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明明發了免死鐵券,為何那些被他殺的功臣卻不用免死鐵券?

丹書鐵券,民間俗稱免死金牌,這是皇帝發給有功勞臣子的最高榮譽,也可以算成是臣子的擋箭牌。朱元璋就曾經給34個功臣都頒發了免死鐵券,不過,這個免死鐵券有一個小小的陷阱,那就是,隻要不是謀反,都可以免死。

朱元璋明明發了免死鐵券,為何那些被他殺的功臣卻不用免死鐵券?

當然,并不是說免死随時都可以用,絕大多數免死金牌,隻能免死一次,有些功勞特别大的,可以免死兩次。比如被稱為明朝第一功臣的李善長,他的免死金牌可以免死兩次,兒子也可以免死一次。

了解明朝曆史的人都知道,李善長最後的結局非常悲慘,不但自己被處死,而且還牽連了自己的家人,于是,一家七十多口,全都被處死。李善長其實非常無辜,胡惟庸案發生後,李善長雖然有所牽連,但畢竟和李善長的關系不是很大。

這一次,朱元璋原諒了他,免去了他的死刑,流放到了崇明。但幾年後,朱元璋再次秋後算賬,最終,李善長還是因為胡惟庸案件而受到牽連,最終悲慘死去。

李善長的結局,告訴人們兩件事,第一,免死金牌不是萬能的,如果觸犯了謀反的大罪,那是不可能被赦免的。第二,謀反不謀反,你說了不算,皇帝說了算。

朱元璋明明發了免死鐵券,為何那些被他殺的功臣卻不用免死鐵券?

那麼,我們回頭再看一下問題,就會發現。曆史上所謂的丹書鐵券,免死金牌,全都是一種象征性的擺設。聰明的人不會把這種東西當成護身符。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即使有免死金牌,隻要皇帝想讓你死,謀反的罪名很容易成立,雖然你本身不會謀反,但你卻沒有申辯的權利。

李善長和那些有了免死牌,卻依舊被處死的人,他們的結局诠釋了什麼叫做伴君如伴虎。問題中問的,或許真的是太過天真。

有人或許說,朱元璋太過殘忍刻薄。在中國曆史上,這種事情實在太多了。人們對于權力地位欲望,遠遠超出了道德以及人性的限制。如果換位思考,人們或許就會明白,朱元璋等人很害怕權力的丢失,有其害怕謀反等行為。

朱元璋明明發了免死鐵券,為何那些被他殺的功臣卻不用免死鐵券?

免死金牌是一把雙刃劍,表面上看是一種殊榮,一種榮耀,實際上,在免死金牌背後,是一種警告和不信任。人們如果過于天真的認為,免死金牌真的可以免死,當有一天死亡就在眼前之時,就會明白,現實的殘酷,遠超你想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