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活捉方臘的既非武松,也不是魯智深,而是名不見經傳的他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傳》的頭号大boss,方臘想必讓很多讀者記憶猶新,就是這個稱霸江南的草頭天子,讓昔日鐵桶一般,所向披靡的梁山好漢損失慘重,出征的大軍中,有59名好漢死在了征讨方臘的路上。而演義小說裡方臘的結局也有兩個版本,在原著中擒獲方臘的是魯智深,而在民間的評書當中,方臘砍掉了武松一條手臂,但是被武松獨臂死死抓住,導緻其被抓獲。

曆史上活捉方臘的既非武松,也不是魯智深,而是名不見經傳的他

曆史上是有方臘和他起義勢力所存在的,而且比起宋江等人的陣勢還要大,不過活捉方臘的并非武松,也不是魯智深,而是一名名不見經傳,叫做王禀的将軍。

北宋的曆史,始終給人一種孱弱的感覺,但是在有童貫高俅等奸臣之餘,實際上也有王禀這樣的忠臣。

曆史上活捉方臘的既非武松,也不是魯智深,而是名不見經傳的他

宋徽宗年間,因為災害頻發,花石綱又給江南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一時間民怨沸騰,而方臘是睦州幫源的一名雇工,乘機帶着苦不堪言的百姓造反,聲勢浩大,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起義軍便攻克了睦州,并在1121年攻克歙州。附近州郡無不響應,方臘大軍勢如破竹,又奪得了衢州,率領數十萬之衆。宋朝廷上下一片驚恐,無人能夠制衡。

曆史上活捉方臘的既非武松,也不是魯智深,而是名不見經傳的他

此時的王禀,是東晉名臣王導的27世孫,行伍出身的他官至婺州觀察使,當時的方臘,又帶着大軍,氣勢洶洶地進入浙江,為此王禀聽朝廷之命,率領援兵進攻方臘領地。

一路上,王禀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深得民心的他,身先士卒,将士們也是奮勇劈殺,一改宋朝軍隊羸弱的氣勢,大敗方臘的部将方七佛,為此方臘隻能放棄進攻,選擇回援。但是王禀沒有給他們機會,而是繼續率領官軍,包圍了起義軍大部所在地杭州,逼迫其撤出領地。

曆史上活捉方臘的既非武松,也不是魯智深,而是名不見經傳的他

為此王禀受到了朝廷的信任,到了3月,他率領宋軍進攻清溪縣,并且進攻方臘7萬大軍退守的幫源洞,3月24日,宋軍發動了總攻,起義軍腹背受敵,奮力抵抗但依然不是王禀的對手,為此方臘和其妻邵氏、子方亳(二太子)、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解往汴京。(今河南開封)

王禀因為生擒方臘的戰功,也被封為了宣府司都統制,并且參加了讨伐遼國的白溝之戰。

曆史上活捉方臘的既非武松,也不是魯智深,而是名不見經傳的他

而到了後來金朝攻宋太原,童貫丢棄城池逃跑。隻剩下王禀和太原知府張孝純率全城軍民死力護城,宗翰攻太原二百五十餘日不破,然而援兵久不能抵達,城内糧食所剩無幾,最終在金兵的攻擊下城破,而王禀率領殘兵與金軍巷戰,身中數十槍,最終投汾河而死,以身殉國。

而讓人感到可惜的是,在水浒中,王禀卻成為了童貫手下大将,并成為了一個嫉賢妒能的人,誣陷活閻羅阮小七謀反,使其被罷官回鄉。這個形象也誤導了不少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