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第八集團軍初期被志願軍打到大逃亡,撤退距離創美軍曆史之最

第八集團軍,美軍在北韓戰場上的主力軍,在清川江戰役中挫敗,被迫一路南撤回南韓,成為美國戰争史上後撤距離最長的部隊。是什麼導緻了其千裡大逃亡?

第八集團軍也是雜牌軍

剛開始進入北韓部分的第八集團軍是駐日美軍。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美軍和平占領日本,原先準備進行“沒落行動”的美軍成了“維和部隊”。

1945年8月28日,首批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橫須賀登陸,接着15萬美軍占領了日本全境,開始以盟國占領軍的名義占領日本。從8月30日到9月6日,麥克阿瑟所率領的美軍共46萬人陸續進駐日本,控制了各大都市和戰略要點。

美第八集團軍初期被志願軍打到大逃亡,撤退距離創美軍曆史之最

美國占領日本示意圖

這四年多的時間裡,沒有戰事,是以駐日美軍疏于訓練,即使1948年,第八集團軍的司令就換成了素有“虎頭狗”之美譽的沃爾頓.沃克,也就是第八集團軍在北韓戰場的第一任司令,經過了兩年多的訓練,但是成效不大,在北韓戰争爆發入朝後,前期和北北韓軍隊的戰鬥中都沒取得太多成績。

第八集團軍是以改變軍團指揮機構,裁減師級機關,并從美國本土派兵入韓,入韓的是美國的預備役恢複現役部隊第一軍和第九軍,就此組成了第八集團軍的主力部分。

可以說第八集團軍從組建之初就決定了其戰鬥力不會太強,如果從日本調兵屬于是就近原則,那從美國派的兵,裡面是美軍骨子裡的高傲,是以可以說,初期的第八集團軍是正規的“雜牌軍”!

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

從北韓戰場的照片上看,第八集團軍的司令沃克看着戴個鋼盔,還有點大腹便便,但這家夥在二戰的時候是個狠角色。

美第八集團軍初期被志願軍打到大逃亡,撤退距離創美軍曆史之最

沃克是巴頓最喜歡的将領之一,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美軍第20軍在他指揮下推進迅速,是以此軍便有幽靈軍之稱。在歐洲戰績輝煌。

喬治·巴頓頗為器重他,常用粗魯的話語稱他為“我那個最棒的雜種小子”。作為戰術家,他在歐洲戰場曾獲得了“攻勢權威”的美名,并被冠以“虎頭狗”的美譽。

俗話說:

兵熊熊一個,将熊熊一窩

。沃克不算熊,但兩年時間沒有把駐日第八集團軍帶出個樣子,實在是費解,有可能美國大兵在日本安逸當大爺過頭了。

美軍骨子裡的傲慢

這個從組建第八集團軍就可以看出來,除了從日本來的,就是從美國來的預備役,預備役比起現役還是有差距的,這就導緻了在真槍實戰的時候戰鬥力欠佳。

再一個就是從麥克阿瑟到士兵仁川登陸後都有點狂傲了,雖然沃克顯得謹慎,但沒有用。

美第八集團軍初期被志願軍打到大逃亡,撤退距離創美軍曆史之最

是以在麥克阿瑟前期的“聖誕攻勢”中,從來沒有考慮過失敗。

沒有從戰術上重視志願軍

其實第八集團軍中不乏二戰的老兵,但為什麼也無所适從呢?因為沒見過志願軍的打法!

在歐洲戰場,大家都是梯次火力配置,海陸空立體作戰。但志願軍因為從抗日到解放戰争,從來都是火力配備不足的一方,沒法硬碰硬,隻能智取。這些年迂回包抄玩得更是爐火純青。

美第八集團軍初期被志願軍打到大逃亡,撤退距離創美軍曆史之最

《上将洪學智》中曾經有一個洪學智和美國俘虜的對話:這些都是連長以上的人物,他們問為什麼要繞到側面和後面打,并說這種打法不光彩。洪學智對他們說,戰場上,儲存有生力量才是最重要的,就像美軍的陸軍未動,轟炸先行一樣。

第八集團軍在清川江戰役被打敗,正是敗給了這種打法。

沒落與重生

可以說,前期的第八集團軍因為己方原因和對志願軍認識不足,戰場失利,情緒極為低落。

其司令沃克橫死與友軍的車禍更是讓第八集團軍士氣低落到極點!

沃克的繼任者李奇微在其回憶錄中說:“

剛到第八集團軍,被眼前的情況驚呆了,大家談志願軍色變,他試圖阻擋逃亡車輛,站在路中央攔截車輛都不減速!

美第八集團軍初期被志願軍打到大逃亡,撤退距離創美軍曆史之最

就這樣,第八集團軍一路撤到了南韓,李奇微花了數月才解決了士氣問題。也不知道,沃克活着能改變頹勢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