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城僅高7米8,到底防住了啥?西方學者苦不堪言:把我們坑慘了

民間有句俗語說道“不到長城非好漢。”在許多人的眼裡,那屹立在華夏大陸的萬裡長城有着一種無法替代的地位。不僅僅是因為那恢弘的氣勢,更是因為在它建成的背後蘊含着古人們無數的智慧與汗水。文化海洋裡充滿了對它的贊歌,就連世界也曾被它的壯闊征服,留下了太多奇迹的史詩。

長城僅高7米8,到底防住了啥?西方學者苦不堪言:把我們坑慘了

在今天,長城一直都是人們非常向往的旅遊勝地。站在古樸的城牆之上,一種曆史帶來的厚重感讓人百感交集。可是在這同時,一個疑問又出現在了世人的心中。那就是這平均高度隻有7米8的長城曾被譽為古代第一軍事工程,那麼它到地方住了啥?這一點,西方學者表示苦不堪言,可把他們害慘了。

按照如今的了解來看,這7米8的城牆确實看起來有些薄弱了。不論是越來越發達的軍事技術還是古代的攻城能力,相比之下長城似乎都沒有什麼意義。但其實,它背後的曆史會告訴你一切的答案。

長城僅高7米8,到底防住了啥?西方學者苦不堪言:把我們坑慘了

西周時期,周王曾為了抵擋來自北方的外族侵襲,率先築起了最原始的長城。在那個時代,攻城術并未得到發展,對于以騎兵為主的敵人城牆确實非常有效。而在公元前7世紀的時候,春秋戰國的各個諸侯為了防止鄰國的進攻,也開始紛紛建造這種抵擋大軍的城牆。

《戰國策》更是寫到,秦、趙、燕還為了提防北方的匈奴修建了額外的工事。比如說公元前325年秦國派遣張儀在上郡修葺了防胡工事,後續又在隴西一帶築起了抗匈長城。公元前300年趙武靈王在中山也營造了這樣的城牆,燕昭王也是如此。

長城僅高7米8,到底防住了啥?西方學者苦不堪言:把我們坑慘了

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了保障國土的安全,穩定剛剛建立王朝的局勢,北方匈奴等族就是頭号大患。先是公元前215年派蒙恬大軍進攻,再是把一條“萬裡長城”傾力修建完成,徹底阻擋住了敵人的進攻。

到了“漢匈大戰”時期,長城已經在多次戰亂裡殘破不堪。等到漢武帝登基之後,不僅一反被壓制的戰局,更是把這段城牆進行了翻修和擴建。後續的隋唐等年代裡,長城一直都沒有被人們放棄,修補與增設之間,在曆史的流逝中它最終形成了如今我們見到的模樣。

長城僅高7米8,到底防住了啥?西方學者苦不堪言:把我們坑慘了

當攻城術有了巨大發展之後,長城确實已經沒有太大的防禦作用。可是在秦漢時期,它俨然就是北方胡人不可逾越的天塹。城牆的存在直接限制了騎兵的作用,并且讓他們根本無法南下入境進行了掠奪。戰争無法進行就會讓貧瘠的他們失去生存資源,這無疑是一個遊牧民族極其緻命的問題。

沒有辦法,迫于這種現狀,匈奴等族就隻能朝着其他地方去進行讨伐來獲得生存機會。如此一來,遊牧民族的鐵騎就讓西方各國感受到了絕望。骁勇好戰的特質讓他們根本沒有任何對手,光是匈奴就已經讓這些外國人膽寒,更不用說那個差點稱霸中亞的突厥了。

長城僅高7米8,到底防住了啥?西方學者苦不堪言:把我們坑慘了

是以别看現在的長城已經失去了它的軍事價值,但它在過去曾發揮的光和熱是無法想象的。它的存在讓中原獲得了難得的穩定,更是直接避免了外族的侵略。而這也是那些西方學者們表示,長城可把他們坑慘了的原因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