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災民沒米下鍋,範仲淹卻下令:繼續擡高米價,事後災民卻拍手叫好

宋朝的時候,文官的地位比較高,是以相對而言宋朝顯得有些武力不足。不過文官也不全是繡花枕頭,也有許多優秀的文官,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範仲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範仲淹出生于989年,他出身不到兩年父親就去世了,他的母親為了生存改嫁給一個姓朱的男人,而範仲淹也改名為朱說。雖然母親改嫁了,但是範仲淹的生活仍然很貧困,據說他小時候讀書,晚上煮上一鍋粥,第二天一天都吃已經冷了的凍粥。不過雖然貧苦,範仲淹學習卻相當努力,而且非常的有骨氣。

災民沒米下鍋,範仲淹卻下令:繼續擡高米價,事後災民卻拍手叫好

他的同學當中有很富貴的,而且和他關系比較好,看到他生活這麼困苦,同學就把自己吃的肉餅之類的好吃的分給他吃。不過範仲淹卻并不去吃朋友給他的好吃的,因為他害怕天天吃好吃的生活,會讓自己失去奮鬥的決心,是以他堅持吃自己的冷粥,他的行為為當時社會上的人所稱頌。

長大之後,範仲淹沒有改變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沒有改變自己剛正不阿的品性,正是因為如此,他得罪了不少人,甚至連太後也被他得罪。天聖六年十二月,剛剛從外地被貶赦免了的範仲淹被宋仁宗召回,範仲淹還沒有把凳子坐熱,又開始抨擊太後不該垂簾聽政,應該還政于宋仁宗。這是皇帝的家事,雖然也是天下事,但是當然被太後所不喜,沒過多久,他又被貶斥了。

宋朝文官被貶,要麼是貶谪到南方,當時南方的兩廣、海南屬于遠離宋朝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的“蠻荒地帶”,比如蘇轼曾經就被貶谪到了海南去過;要麼就被貶谪到北方去跟敵國打仗,由于範仲淹比較懂軍事,是以他經常被貶到北方去和敵國對峙。

災民沒米下鍋,範仲淹卻下令:繼續擡高米價,事後災民卻拍手叫好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裡面曾經寫道一句“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其實說的就是他本人的情況,老是被貶,無法徹底實作自己的政治理想,範仲淹寫下了許多詩詞來寄托自己的思緒,比如這首《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将軍白發征夫淚”

雖然詞當中寫了範仲淹和将士們“燕然未勒歸無計”的哀思,但是一邊哀思,一邊範仲淹還是把西夏打得沒脾氣,留下了“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的美名。

皇佑元年,也就是1049年,範仲淹已經60歲了,被調到了當時相對比較富裕的杭州地區,然而正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老天爺似乎不想讓一大把年紀的範仲淹舒服舒服,當年江浙一帶發生了饑荒,許多老百姓都吃不上飯了。

災民沒米下鍋,範仲淹卻下令:繼續擡高米價,事後災民卻拍手叫好

而一般來說,一旦到了國家遭遇一些大的危機時,就會有許多人抓住這個“商機”,投機倒把,哄擡物價,賺一筆老百姓的血汗錢。當時的商人也絕大部分加入了哄擡物價的行列當中來,當時的米價、油價以及其他私營的生活必需品價格暴漲。本來受了災的老百姓都隻能在朝廷的救濟下勉強糊口,如今再物價暴漲,連下鍋的米都沒有了,如何是好?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範仲淹也發現了這個事情,并且很快就對此産生了想法,他想起以前桑弘羊使用的均輸法,不過現在事情緊急,如果直接由官府全部發放糧食又不夠,如果讓老百姓去商人那裡買,價格又太高,于是範仲淹心生一計,就指令屬下讓人把米價繼續擡高。

這下是高興了商人激怒了朝堂上的其他官員,你範仲淹在災情當中不平抑物價反而加劇漲價,你讓老百姓怎麼活啊儒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都被你丢到哪裡去了?一時間朝堂上對範仲淹罵了個狗血淋頭。

災民沒米下鍋,範仲淹卻下令:繼續擡高米價,事後災民卻拍手叫好

同時民間的商人則是心裡樂開了花,這下可以擷取暴利了,于是他們就大力的去全國各地進口糧食,甚至于不惜高價進購,因為高價進購到了這裡還是可以大賺一筆。範仲淹既沒有去管朝廷當中官員對他的群起而攻之,也沒有管商人們的囤積居奇。

等到商人買進了大量糧食之後,他宣布官府開倉放糧,免費給老百姓發放糧食。這時候以前大量進購糧食的商人都傻了眼——官府的糧食可都是免費給老百姓的,這時候哪裡還有人願意買他們的天價糧食呢?與此同時,他們也不可能把糧食重新送回去了,運輸費太昂貴了,關鍵别的供貨商也不一定會要他們天價買進來的糧食啊!

災民沒米下鍋,範仲淹卻下令:繼續擡高米價,事後災民卻拍手叫好

于是他們隻得降低糧價,大家大甩賣,這樣一來,老百姓得到了低價的糧食,官府也不用擔心自己的糧食不夠了,事後災民們一個個對範仲淹的機智舉措拍手叫好。直到這時候,朝堂上的文官們才知道範仲淹有多高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