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現代史上,蔣介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雖然說,他個人有諸多缺點,也做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但他的積極影響也是不可抹去的。他1887年出生,出身于鹽商家庭,21歲留學日本,37歲成為黃埔軍校校長。在之後打軍閥和抗日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隻可惜,抗日戰争後,他卻把槍口對準共産黨,發動了内戰,沒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最終失敗的是自己,萬般無奈之下,不得不放棄大陸,帶領軍隊退到台灣。在台灣繼續生活了二十多年,最終在1975年,以89歲的高齡去世了。
晚年的蔣介石被病痛折磨,已經到了便血的地步。

過了八十歲,蔣介石的身體就漸漸開始出毛病。屋漏偏逢連夜雨。1969年夏天,又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本來,蔣介石平時住在士林官邸,但是夏天很熱,每年,他都要去陽明山官邸避暑。為了友善來回遷徙,他還專門給自己在陽明山上修了一條路。
七月的一天,他和宋美齡帶着一些随從,開着車,一行人浩浩蕩蕩往陽明山官邸去,
中途,車隊裡的兩輛車卻意外地撞到了一起,波及到了蔣介石夫婦的車。可憐八十多歲的蔣介石在巨大的撞擊力量下,整個人一下子撞到擋風玻璃上,胸部受到重創,下半身也受了傷。
坐在他旁邊的宋美齡同樣沒有幸免于難。也正是在這次事件中,她的腿落下了病根,天氣一變,就會隐隐作痛。
萬幸的是,車禍發生後,他們被及時送到了醫院。但即便經過了精心的治療,蔣介石的身體也難以恢複到以前的樣子了。
沒過兩年,他的下三路也開始出問題。最明顯的症狀,就是他尿血了。當然,這是因為他做過前列腺手術的緣故。醫生檢查後,告訴他,這是後遺症,不需要過分擔心。但蔣介石怎麼可能不擔心?他也清楚,自己的身體一直都有一些小毛病,但之前并不會這樣嚴重,之是以情況會變成這樣,都是因為自己年紀大了,身體真的不行了。
看起來,尿血不是什麼大毛病,但這不過是一個信号,預示着他的各個器官眼看都要罷工了。
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蔣介石決定制止這一切。或者說,至少延緩這一切的發生。于是,他找來美國專家,用電療的方法,将前列腺有問題的部分燒死了。
從那以後,尿血的問題算是暫時緩解了,但沒到一年就複發了,并且更嚴重。之前隻是血絲,現在竟然是血塊。蔣介石更惶恐了。但包括美國專家在内的各位醫生都說這是手術後的正常現象,治不了。蔣介石一聽,也就隻好作罷。但這件事從此就成了他的心病。
更何況,那段時間,已經84歲的蔣介石,連散步都很費力。走路的時候,總覺得喘不上氣,更可怕的是,好像也控制不了自己的舌頭。他趕緊又叫醫生來檢查。醫生的結論是:他的血管老化變硬,可能有堵塞的情況,導緻血氧含量減少,肺部得不到充足的氧氣,是以覺得呼吸困難。至于舌頭的問題,原因也是這個。
醫生的診斷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幾個月以内,因為血管的問題,蔣介石很快也沒法獨立走路了。就算被人扶着,也是顫顫巍巍的。
到了冬天,更是開始便血。因為嚴重的肛周問題,不得不在醫院待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醫生總算控制住了蔣介石的病情,把他肛周的問題治好了。但血管的問題依然存在。蔣介石不僅變得很容易摔倒,還得上了心髒病。因為供血不足,好好一顆心髒,硬是比正常的心髒大了快一倍。
