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蒙古使者勸降埃及國王,卻被當場處決,史學家:他們從來不開玩笑

蒙古族有一首詩歌是這樣寫的:“英雄一萬二,五載滅波斯。快馬任馳騁,兵鋒扣亞西。吓殺波斯膽,暄我大汗威。振振武功竟,将軍卻不歸。阿音紮魯特,鮮血染征衣。”詩歌中的“阿音紮魯特”就是指的“阿音紮魯特戰役”,在這次戰争中,原本銳不可當的蒙古軍迎來了他們的第一次的慘敗,從此結束了西征的道路。

蒙古使者勸降埃及國王,卻被當場處決,史學家:他們從來不開玩笑

這次戰争的領兵大将是蒙古名将怯的不花(Ked-Buqa),他毫無疑問是一位英勇的戰将,并且有着對蒙古軍隊異乎尋常的自信,但這一切卻在埃及人面前遭遇了慘痛的滑鐵盧。

從公元1252年起,怯的不花和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就率領蒙古軍隊邁開了西征的步伐,他們花了5年征服波斯,接着一路攻占巴格達、阿勒頗,讓當時統治叙利亞的納西爾不得不放棄大馬士革,逃入埃及求援。

蒙古使者勸降埃及國王,卻被當場處決,史學家:他們從來不開玩笑

蒙古軍此時戰得正酣,準備趁熱打鐵繼續征伐叙利亞,而此時戰争的最大變故出現了:成吉思汗之孫蒙哥病逝,兄弟之間開始了大汗之位的争奪戰,而忽必烈急需幫手,隻能讓正在領兵的旭烈兀先行退回波斯。怯的不花失去了最大的助力,但他并未感到任何畏懼,反而認為“昔日的成吉思汗軍隊不可戰勝”,選擇繼續鬥争。

蒙古使者勸降埃及國王,卻被當場處決,史學家:他們從來不開玩笑

當時怯的不花除了攻占叙利亞以外,還和各十字軍國家逐漸交惡,導緻失去了這些國家軍隊的支援,埃及蘇丹軍隊又在此時進軍巴勒斯坦,可謂是腹背受敵。而怯的不花不僅不慌亂,還直接派出使者勸降忽秃斯,他認為曾經的戰果擺在那裡,埃及人一定會對蒙古鐵騎感到懼怕。

蒙古使者勸降埃及國王,卻被當場處決,史學家:他們從來不開玩笑

但實際上忽秃斯根本不關心蒙古軍隊之前的輝煌戰績,二話不說直接将勸降的使者斬了,這一點上他和怯的不花倒是有幾分相似。阿拉伯學者伊本·阿西爾就曾經分析過:“來自中亞的馬穆魯克人從不開玩笑......他們不像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一樣喜歡談判,也不明白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是何意,他們隻是單純崇拜武力到極點而已。”

事實證明忽秃斯賭對了,擅長騎射的蒙古軍隊并不是真的沒有弱點,他們非常不擅長近戰,而恰好馬穆魯克士兵的作戰能力很全面,尤其擅長單兵格鬥,當時怯的不花的戰力又隻剩下2萬人,最終蒙古軍隊軍心潰散,慘敗在埃及軍隊的追擊之下。

蒙古使者勸降埃及國王,卻被當場處決,史學家:他們從來不開玩笑

其實在軍隊呈現潰散之勢時,蒙古士兵們曾勸怯的不花逃跑,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但被這位大将狠狠地拒絕了。拉施特的《史集》記載怯的不花在戰争明顯的頹勢下獨自沖進了敵軍中拼殺,并且在犧牲前對忽秃斯嘲笑道:“我終身是旭烈兀汗之臣仆,不像你們是君主的謀殺者!”(馬魯穆克軍事集團通常是謀殺前任來謀奪王位)最終怯的不花在英勇的反抗中被砍下了頭顱,同時結束了蒙古鐵騎戰無不勝的神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