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說說中國古代人為什麼那麼重視嫡長子?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在古代,非常重視嫡長子,皇位相關的傳位首先就是傳位給嫡長子,這是為什麼呢,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古人重視嫡長子,這一制度源遠流長。西周時中國确立了宗法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嫡長子繼承制。所謂嫡長子繼承制,指的是貴族,不論是天子、諸侯還是大夫、士,主要的家業都由嫡長子繼承,嫡長子吃肉,其餘的兒子隻能喝湯。

說說中國古代人為什麼那麼重視嫡長子?

比如,天子的嫡長子可以繼續做天子,其餘兒子或做諸侯,或任大夫;諸侯的嫡長子是諸侯,其餘兒子為大夫;大夫的嫡長子繼承大夫之位,其餘的兒子降為士;士的嫡長子還是士,其餘的兒子可能就是庶民了。

西周為什麼要确立嫡長子繼承制,這一制度為何如此重要,以至于延續了幾千年?甚至齊桓公在葵丘會盟諸侯時,盟約中還專門寫了一條:“無易樹子”,也就是說不要更換太子。

說說中國古代人為什麼那麼重視嫡長子?

一,保持權力傳承的穩定。

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說君主制的缺點之一就是君主的更替缺乏連續性,容易産生混亂,是以“人們把王位固定由某幾個家族世襲,并規定了一種繼承的順序,以免在老國王駕崩之後發生争議……甯要表面的平靜而不要賢明的行政,甘冒把一個小孩或一個惡魔或一個白癡捧上王座的風險,而不願在選舉好國王的事情上發生争論。”

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就發現了這一點,而嫡長子繼承制就是一種非常确定的繼承順序,完全沒有争議。隻要不是嫡長子,不管你能力怎麼樣,都不能繼承權位,從根本上杜絕了其他兒子的觊觎之心。

曆史上經常出現嫡長子繼承制沒有順利實行,結果國君的兒子們互相争鬥,引起大亂的事情。比如齊桓公重病,他的五個兒子各自率領黨羽争奪齊國國君之位。結果導緻齊桓公餓死,五個兒子互相攻打,齊國一片混亂。齊桓公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無人收斂,結果屍體上的蛆蟲都溢出了房門。

說說中國古代人為什麼那麼重視嫡長子?

二,保證正妻娘家的權利。

嫡長子是正妻的兒子,而正妻一般出另一個自權勢相當的家庭。比如天子的正妻可能是大諸侯的女兒,諸侯的正妻可能是另一個諸侯的女兒。

一個諸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另一個諸侯,必然希望兩國結好,最好是世代交好。如何能世代交好呢?如果這個諸侯的女兒生了兒子能繼承君主之位,兩國的親戚關系就能延續下去,豈不是世代交好了嗎?

是以諸侯在嫁出女兒時,往往會讓自己的侄女作為陪嫁,稱為“媵”。這是一道保險,萬一自己的女兒沒生出兒子,還可以讓自己侄女的兒子繼承君位,保證下一代國君依然是自己的親戚。

諸侯嫁女兒時,總懷着這樣的期待。是以要用嫡長子繼承制來保證諸侯正妻娘家的權利,否則會引起娘家的不滿。

比如周幽王寵愛褒姒,想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結果把正妻申後以及原來的太子宜臼廢了,這一舉動引起了申後父親申侯的不滿。太子宜臼跑到申國找自己的外公申侯撐腰,申侯勾結犬戎,殺死了周幽王,攻入鎬京。這才有了平王東遷,西周滅亡,春秋時代開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