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聯加盟國中混得最好的國家,現成發達國家,竟然極度仇恨俄羅斯

1991年,曾經盛極一時的蘇聯“帝國”突然倒塌,成為二十世紀末最轟動全球的大事件,分裂成了15個國家。蘇聯解體後,大多數原加盟國成員都混得不盡人意。最慘的當屬繼承遺産大量遺産的烏克蘭,如今人均GDP僅為2640美元左右,成為歐洲最窮國之一;最窮的當屬摩爾多瓦,人均GDP僅為2290美元,歐洲倒數第一,也是存在感最低的原加盟國之一。那麼,誰混得最好了?

蘇聯加盟國中混得最好的國家,現成發達國家,竟然極度仇恨俄羅斯

那便是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其中最富裕的當屬愛沙尼亞,人均GDP最高,達到1.7萬美元,幾乎是俄羅斯的兩倍。當然,愛沙尼亞或者說波羅的海三國,都是最仇恨俄羅斯的國家,從吃一家飯變成了分外眼紅的仇人。

愛沙尼亞,位于波羅的海東海岸,面積4.5萬平方公裡,東與俄羅斯接壤,人口約130多萬,是個地區小國。愛與恨,從來都不是無緣無故的,愛沙尼亞為何那麼仇恨俄羅斯呢?

蘇聯加盟國中混得最好的國家,現成發達國家,竟然極度仇恨俄羅斯

在曆史,愛沙尼亞人就是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曾先後被普魯士、丹麥、波蘭、德國等國家占領。在1710年,愛沙尼亞被沙俄占領,直到1918年到了一戰尾聲,在德國的介入下,愛沙尼亞終于獲得了短暫的獨立。弱小就會挨打,落後就會任由擺布,到了二戰時期,愛沙尼亞成了蘇德争鬥的犧牲品,再次被蘇聯占領。

1939年,德國與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根據秘密附屬議定書,蘇德劃分邊界線,愛沙尼亞成為了犧牲品,交由蘇聯“指導”。蘇聯和愛沙尼亞談判了多次,先後獲得了駐軍權,到1940年6月蘇聯幹脆出兵直接占領了愛沙尼亞全境,并經過“全民投票”将其并入了蘇聯。

蘇聯加盟國中混得最好的國家,現成發達國家,竟然極度仇恨俄羅斯

1941年6月,德國大舉進攻蘇聯,愛沙尼亞人覺得要被解救了,于是積極和德國配合,還組織軍隊和蘇軍交戰。可愛沙尼亞沒有想到的是,德軍最終被擊敗,愛沙尼亞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全國僅20%的人因戰争喪命。蘇聯也對愛沙尼亞進行了殘酷的懲罰,不僅派兵轟炸了衆多城市,大量建築被摧毀,還大規模逮捕、處決愛沙尼亞人或将其流放至西伯利亞、中亞地區。不僅如此,蘇聯還大量遷移俄羅斯人,使得愛沙尼亞人口構成在短短幾年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愛沙尼亞人由原來的90%急速下降到了不足50%(如今愛沙尼亞族恢複到68.7%)。

蘇聯加盟國中混得最好的國家,現成發達國家,竟然極度仇恨俄羅斯

在二戰前,波羅的海三國就是加盟國中最富裕的地方,戰後蘇聯為了和美國争奪世界霸權,波羅的海也是“出血”最多的國家,這激起了當地人普遍不滿。于是,當蘇聯風雨飄搖之際,波羅的海三國第一個獨立出去。由于在曆史上沙俄(或蘇聯)的粗暴統治,愛沙尼亞人對俄羅斯人恨之入骨。愛沙尼亞獨立後,也毫不猶豫倒向西方,于1994年加入北約,2004年加入歐盟,和俄羅斯對着幹。

蘇聯加盟國中混得最好的國家,現成發達國家,竟然極度仇恨俄羅斯

愛沙尼亞獨立後,由于底子厚,資源較為發達,政局穩定又有西方的幫助,一躍成為發達國家,現在人均GDP超過1.7萬美元,成為原加盟國中最富裕的國家。現在的愛沙尼亞,科技比較發達,政府清廉,空氣品質位居全球前列,自然生态保持得非常好,是個适宜旅遊和居住的國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