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因卖房引发官场动荡,俩丞相级官员被撤职,欧阳修大骂包拯

引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在北宋嘉佑四年时期的1059年的一天,开封府的断事官接收到一件离奇的诉讼案件。一位刘姓的风烛残年的老太太状告自己的侄儿子刘保衡不学无术,好吃懒做与社会闲散人员勾结,并侵吞刘家祖上的遗产。

因卖房引发官场动荡,俩丞相级官员被撤职,欧阳修大骂包拯

这老刘家是当地有名的富绅家族,其成员刘保衡在北宋帝都开封承包经营了一家制酒厂。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北宋时期国家机器将制酒纳入国家体系,成为国有企业。但弊病是行政办事效率极低且贪污盛行的政府官员无法合理经营酒厂,产品质量奇差,没有市场。无奈的政府只得将酒厂承包出去,每年收取承包费。

因卖房引发官场动荡,俩丞相级官员被撤职,欧阳修大骂包拯

国家放权,商界一片沸腾。每个有实力的商人都想接手这个酒厂。当时的制度是“扑买”,相当于现在的拍卖制度。对于那些不知情的商人来说,只要是块肉,就要抢的头破血流。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最后的赢家在经营中入不敷出,欠了政府的租金。而本案的被告人也逃不过如此命运,接手几个月就亏损了大约1000贯钱。这时政府官员就来催账了。面对国家机器的催促,刘保衡没有其他选择,只能买房抵债。

因卖房引发官场动荡,俩丞相级官员被撤职,欧阳修大骂包拯

刘保衡可能最后都想不明白,一场因为没钱卖房的闹剧竟然导致了两任三司使被弹劾、宰相女婿自请弹劾,执政宋祁被批评,包拯被欧阳修弹劾,两任三司使下马,一个大郡知州降职的官场大动荡。看到这里读者大概有点迷惑了,这不是十分正常的过程吗?老太太为什么要将自己的侄子告到官府呢?原因就是刘保衡不是刘家的血脉,所以在大是大非上刘家肯定有所保留。官府做出的决定就是刘保衡买房无效,一切回归原位。

因卖房引发官场动荡,俩丞相级官员被撤职,欧阳修大骂包拯

但在此过程中,负责此案的官员发现了一个根源性问题。买刘保衡房产的竟然是负责追回租金的三司使张方平。不过这个以为自己捡漏捡的天衣无缝的张方平没有就此逍遥法外。而是落入了包拯包大人之手。

因卖房引发官场动荡,俩丞相级官员被撤职,欧阳修大骂包拯

此时任御史中丞的包大人一如既往的铁面无私,不仅进言弹劾张方平,而且把时任宰相富弼责备了一番,说他怎么能让这样的人担任三司使。接着群臣也跟着上疏弹劾这位可怜的三司使。结局可想而知,这位三司使被流放边境做官,这件事也成了他一辈子挥之不去的梦魇。

因卖房引发官场动荡,俩丞相级官员被撤职,欧阳修大骂包拯

大家以为这件事就这么平息了?不,这只是一连串官场更迭的开始。在之后新任命的三司使宋祁,也就是当时宰相的弟弟,再一次被包拯弹劾下台。原来这个宋祁自以为有牢固的后台,在地方做官的时候就不思进取,贪污成性,花钱如流水。这样的人能逃过包大人的法眼?且不说这样没有节制的人怎么能胜任财务管理的工作,就当今宰相的避嫌之规则就不允许这样的任命存在。于是宋祁屁股还没坐热就离开了京城。

因卖房引发官场动荡,俩丞相级官员被撤职,欧阳修大骂包拯

经过这两次的弹劾,宋仁宗有点不耐烦了。于是一了百了,直接任命包拯兼任三司使。但是这个看似可以解决当前问题的任命却惹怒了翰林学士欧阳修。他的观点是这样的:作为一个考核官员的御史,审查官员资质是你的职责,但在三司使官员们都下台后却自己上位了,这不是一件十分荒谬的事吗?如果这个头被开了,那么北宋的官场将会变成人人自危的狩猎场。

因卖房引发官场动荡,俩丞相级官员被撤职,欧阳修大骂包拯

包大人得知了这场来势汹汹的弹劾后,借此机会清修在家,并提出辞呈。宋仁宗这时可能认为这件事不能深陷太久,于是没有听从欧阳修的建议,再次颁布了他对包拯的任命。关于此事后世的我们也无法得知当时的情况。而欧阳修这次弹劾的目的也并不明显。是出于对北宋官场风气的担忧还是为自己的旧事朋友打抱不平我们也不得而知。

因卖房引发官场动荡,俩丞相级官员被撤职,欧阳修大骂包拯

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由于刘保衡买房牵扯出来的案件还没有定论,宰相富弼的女婿又被牵扯了进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个冯京在开封居住时和刘保衡是邻居。也许是想对这个富家人压榨一笔,也许是真的没钱了,冯京一次来找老刘借钱,没有多少流动资金但也不敢得罪扬州知州,宰相女婿的老刘就把自家的一个值钱的银器借给了冯京。自知这件事非常不彩的冯京主动申请降职。他没有想到这件事会让他被左迁到庐州做官。结语

人生无常,世事不规。看似永远不能重合的几个人的命运竟然会用这种方式联系在一起。就如一只在亚马逊雨林煽动翅膀的蝴蝶会在两周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掀起一场龙卷风的蝴蝶效应一般。参考文献:

《题西林壁》

《宋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