賬嗎?不不不,這絕對不是中國軍隊的作風。

1981年,山西老農拿出一張欠條:八路軍借款1100萬,後來怎樣了?

于是,郭建英懷着一絲希望來到了政府,拿出這張欠條之後,政府的從業人員都很驚訝,這東西要是真的,那可是件文物呢。郭建英倒是顯得很不好意思,他忐忑地問道:“這張欠條還作數嗎?”

沒想到從業人員回答他:“您放心,當然作數了。”這句話讓郭建英心裡的大石頭落了地,不久之後,當地政府對這張欠條做了鑒定,确認是八路軍留下的之後,省政府将當年的欠款按當今人民币的價值折算給了郭建英,并且還特意聯系了醫院,給郭建英的老伴安排了會診。

1981年,山西老農拿出一張欠條:八路軍借款1100萬,後來怎樣了?

郭建英還了解到,原來,自己并不是唯一一例,自從建國之後,國家一直都在歸還當年新四軍、八路軍借老百姓的錢糧,不拿群衆一針一線并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國家實實在在踐行的諾言。

這一切讓郭建英深受感動,不久之後,他将這張珍貴的欠條捐給了博物館,他希望後世子孫看到這張欠條,就能想起老百姓和八路軍之間的深情厚誼。當年郭陽明慷慨解囊的時候,是不求回報的,但是八路軍始終記得他的恩情,也正因為八路軍這樣講信譽,重承諾,老百姓才會始終相信他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