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末投降派中,唯獨這個人被乾隆皇帝罵得最多次!

曆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曆史,了解曆史。

中國曆史上,皇帝親自出馬多次痛罵一個已逝去的文人,并且極盡刻薄之語,這樣的事情恐怕不多,而乾隆可能是其中不多的一個。乾隆曾親自題詩痛罵此人,詩曰:

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

進退都失據,文章哪有光。

真堪覆甕酒,屢見詠香囊。

末路逃禅去,原為孟八郎。

明末投降派中,唯獨這個人被乾隆皇帝罵得最多次!

乾隆詩裡所罵的人就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錢謙益。這首詩寫于乾隆三十五年。早在前一年,乾隆就谕曰:“錢謙益本一有才無行之人,在前明身跻膴仕,及本朝定鼎之初,率先投降,大節有虧,實不齒于人類。”

在明末,政治上錢謙益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學術上是“四海宗盟”的文壇盟主。依傳統的節義觀念,明亡,錢謙益應該殉國,或者當個遺民,但是他沒有做這樣的選擇,而是在清軍占領南京後,選擇了主動迎降的方式,這種行為讓他受到時人的不齒。

明末投降派中,唯獨這個人被乾隆皇帝罵得最多次!

假說其如夫人柳如在多铎兵臨城下時,曾建議與錢謙益投湖自盡,但錢謙益推說水涼不肯實行,不知這個傳說是否屬實,但可以見出時人對錢謙益的态度。

弘光逃走後,錢謙益率文武百官出城跪迎多铎入城,并拱手奉上為弘光帝選美的江南佳麗,得到了清廷的任用。但令人不解的是,錢謙益入清不久,即告退林下,時人多以為其未遂官志,因為南明時錢謙益已為尚書,而入清僅僅是個侍郎,官職比在明時要低一級;還有人猜測說是因為錢謙益想修明史,沒有如願。

明末投降派中,唯獨這個人被乾隆皇帝罵得最多次!

盡管隻做了幾個月清朝的官,但貳臣的罵名是背定了,一些對錢謙益懷有成見的士人對此事加以渲染,如當時流傳着托名為陳子龍的《題虎丘石上》詩:“入洛紛紛興太濃,莼鲈此日又相逢。黑頭早已羞江總,青史何曾用蔡邕。昔去幸寬沉白馬,今來應悔賣盧龍。最憐攀折章台柳,憔悴西風問阿侬。”

從這首詩的輕浮、刻薄的口氣來看,應該不是陳子龍所作,但陳子龍的門人王沄倒是确實寫過與此格調相似的詩作,其詩如下:“早見降幡出九關,皤然宗伯領朝班。白門楊柳猶堪折,秃發偏宜對綠鬟”(虞山柳枝詞))。此詩諷刺挖苦錢謙益年紀老大了還剃發降清,但是又未得重用,隻好告退還鄉,每天隻能光着頭皮與柳如是面對,語氣非常的刻薄。

明末投降派中,唯獨這個人被乾隆皇帝罵得最多次!

錢氏這個複雜的人物獨特之處在于,否定他的人把他貶得一無是處,而肯定他的人把他擡到空前絕後。如清初的程先貞就高度稱贊錢謙益的人品學問:“五十年間衆所稱,斯文未喪賴先生。抒忠隻為懷來熱,好辯還因鑒别精”。

程先貞認為錢謙益不隻對當時文風有振衰除弊之功,而且詩歌内容多是抒發忠義,慷慨激昂。與程先貞觀點相同的是錢謙益同時代的著名遺民學者黃宗羲。黃宗羲是錢謙益晚年的讀書伴侶,相交甚密,可以說對錢晚年的思想與行為是非常了解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