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晴雯之死、金钏兒之死,一個是病故、一個是跳井自殺。
從刑事責任的角度而言,都和王夫人、賈寶玉沒關系。
但從心病從根源角度而言,王夫人是間接罪魁、賈寶玉是根源“情由”。

王夫人害怕寶玉和丫頭們做出不三不四不檢點之事,害怕兒子的桃色醜事被人知曉敗壞聲譽,是以才對金钏兒和晴雯下手。
理論上說,解決這個問題的恰當方案,換崗即可。
将金钏兒調離自己身邊、将晴雯調離怡紅院,就可以切斷賈寶玉和她們頻繁往來、朝夕相處的機會。
但王夫人為何不走“調換崗位”之路,反而要趕盡殺絕逼死她們呢?
第一點,從嚴處理、杜絕後患,以儆效尤。
無論是對待金钏兒還是對待晴雯,王夫人都是攜雷霆之怒、當衆發落。
一絲一毫退路都不給。
如若王夫人顧念金钏兒一分,用一秒鐘考慮她可能走投無路的處境,私下和她談,給她一個“因病休養暫時歸家”或類似的名頭,金钏兒可能就不用死。
但王夫人一定要當衆從嚴處置,一則是怕在她看不見的地方他們藕斷絲連,二則是“殺雞給猴子看”、吓唬對寶玉“有企圖心”的丫頭們。
第二點,輿論走向的易失控屬性。
王夫人當真想逼死所有可能和寶玉有故事的女孩子們嗎?
對晴雯她或許深惡痛絕,但對金钏兒,她似乎有後悔之意。
這份後悔,你可以了解成為保持仁慈名聲而裝模作樣,可以了解為對兒子不成器的傷心;但她的懊悔裡,未必沒有一點點真心的成分。
畢竟,對她而言,趕走金钏兒即可,不用做到“逼死她”的程度。
但是,人言可畏。
金钏兒被王夫人憤怒辭退之後,關于這樁男女公案的消息、甚嚣塵上,一定傳出了多個不同版本。
賈環向賈政告密時說“寶玉拉着金钏兒強暴不成”,這未必是賈環蓄意陷害是以改變重要内容;
賈環的确有這樣的動機和惡意,但他智商低、能力差,未必有本事在情急之時編故事。
這從側面說明,彼時賈府中關于金钏兒和賈寶玉,可能流傳着多個不同版本的故事。
無論是哪個版本,對于金钏兒來說都很不利。
她如果被定義為寶玉性侵的受害者,在如今語境下自然沒什麼,但在當時“貞節牌坊”的壓力下她可能隻能跳井。
她如果被定義為勾引寶玉的狐狸精,更不會有“繼續以良家女子身份老老實實生活本本分分過日子”的可能性。
這一點王夫人清楚嗎?她如此老于世故、自然清楚。
但無論是哪一條,其實也都對賈寶玉不利。
她不希望“寶玉和金钏兒”的故事一直發酵,然而縱使是她也無法控制流言在角落裡瘋狂生長。
第三點,本質上的蔑視。
彼時賈府語境中,晴雯、金钏兒都是奴才。
縱使是看似寬仁的賈政,聽聞此事的錯誤版本之後,在乎的重點也是家風、家族門楣和聲譽,“我賈家從無逼死下人之事”。
這樣的極端三六九等語境下,外表仁慈内心刻薄的王夫人,對晴雯和金钏兒的生命能有幾分真正的姑息呢?
她眼中這不過是草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