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賣房引發官場動蕩,倆丞相級官員被撤職,歐陽修大罵包拯

引言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

在北宋嘉佑四年時期的1059年的一天,開封府的斷事官接收到一件離奇的訴訟案件。一位劉姓的風燭殘年的老太太狀告自己的侄兒子劉保衡不學無術,好吃懶做與社會閑散人員勾結,并侵吞劉家祖上的遺産。

因賣房引發官場動蕩,倆丞相級官員被撤職,歐陽修大罵包拯

這老劉家是當地有名的富紳家族,其成員劉保衡在北宋帝都開封承包經營了一家制酒廠。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北宋時期國家機器将制酒納入國家體系,成為國有企業。但弊病是行政辦事效率極低且A錢盛行的政府官員無法合理經營酒廠,産品品質奇差,沒有市場。無奈的政府隻得将酒廠承包出去,每年收取承包費。

因賣房引發官場動蕩,倆丞相級官員被撤職,歐陽修大罵包拯

國家放權,商界一片沸騰。每個有實力的商人都想接手這個酒廠。當時的制度是“撲買”,相當于現在的拍賣制度。對于那些不知情的商人來說,隻要是塊肉,就要搶的頭破血流。這種現象導緻的結果就是最後的赢家在經營中入不敷出,欠了政府的租金。而本案的被告人也逃不過如此命運,接手幾個月就虧損了大約1000貫錢。這時政府官員就來催賬了。面對國家機器的催促,劉保衡沒有其他選擇,隻能買房抵債。

因賣房引發官場動蕩,倆丞相級官員被撤職,歐陽修大罵包拯

劉保衡可能最後都想不明白,一場因為沒錢賣房的鬧劇竟然導緻了兩任三司使被彈劾、宰相女婿自請彈劾,執政宋祁被批評,包拯被歐陽修彈劾,兩任三司使下馬,一個大郡知州降職的官場大動蕩。看到這裡讀者大概有點迷惑了,這不是十分正常的過程嗎?老太太為什麼要将自己的侄子告到官府呢?原因就是劉保衡不是劉家的血脈,是以在大是大非上劉家肯定有所保留。官府做出的決定就是劉保衡買房無效,一切回歸原位。

因賣房引發官場動蕩,倆丞相級官員被撤職,歐陽修大罵包拯

但在此過程中,負責此案的官員發現了一個根源性問題。買劉保衡房産的竟然是負責追回租金的三司使張方平。不過這個以為自己撿漏撿的天衣無縫的張方平沒有就此逍遙法外。而是落入了包拯包大人之手。

因賣房引發官場動蕩,倆丞相級官員被撤職,歐陽修大罵包拯

此時任禦史中丞的包大人一如既往的鐵面無私,不僅進言彈劾張方平,而且把時任宰相富弼責備了一番,說他怎麼能讓這樣的人擔任三司使。接着群臣也跟着上疏彈劾這位可憐的三司使。結局可想而知,這位三司使被流放邊境做官,這件事也成了他一輩子揮之不去的夢魇。

因賣房引發官場動蕩,倆丞相級官員被撤職,歐陽修大罵包拯

大家以為這件事就這麼平息了?不,這隻是一連串官場更疊的開始。在之後新任命的三司使宋祁,也就是當時宰相的弟弟,再一次被包拯彈劾下台。原來這個宋祁自以為有牢固的背景,在地方做官的時候就不思進取,A錢成性,花錢如流水。這樣的人能逃過包大人的法眼?且不說這樣沒有節制的人怎麼能勝任财務管理的工作,就當今宰相的避嫌之規則就不允許這樣的任命存在。于是宋祁屁股還沒坐熱就離開了京城。

因賣房引發官場動蕩,倆丞相級官員被撤職,歐陽修大罵包拯

經過這兩次的彈劾,宋仁宗有點不耐煩了。于是一了百了,直接任命包拯兼任三司使。但是這個看似可以解決目前問題的任命卻惹怒了翰林學士歐陽修。他的觀點是這樣的:作為一個考核官員的禦史,審查官員資質是你的職責,但在三司使官員們都下台後卻自己上位了,這不是一件十分荒謬的事嗎?如果這個頭被開了,那麼北宋的官場将會變成人人自危的狩獵場。

因賣房引發官場動蕩,倆丞相級官員被撤職,歐陽修大罵包拯

包大人得知了這場來勢洶洶的彈劾後,借此機會清修在家,并提出辭呈。宋仁宗這時可能認為這件事不能深陷太久,于是沒有聽從歐陽修的建議,再次頒布了他對包拯的任命。關于此事後世的我們也無法得知當時的情況。而歐陽修這次彈劾的目的也并不明顯。是出于對北宋官場風氣的擔憂還是為自己的舊事朋友打抱不平我們也不得而知。

因賣房引發官場動蕩,倆丞相級官員被撤職,歐陽修大罵包拯

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邊由于劉保衡買房牽扯出來的案件還沒有定論,宰相富弼的女婿又被牽扯了進來。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個馮京在開封居住時和劉保衡是鄰居。也許是想對這個富家人壓榨一筆,也許是真的沒錢了,馮京一次來找老劉借錢,沒有多少流動資金但也不敢得罪揚州知州,宰相女婿的老劉就把自家的一個值錢的銀器借給了馮京。自知這件事非常不彩的馮京主動申請降職。他沒有想到這件事會讓他被左遷到廬州做官。結語

人生無常,世事不規。看似永遠不能重合的幾個人的命運竟然會用這種方式聯系在一起。就如一隻在亞馬遜雨林煽動翅膀的蝴蝶會在兩周後的美國得克薩斯州掀起一場龍卷風的蝴蝶效應一般。參考文獻:

《題西林壁》

《宋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