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的讀書人最愛玩什麼?這個朝代的玩法,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部分曆史學家考證證明科舉制開始于唐朝,也有部分曆史學家認為科舉制開始于隋文帝。對于科舉的開創,史學界向來有異議。曆史學家俞大綱、唐長孺、何忠禮、金铮等認為唐朝開創了科舉。何忠禮《科舉制起源辨析——兼論進士科首創于唐》否認隋代有進士和進士科之說,他的理由亦有二:

一是、遍考《隋書》和隋代文獻,雖然記載了開皇和大業中所舉的衆多科名,卻未見進士科之名,也未見進士科考試之實;

二是、在唐、五代文獻中所載隋進士有房玄齡、溫彥博、侯君素、孫伏伽、張損之、楊纂等6人,可是經過考證、除楊纂的進士身份,因文獻阙如,無從查考外,其餘5人不是查無實據,

古代的讀書人最愛玩什麼?這個朝代的玩法,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可以說,唐朝之後科舉制作為中下層地主階級入仕的主要途徑,無疑為那些出身寒門的“貴子”創造了相對公正的競争環境。可是,鮮有人知的是,這些讀書人在金榜題名後做的第一件事卻是狎妓。

所謂“世風好狎妓”,這種現象在唐代尤為普遍。

提到古代紅燈區,大多數都會想到秦淮河畔、北京八大胡同。其實,除此之外,唐朝的平康坊也是一處男人們冶遊狎妓的好去處。作為當時最繁華的城市,唐長安城商賈雲集,城市規劃也極為發達。城區以著名的朱雀大街為中軸線,分為東西兩區。縱橫交錯的街道将外城分成了一百一十個坊,而平康坊就位于東區的第五坊。南鄰宣陽坊,北鄰崇仁坊,繁華的地理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狎妓文化的發展。

狎妓文化算是古代商品經濟的衍生品,有了需求和買賣,商品便會随之産生。從前物質化的商品買賣,在唐代演化為了肉體和精神交易。正如《開元天寶遺事》中描繪的“晝夜喧呼,燈火不絕”一般,流連于平康坊的選人和考生不計其數。當然,這在唐代開放的時代背景下是不值一提的,畢竟,上至權臣新貴,下至文人墨客,皆将冶遊狎妓視作風流雅趣。

古代的讀書人最愛玩什麼?這個朝代的玩法,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因為人人都将狎妓當作榮譽和身份的象征,是以,唐代很多讀書人在中了進士後都會前往平康坊作樂。詩人孟郊曾在其《登科雲》中寫道“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裡的長安花可不是指什麼牡丹花,而是代指平康坊中的女子,可見,這種狎妓文化在上層社會确實是被公開認可的。

狎妓文化的發展可謂源遠流長,據《戰國策》記載,狎妓文化約起源于春秋時期,所謂“管子治齊,置女闾七百“便是指國家征收娼妓們的夜合之資來擴充國庫,這也是狎妓文化最初的形态。後來,唐帝國承六朝金粉,将祖宗留下來的狎妓文化發揚到了極緻。

這一點,從晚唐朝廷官員孫棨編撰的《北裡志》中便可以找到答案。

平康坊地處長安城城北,是以,其又被稱作“北裡”。在孫棨的筆下,唐朝的舉子們在科舉考試前總喜歡到平康坊玩樂。因為,坊中女子皆談吐不凡且知書達理,是以,很多朝廷大員都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可孫棨看到如此繁華的平康坊卻陷入了沉思,他認為:物極必反,這樣的繁華最終也會湮滅。

雖然,這本書隻是孫棨興趣而作,但是,卻為後世研究唐長安城的狎妓文化提供了真實的參考資料。意外的是,這本書居然是孫棨在黃巢之亂後,用于緬懷唐長安城過去繁榮而寫就的著作。

古代的讀書人最愛玩什麼?這個朝代的玩法,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在人們傳統的認知中,娼妓多是不入流的風俗女子,但是,在真實的曆史上,唐代的娼妓卻是一些完全可用“大家閨秀”來形容的女子。在當時的長安、揚州、湖州等大城市中,妓女雲集,各路狎客絡繹不絕。因為,娼妓數量太多且管理不便,朝廷甚至還頒布了一系列針對妓女的規章制度:凡坊間妓女皆需登記造冊。久而久之,民間便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娼妓管理制度。

除了管理嚴格之外,唐代娼妓的培養過程也較為漫長。

據《北裡志》記載,平康坊中的妓女們從幼年開始便會接受詩詞歌舞等各方面的教育。不難推斷出,這一系列的教育訓練都是為了迎合當時狎妓的主要人群——官僚貴族。因為妓女們的文化水準普遍較高,是以進京趕考的舉子們很容易便會萌生“一見鐘情”的感覺。正如《李娃傳》中講述的故事一般,盛唐時期的平康坊同樣留下了許多士子與妓女之間發生的愛情故事。

古代的讀書人最愛玩什麼?這個朝代的玩法,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其實,唐代狎妓文化的盛行有着許多必然因素。

衆所周知,明末的狎妓文化也極為盛行,因為明廷政治腐敗,科舉制廢止,故很多讀書人便索性在青樓買醉消沉度日。明·張岱的《陶庵夢憶》卷四·二十四《橋風月》中就有:餘族弟卓如,美須髯,有情癡,善笑,到鈔關必狎妓,向餘噱曰:“弟今日之樂,不減王公。”

但是,這一點卻與唐朝狎妓文化的時代背景有着質的不同。可是,對比兩個時代的娼妓便會發現,唐朝的妓女與明朝的妓女皆為能詩善賦之輩。前者是“平康坊”特意教育訓練出的才女,後者則是因罪臣之女而被收入教坊的沒落“大家閨秀”。

古代的讀書人最愛玩什麼?這個朝代的玩法,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是以,從本質上來說,唐、明兩朝的娼妓文化素養都普遍較高。到這裡也就不難了解,為何唐代讀書人在中舉後都會争先恐後的往平康坊跑了。

參考資料:

【《北裡志》、《開元天寶遺事》、《李娃傳》、《陶庵夢憶》卷四·二十四《橋風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