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3年,黃維出席兩會,遇見一位黃埔學弟,為何卻盯着他不說話?

1975年3月,

黃維

作為最後一批國民黨戰犯被特赦,他決定留在北京,并擔任了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文史專員,由于工作努力,他在1983年被選為全國政協黨務委員,出席了當年的“兩會”。

會議期間,黃維見到了一位當年黃埔軍校的學弟,但他卻梗着脖子不與對方說話,還盯着他看了老半天,搞得其他人都覺得黃維和這個人有仇似的。

1983年,黃維出席兩會,遇見一位黃埔學弟,為何卻盯着他不說話?

晚年的黃維

這個人就是

廖運周

,他曾就讀于黃埔五期,是黃維的學弟,那他究竟與黃維有什麼恩怨呢?

1903年,廖運周出生于安徽省淮南市鳳台縣廖家灣,他從小就天資聰穎,早年曾考入河南中州大學。

1926年,廖運周考入了黃埔軍校第五期炮科。

第二年,随着北伐的勝利,黃埔第五期政治、炮兵、工兵科從廣州移來武昌,并改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鄧演達

任代校長,

張治中

任教導長兼訓練部部長,共産黨人

恽代英

任政治總教官。

廖運周在這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訓練,對共産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1927年5月,他在共産黨人

靖任秋、孫一中

的介紹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1927年5月,廖運周從學校畢業,任武漢國民政府第2方面軍炮兵團少尉見習排長。同年8月1日,他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他曾來到

馮玉祥

的西北軍從事地下工作,但由于部隊調動頻繁,廖運周逐漸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系。

1983年,黃維出席兩會,遇見一位黃埔學弟,為何卻盯着他不說話?

此後廖運周一邊尋找組織,一邊在敵人内部忍辱負重,堅持工作,先後在國民黨軍隊裡擔任團部副官、師部副官長、團長等職。1937年秋,中共北方局組織部長兼軍事部書記

朱瑞

得知時任國軍獨立46旅738團團長的廖運周是我黨隐蔽在敵人内部的黨員後,便指令他:

長期隐蔽,掌握部隊,團結軍内進步人士,堅持抗日。

從此以後,廖運周成為了隐蔽在敵軍内部的一顆“閑棋冷子”,在極度危險的工作環境中,獻出了自己的一片丹心。

黃維和廖運周的交往是從1938年的武漢戰役開始的。當時廖運周任

第110師656團團長

,他指揮部隊在茨芭山襲擊了日軍的辎重隊,繳獲了大批辎重和其他戰利品。

當時18軍軍長黃維正率部駐紮在附近,廖運周出于禮節,便帶了不少戰利品作為禮物前去拜訪他。

黃維是黃埔一期學生,他得知廖運周是黃埔五期的學生,屬于“黃埔系”,是以也願意接見。兩人見面以後,聊得非常投緣,廖運周趁機向黃維提出:656團火力不足,想向他借幾門炮,以便找機會打擊日軍。

1983年,黃維出席兩會,遇見一位黃埔學弟,為何卻盯着他不說話?

黃維于是問了廖運周幾個炮兵方面的問題,出身于黃埔五期炮科的廖運周對答如流,黃維非常滿意,于是慷慨地借了8門炮給廖運周。

廖運周帶着8門炮回到部隊以後,卻發現周圍的友軍已經全部悄悄撤走了,自己的部隊有被日軍包圍的危險,他于是馬上指令部隊西撤,追趕主力部隊。

這天晚上,廖運周趕到了箬溪以西的小坳,遇到了328旅旅長

辛少亭

,此時日軍的27師團仍在身後緊追不舍。

此時辛少亭問廖運周:

“廖團長,想不想在這兒打一仗?”

1983年,黃維出席兩會,遇見一位黃埔學弟,為何卻盯着他不說話?

廖運周仔細觀察地形,發現此地是湖北、江西兩省交界處的兩山之間的一個坳口,公路在這裡拐了兩個急彎呈S型,中間是一座十幾米高的小高地,可謂是伏擊日軍的絕佳地域。而且不遠處還有一座彈藥庫,由于守軍逃跑得過于着急,竟然忘了上鎖,還有上萬發炮彈還完好地儲存在這裡。

廖運周于是對辛少亭說:

“打!這麼多炮彈留給日軍人,豈不是太可惜了?隻要把路堵死,迫擊炮照樣打坦克!”

辛少亭高興地說:

“好樣的,那就看你的了!”于是他又調給了廖運周4門迫擊炮,才帶着部隊撤走了。

廖運周此時已經有了12門炮,而且部隊得知要在這裡伏擊日本鬼子,都感到非常興奮,都把疲勞抛在了腦後。全團官兵很快按照戰鬥部署,進入了伏擊陣地。

這天晚上,日軍第27師團的前衛部隊緩緩地進入了伏擊圈,幾輛日軍坦克在前面開路,後面則是長長的日軍車隊。

等待敵人進入以後,廖周果斷指揮火炮開火,敵人的坦克一輛接着一輛中彈起火,把2裡多長的公路全部堵住了,氣急敗壞的日軍急忙向四周掃射,但廖運周此時已經帶着部隊撤走了。

1983年,黃維出席兩會,遇見一位黃埔學弟,為何卻盯着他不說話?

