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人價值千文的驢鞍被偷了,縣令說:将毛驢餓幾天,便能找到盜賊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人人皆道包青天包拯鐵面無私,即使連自己的親舅舅犯事兒,都毫不徇私,查明事實後給舅舅一頓打,勒令舅舅賠禮道歉。除了剛正不阿,包青天還特别聰明,屢破奇案,還了許多人的清白。

商人價值千文的驢鞍被偷了,縣令說:将毛驢餓幾天,便能找到盜賊

不過今天要說的案子不是包大人破的,而是一個不太出名的唐朝人破的,當年他在河陽當縣尉的時候,一位商人的驢被人偷了,驢身上的鞍子可是他花了5000文“巨款”買的,這位縣尉思考片刻,有了主意,後來驢和鞍子都找到了嗎?他是如何做到的?

張鷟(zhuó),出生于公元660年,深州陸澤 (今河北深縣)人,張鷟很聰明且頗有才華,早早就登進士第,入朝為官,可他這個人性情急躁、不拘小節,與當時那些恪守禮法的士大夫在一起格格不入,于是老擠兌他。

商人價值千文的驢鞍被偷了,縣令說:将毛驢餓幾天,便能找到盜賊

張鷟也不是個能受氣的主兒,不幹就不幹,不如專心寫書,于是被貶後張鷟一邊清閑幹活,一邊專心寫作,成了唐代著名的小說家,寫下《朝野佥載》、《龍筋鳳髓判》、《遊仙窟》等作品,當年日本和新羅的使節來中國,都削尖了腦袋打聽張鷟的作品“更新”了嗎,可見他的小說在當時有多出名。

這一年,張鷟在河陽當縣尉,過着清閑的日子,這天他如往常般幹完了瑣事,等着“下班”寫小說,結果一個旅客哭哭啼啼地來報案了,說自己的驢被偷了,驢子丢了就算了,可驢身上有他剛買的鞍子,花了他足足5000文!他找了3天3夜都沒找到驢,隻能來找縣衙老爺了。

商人價值千文的驢鞍被偷了,縣令說:将毛驢餓幾天,便能找到盜賊

張鷟好久沒有辦案子了,渾身一震,立馬讓手下們出去追查,勢必找到偷驢賊,并且要嚴辦賊人!這可把偷驢的人吓壞了,他趕緊趁夜把驢放走,但放驢之前他又舍不得那個上好的鞍子,心想要不把鞍子留下,反正也好藏,于是留下了鞍子,放走了驢。

很快,縣衙的人找到了驢,并且還給了商客,張鷟覺得自己辦了一件“大案”,甚是滿意,結果商人表示,鞍子還沒找到啊!張鷟一尋思,得把鞍子找回來才算完美結案,于是陷入沉思,片刻後,張鷟自信地說:“你這幾天别喂驢,也别綁驢,讓它自己去尋吃的。”商人照做。

商人價值千文的驢鞍被偷了,縣令說:将毛驢餓幾天,便能找到盜賊

幾天後,餓得不行的毛驢走掉了,張鷟的人立馬跟上,果然毛驢來到了前幾天飼養它的人家,張鷟下令搜查這戶人家,果然找到了鞍子,當地百姓才開始佩服這位平時隻知道寫小說的縣衙老爺。

(《朝野佥載》:令将卻籠頭放之,驢向舊喂處。鷟令搜其家,其鞍于草積下得之。人伏其能。)

商人價值千文的驢鞍被偷了,縣令說:将毛驢餓幾天,便能找到盜賊

隻可惜張鷟這個人太過風流自賞,且作品往往大膽露骨,導緻大多數士大夫不待見他,是以縱觀官方史書典籍,張鷟連獨立的傳記都沒有,确實不符合當時他的地位,着實可惜。

參考資料:《朝野佥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