醫生警告他,最好暫停所有活動,靜養半年。但蔣介石是全台灣的領袖,他要是消失半年,誰來頂替他的位置,各方勢力會不會趁機出來搞事情?大陸和美國會不會有什麼不好的猜想?考慮到這些,蔣介石沒有聽從醫生的意見,還是像往常一樣工作。對于心髒病,他的處理方法,僅在于征調台灣幾位厲害的心血管醫生,讓他們跟在自己身邊,随時待命。
1972年的夏天,蔣介石的心髒病越來越嚴重,甚至影響到了他的正常進食。每次吃飯,吃不了兩口,就要歇上一會兒。有時候,突然感到不舒服,好不容易吃進去的東西,更是會全都吐出來。
有一次,他正在吃午飯,吃着吃着,不僅吐了,還癱在椅子上,大口喘氣。随從見狀,趕緊叫來醫生。醫生給他喂了一粒麻地黃急救,讓人将他抱到旁邊的沙發上休息。但蔣介石還是很難受,沒過一會兒,還幹脆昏了過去。
早在蔣介石最初疾病纏身的時候,宋美齡就對這一切有了準備。可以說,作為蔣介石的夫人,她時刻提心吊膽地等着這一天,生怕蔣介石真出點什麼事,台灣島内搞出大亂子。于是,得知蔣介石昏迷的消息,她啟動了早就準備好的應急方案,指令官邸内所有人員一律停止休假,不得和外部聯系,如果家人問起,就說去南部出差了。
同時,她馬上跑人聯系美國的心髒專家餘南庚博士,讓他回台灣治療蔣介石。除此之外,她還做了兩手準備,萬一蔣介石一睡不醒,接下來的事情,也都早就安排好了。
五天後,餘南庚回到台灣,對蔣介石的病情進行了初步了解後,建議把蔣介石送進榮民總醫院治療。宋美齡聽取了餘南庚的建議,派了車,小心翼翼把蔣介石送進醫院。途中,為了防止車身颠簸給蔣介石造成生命危險,一共隻有十幾公裡的路程,花了一個多小時才走完。
在醫院,蔣介石住進了六号病房。這本來就是為蔣介石專門設定的特别病房,擁有全台灣最先進的醫療設施。與此同時,宋美齡、蔣經國等人也都住了下來,以備不測。
接下來的幾個月,蔣介石度過了一段十分危險的時期,差點真的一命嗚呼了。
雖然經過精心的護理,總算撿回了一條命,但身體更差,已經無法順利地支配自己的右手。然而台灣的一切還都在運作,為了局勢的穩定,他糟糕的身體狀況是不允許被公之于衆的。更何況,就算秘而不宣,因為長期得病,台灣各界也已經醞釀了種種的猜測,風言風語滿天飛。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隐藏住這個秘密,蔣介石和宋美齡費盡心思,尤其是86歲的蔣介石,幾乎一度被當成了傀儡一樣的人物。這裡的傀儡,指的不是說傀儡政權中的傀儡。而是說,蔣介石因為無法熟練操控四肢,甚至無法流利地說話,真的變得像個任人擺布的木偶一樣。
比如說,在1973年11月,國民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召開的時候,蔣介石因為病重,沒有親臨會場。但作為國民黨的首腦,他不可能真的不露面。會議結束後,黨政要員一起前來看望他,為了掩飾他的病情,一名副官想到了一條妙計:給蔣介石穿戴好,再用透明膠布把他的右手固定在椅子扶手上。
這條妙計成功了。大家進來的時候,蔣介石用左手打了招呼,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後來,同樣用這種辦法,他接見了一些别的官員。這兩件事都被媒體大肆報道。也正是以,風言風語才逐漸平息下去了。
然而,蔣介石的身體狀況,真的是不允許他再繼續像以前那樣工作。年底,他的健康狀況恢複了一些,打算出院休養。接下來的日子裡,他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在台灣島向來的聖誕、元旦、除夕三大節日中,除了發表過一次元旦文告,一直沒什麼消息。
大家看到這樣的情況,謠言也就再次起來了。為了把這些謠言壓下去,宋美齡簡直使出了渾身解數。不僅在電視台給蔣介石安排了一期節目,專門用來證明他身體健康。
在蔣介石的曾孫女蔣友松過周歲生日的時候,還特意照了一張全家福,釋出給外界,試圖證明蔣介石還活着,并且健康狀況不錯。