此役廖運周共擊毀了日軍20多輛坦克,并遲滞了日軍一個完整的師團一天多的時間,而且自己無一傷亡,可謂是創造了一個奇迹。

這場漂亮的伏擊戰很快讓廖運周在國民黨軍隊内部名噪一時,而黃維也因為為廖運周提供了火炮而受到了嘉獎,兩人的關系很快突飛猛進。

但在1939年秋,廖運周被懷疑“通共”,被調到31集團軍幹部訓練班當大隊長,實際上是被剝奪了兵權。

從此他更加小心謹慎,直到一年多以後,他才被解除了懷疑,在1941年被提升為110師的副師長,1942年,他又接任了師長一職。

抗戰勝利後,廖運周與中共中央中原局取得了聯系,并在1947年夏天在110師成立了地下黨委,由他擔任黨委書記,

劉浩

擔任副書記。

廖運周本打算将部隊進行整頓,但

鄧小平

知道以後,馬上訓示說:

“我們天天宣傳國民黨不好,你們卻要把國民黨軍隊的紀律搞好,那不是為國民黨争了光,打了我們自己的嘴巴嗎?”

廖運周也非常贊同鄧小平的話,他知道在國民黨部隊裡做秘密工作非常艱苦,把部隊管得太嚴了,那些老兵和舊軍官不服,也與宣傳國民黨壞相沖突,特務會懷疑你是共産黨員。但如果放松對部隊的管理,一路燒殺搶劫、敲詐掠奪、搶男霸女、欺壓百姓,會給人民群衆造成許多災難和痛苦。

于是廖運周訓示部隊随機應變,如果要搶老百姓的東西,就秘密記賬,過後派人一一償還;而對地主老财的财物,照搶不誤,越多越好,他們經常在這些大戶家裡大吃大喝,吃不完還兜着走,不管是柴米油鹽,還是金銀細軟,一律白吃白拿。

最後很多地主老财忍受不了,聯名向國民黨當局寫信告110師的狀,

蔣介石

看到信以後大怒:

“難怪别人說我們中央軍是‘遭殃軍’!”

此時又有人向蔣介石舉報廖運周有“通共”的嫌疑,蔣介石于是又親自派遣特務來到了110師,名為整紀,其實是暗中監督。但特務們卻始終沒有得到任何證據,隻能向蔣介石報告:

這是一支效忠于黨國的部隊。

1983年,黃維出席兩會,遇見一位黃埔學弟,為何卻盯着他不說話?

廖運周給朋友的信

為了保持部隊的純潔,廖運周運用各種手段,将110師國民黨死硬分子調走:

師參謀長

陳振威

覺得這個位子沒有“油水”,多次向廖運周抱怨,于是廖運周便推薦他到河南去帶補充團,他高興地稱贊廖運周“夠朋友”;329團團長

唐奎甫

思想反動透頂,廖運周便推薦他在82師當師長,他非常感激,到處說廖運周的好話……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開打以後,

黃百韬

率領的第7兵團在碾莊陷入解放軍的重圍,蔣介石急命黃維的第12兵團前往增援,廖運周的110師也歸黃維指揮。不久以後,黃百韬的第7兵團被我軍全殲,黃維的第12兵團在轉移到雙堆集以後,也被我軍重重包圍。

1983年,黃維出席兩會,遇見一位黃埔學弟,為何卻盯着他不說話?

雙堆集戰場

此時中原野戰軍上司和廖運周的想法不謀而合,他們一緻認為:

如果廖運周所在的110師此時戰場起義,将注定使國軍陷入極大的被動,對黃維兵團不啻是緻命一擊。

11月26日,黃維派人将廖運周叫到了兵團部,并對他說:

“我想趁敵立足未穩之際,打他個措手不及 是以,我決定每個軍挑選一個主力師,四個主力師齊頭并進,迅猛突圍。”

廖運周心裡暗暗吃驚,心想黃維這一招果然厲害,此時他的部隊建制基本完整,如果集中四個師的兵力,一鼓作氣,很有可能突圍出去。他于是對黃維說:“好!司令官的決策真英明,我師請求打頭陣,願當開路先鋒!”

1983年,黃維出席兩會,遇見一位黃埔學弟,為何卻盯着他不說話?

