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讨伐董卓,分别是哪十八路?誰的官職最高?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漢靈帝劉宏在嘉德宮駕崩,少帝劉辯繼位。小皇帝十分年幼,壓根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年紀,便由何太後主政。一時之間,局勢很是混亂,宦官跟外戚為了控制皇權,鬥争日趨激烈。雙方不惜采用一切手段,互相排擠,殊死争鬥。當時的董卓知道消息後,便密切注視各派動向,等着機會奪權。

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讨伐董卓,分别是哪十八路?誰的官職最高?

沒多久,大将軍何進以聖旨名義召他進京讨伐張讓,董卓接到消息後便立馬準備。然而他才走到半路,何進就被宦官害了,雙方的争鬥更加的慘烈。董卓看到京城一片火海就知道不妙,帶人轉頭去找在北芒的少帝,詢問過程,因9歲的劉協比少帝鎮定。同時,劉協還是董太後親自撫養的,于是便有了擁立劉協的念頭,從此他開始幹預整個東漢政權。

但董卓的統治實在是恐怖,比如說縱容士兵搶劫富戶、搜刮财物、奸淫婦女等等。他的性格又殘忍,各地群雄也是有些不服,便以讨伐董卓為名起兵。其中袁紹為盟主,十八路諸侯是以出現,那麼,東漢末年的十八路諸侯到底是哪十八路?誰的官職又是最高的呢?

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讨伐董卓,分别是哪十八路?誰的官職最高?

首先來說說這十八路都有誰,他們分别是:後将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劉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瓒、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骁騎校尉曹操、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

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讨伐董卓,分别是哪十八路?誰的官職最高?

這是三國演義所描寫的十八人,他們有太守、州牧、刺史、相、骁騎校尉等等,袁術的後将軍職位是比較高的。諷刺的是,這後将軍還是董卓為了讨好袁術背後的袁家給的,他卻用這個來讨伐董卓。再有便是州牧,州牧掌管整個州的軍政大事,他就像是州主。是以雖然品級上不如袁術的後将軍,但實際權力,卻要大得多。

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讨伐董卓,分别是哪十八路?誰的官職最高?

刺史跟州牧有些類似,而濟北相也就是諸侯國的相,權利跟一個太守差不多。曹操的骁騎校尉就比較特殊了,因為這是董卓專門給曹操設定的,品級等同太守,卻是朝廷直屬部隊,實權高于地方官員。不過曆史和演義是有出入的,在曆史上讨伐董卓的諸侯,并沒有十八路之多。綜合後漢書、三國志等等正史,曆史上讨伐董卓的應當是13家。

三國演義加上了:北海太守孔融、徐州刺史陶謙、西涼太守馬騰、北平太守公孫瓒、上黨太守張楊。最後一點便是,曆史上号召讨伐董卓的。不是曹操,而是橋瑁(《演義》中作“喬瑁”)。史料記載:東郡太守橋瑁詐作京師三公移書與州郡,陳(董)卓罪惡,雲見逼迫,無以自救,企望義兵,解國患難。

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讨伐董卓,分别是哪十八路?誰的官職最高?

主持盟會的人也不是袁紹,而是臧洪,不過三國演義的誓詞倒是跟他的基本一樣。袁紹在其中并沒幹啥事,演義中袁紹的所為實際上是臧洪幹的。而要論官職的話,不管在曆史上還是演義中,官職最大的還是當了後将軍的袁術。不過曹操因着能力和後續,在後世家喻戶曉。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三國志》、《後漢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