實際上,蔣介石雖然還活着,但已經算是半死不活。身體狀況,抵抗能力等方面當然也更差。1974年冬天,蔣介石感染了流感,高燒持續不退,再次陷入半昏迷狀态,不得已,又在六号病房住了好一段時間,經過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最終才脫離危險。
期間,宋美齡還是像以前一樣,向公衆制造蔣介石身體健康的假象。這份略顯荒唐的謊言一直到1975年達到了頂峰。那年,美國駐台灣大使馬康衛要回國了,希望臨走前,最後拜見一下蔣介石。
早在前兩年,馬康衛就一直在提這個請求,但蔣介石病情時好時壞,宋美齡不想曝光他的病情,也就都找借口謝絕了。美國人也正是因為長期見不到蔣介石,覺得他病重,甚至很快就要病死了。才讓馬康衛在回美國之前,務必見到蔣介石,得知他真實的身體狀況。
宋美齡一看,要是繼續拒絕,也就相當于證明了美國人的猜想,對台灣的整體局勢不利,無奈之下,隻好答應了。
但在這次接見中,蔣介石完全成了一個傀儡,一個符号。
他被安排在客廳中央的沙發上,宋美齡坐在旁邊。馬康衛到來後,蔣介石隻能勉強說一些簡單的詞彙,甚至連句子都連不上。多虧宋美齡在旁邊打着翻譯的名義,見機行事,長袖善舞,才把馬康衛糊弄過去。實際上,她說的那些話,完全不是翻譯,而是她自己的自由發揮。
好不容易,接見結束了。蔣介石當然也沒法起來送客,一切都是宋美齡代勞的。馬康衛一走,大家都松了一口氣。這裡的大家,指的不隻是蔣介石和宋美齡,其實,就在接見的時候,為了避免蔣介石出什麼意外,附近就埋伏着醫療小組成員和随從們,随時待命。
之後,蔣介石還是半死不活的狀态,實際和死人已經沒什麼差別。他的病情雖然沒有繼續惡化,也沒有好轉。宋美齡對此非常憂心,經人介紹,她又找了一位美國專家。專家覺得,蔣介石之是以是這樣,是因為他大部分的肺髒泡在了胸腔積液中,建議做手術抽出積液。
蔣介石的醫療小組成員非常反對這個建議。因為他們也很清楚,蔣介石的胸腔積液很嚴重,但考慮到他已經快90歲了。這是個大手術,蔣介石上了手術台,不一定能下來。就算僥幸下來了,可能也會引發強烈的并發症,危及生命。
但宋美齡再也無法忍受這種狀态了。在她看來,不做手術,蔣介石也是這樣,做了以後,還有好轉的可能。不如死馬當活馬醫,幹脆試一試。
但嘗試最終失敗了。盡管手術進行得很成功,但手術當晚,蔣介石就突然發起了高燒,第二天就開始大規模地尿血。這一次,不是說尿中帶血,尿的根本就是血。因為失血過多,不得不迅速補充了250cc血漿,才勉強維持了生命體征。
不僅如此,術後,蔣介石的心髒狀況更差,經常停止跳動,并且間隔愈來愈短,一夜之間達到數次。糟糕的狀況甚至讓蔣介石都感受到,自己沒有多少日子好活了,于是,趕緊趁神志還清醒的時候,一步一步地交代了遺囑。
又過了幾個月,清明節那天,蔣介石的狀态好了不少,一大清早,還聽蔣經國彙報了工作。但是,到了中午,天氣漸漸熱起來,蔣介石也變得煩躁起來,一句話也不說,一會兒起床,一會兒躺下,反複無常,折騰得非常厲害。
晚上,蔣經國吃完晚飯,又來和蔣介石聊了一會兒。見父親似乎有些倦容,蔣經國就說:“阿爹!你累了就休息吧!
”同時讓醫生給蔣介石吃幾顆鎮定劑,讓蔣介石可以更好地入睡。
此前,因為壓力很大,蔣介石有長期吃安眠藥或者鎮定劑的習慣。也正是以,對他的心髒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損害。自從确診為心髒病以後,醫生就不再給他吃類似的藥了。每次,名義上是安眠藥或鎮定劑,實際都是維生素之類。但蔣介石對此毫不知情,自以為吃了藥,有了積極的心理暗示,每次對睡眠也會有所幫助。
吃了藥以後,蔣介石就上床睡覺了。晚上20時55分,蔣介石突然停止了心跳。值班的醫護人員馬上實施搶救,最終無濟于事。一代枭雄蔣介石就這樣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