黃維聽到這番話後,非常高興,連連誇獎廖運周。但他随後又作出決定:

四個師齊頭并進,将110師放在中間。

廖運周認為這樣一來,110師被夾在國民黨軍隊中間,兩翼都是敵人,将很難進行戰場起義。于是他在這天晚上又來到黃維的兵團部,對他說:

“四個師齊頭并進,不如我師先進,其他三個師跟在後面。如果我師進展得手,其他師可迅速跟進,如果不成,其他理由還可就地據守,免被共軍所乘。”

黃維沒想到廖運周竟能如此“忠勇”,他激動地說:

“還是廖老弟有辦法,危難見真心,闆蕩識忠臣。你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坦克、榴彈炮,随你挑。”

當天晚上,廖運周又派人來到對面的

中原野戰軍第6縱隊

司令部,見面了司令員

王近山

和政委

杜義德

,向他們通報了廖運周的起義計劃,王近山又将計劃報告給了淮海戰役總前委,得到準許以後,他對前來的信使說:

“起義部隊過來後,按我指定的地區集結,我們将會作出周到的安排,包括讓你們吃上飯,喝上水,請你們放心就是了。”

1983年,黃維出席兩會,遇見一位黃埔學弟,為何卻盯着他不說話?

11月27日淩晨,在離起義還有2個小時,廖運周又跑到了黃維那裡,向他報告:

“我們發現敵軍陣地結合部有空隙可鑽,在拂曉前行動最為有利,特來請示。”

黃維聽後大喜,他拿出了一瓶酒,對廖運周說:

“老同學,這瓶白蘭地藏之久矣,一直沒舍得喝,現在我特敬你一杯,預祝你取得勝利!”

11月27日6時整,廖運周帶領110師5000餘人準備出發,臨行前,他對部隊說:

“現在,我們已被解放軍全部包圍了,我們是援兵沒有,退路已無,彈糧即盡,這樣下去我們隻能坐以待斃。蔣介石對人民犯下滔天罪行,我們為什麼還要為他賣命呢?我們已經與對面的解放軍取得了聯系,他們對我們即将進行的起義非常歡迎,你們贊不贊成這樣做?”

話音剛落,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

“我們贊成!”

1983年,黃維出席兩會,遇見一位黃埔學弟,為何卻盯着他不說話?

《大決戰》中的廖運周劇照

為與國民黨軍隊相差別,廖運周讓110師的官兵左臂一律紮白布條或毛巾。出發2個小時後,報話機裡傳來了黃維的呼叫聲:

“長江,長江,你們到了哪裡?”

廖運周連忙回答說:

“武昌,武昌,我們到了趙莊,沿途暢行無阻!”

這天上午,廖運周帶領起義部隊順利到達了6縱指定的集結地域,見到了王近山和杜義德。

6縱為起義部隊準備了豐盛的午飯,有大米、白面、豬肉、白菜,粉條,起義部隊都歡呼雀躍。

此時廖運周下令關掉全師所有報話機,一律上繳師部,師部的無線電台也停止使用,這意味着他們與國民黨徹底斷了聯系。杜義德也指令前沿部隊把口子封死,對緊跟110師後面的敵軍突圍部隊進行猛烈射擊。

1983年,黃維出席兩會,遇見一位黃埔學弟,為何卻盯着他不說話?

廖運周和110師起義官兵

此時黃維才意識到廖運周已經戰場起義了,他感到後悔不已,不僅5000餘人的部隊沒有了,而且還被他帶走了不少坦克和火炮!

這天晚上,中原野戰軍2縱政委

王維綱

來到了6縱駐地,他奉總前委上司的指令,為廖運周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大會,他還當衆宣布:

廖運周師長是共産黨員,110師實際上是在共産黨上司下的一支打着國民黨旗幟的隊伍。現在他率部舉行了光榮的戰場起義,脫離了國民黨,走上了光明大道,參加了人民解放軍,可喜可賀!

110師起義後,被編為解放軍二野第4兵團14軍42師,廖運周繼續任師長。而黃維兵團則在我軍的打擊下,很快全軍覆滅,他本人也當了俘虜。

1983年,黃維出席兩會,遇見一位黃埔學弟,為何卻盯着他不說話?

黃維被我軍俘虜

此後廖運周又帶領部隊參加了渡江戰役,并橫掃江西,進軍兩廣、雲南和西藏,在解放戰争中屢立戰功。

新中國成立後,廖運周曆任沈陽炮兵學校校長兼黨委書記、吉林省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秘書長等職。1955年,他被授予開國少将軍銜。

1983年,黃維出席兩會,遇見一位黃埔學弟,為何卻盯着他不說話?

再說回“兩會”的會議當天,廖運周也在人群裡看見了黃維,盡管對方不肯搭理他,但他還是主動找到黃維談心,他們從各自的經曆談起 ,一直到遭遇、到生活,整整談了好幾天,昔日的恩恩怨怨,在這真誠的交談中,皆化作消逝的雲煙。

最後黃維忍不住對廖運周說:

“想不到共産黨真是藏龍卧虎,你整整從事地下工作20多年,我還一直蒙在鼓裡……”

1983年,黃維出席兩會,遇見一位黃埔學弟,為何卻盯着他不說話?

晚年的廖運周

1989年3月20日,黃維因心髒病突發,在北京逝世,終年85歲。1996年5月11日,廖運周也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3歲。兩人長達數十年的交往,至此潸然落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