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越南位于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東部,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越南與我國的廣西,雲南接壤,是我國的鄰國之一。現如今,我們國人對越南的整體印象并不是特别好,是以中國曾經多次幫助越南,但越南還是選擇了與中國交惡,這讓國人感覺越南有點忘恩負義,是喂不飽的狼。
近代的中國與越南
在新中國建立時期,我國與越南的關系處在蜜月期,期間越南上司人胡志明與我國之間頻繁往來,兩國建立了較為深厚的友誼。當時的越南與中國同屬社會主義國家,有一種自然的親近感。
從近代曆史來看,中國對越南是有恩的,不管是越南的獨立戰争還是越南與美國的戰争,中國為越南提供了大量的幫助。當時我國為了支援處在水深火熱的越南,在自己國内糧食物資不夠的情況下,毅然決定資助越南,甯可我們自己挨餓挨凍。
在越南建國後不久,美國對越南發動了大規模的入侵,當時美軍憑借着強大的軍事力量,在越南戰争爆發後不久就取得了很大的優勢,越南軍隊頻頻潰敗,退到了越南北部地區 。美國扶持了南越政權,企圖将越南劃分為二,這場戰争越南打了二十年之久,終于迫使美國撤兵了。
越南能赢得對美戰争的勝利,其一是越南人的英勇抵抗,第二就是我國與蘇聯的大量援助,才能讓越南擊敗強大的美軍,完成越南的統一。按理說,越南統一後,應該對中國心存感激之情,在多年後,為什麼選擇與中國交惡,不惜發動戰争呢?
關于這個問題,基辛格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越南之是以會對我國發動戰争,肆意挑釁我國,其實是源于越南人的自卑和野心在作祟。
有些人可能不太了解基辛格這個人,他是美國的著名外交家,國際問題專家,還擔任過美國的國務卿。值得一提的是,基辛格在1971年作為尼克松的特使訪華,并且在次年,他陪同尼克松來到中國。
基辛格的觀點
基辛格從曆史原因來解釋了“中國曾多次幫助越南,越南為何與中國交惡?”這個問題。
衆所周知,追溯到我國的封建王朝曆史來看,越南是中國的附庸國之一,我國地處亞洲中原,文明發展先進,出現了漢,唐,元,明,清等大一統朝代。對于越南人來說,由于自己的國家曾經許多年一直都是中國的附庸國,是以他們認為中國是一直壓迫和欺淩他們,是以越南人非常自卑。
近代的越南,經曆了獨立和統一後,他們已經成了東南亞的強國之一了,他們渴望證明自己的強大,通過各種武力挑釁,慢慢地野心也越來越大,以至于最後越南人希望在中國身上證明自己,以打敗中國來洗刷他們曾經被作為附屬國的“恥辱”。
獨立統一後的越南,他們希望通過戰勝中國,來提高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同時又能滿足越南人的部分野心。不過當時的越南也知道自己單獨與中國交戰勝算并不大,于是聯合了蘇聯一起,積極與蘇聯搞好關系,得到蘇聯方面的援助和支援,來支撐越南人的野心。
基辛格還表示,在巴黎協定簽訂後,自己受到越南人的邀請,來到了越南境内,參觀了越南境内的部分曆史遺迹。當時越南人向基辛格介紹遺迹的時候,會非常驕傲地說這是他們一直在與中原進行反抗的證據,這些遺迹也在激勵着越南人民。
基辛格通過參觀越南的部分曆史遺迹,感受頗多,讓他認清了一個現實問題,那就是越南人對中國并不友善,越南人保持着一直非常獨特的仇恨心理,這是常年累積的,即便幾十年都無法消除,已經深入到越南人的骨髓中。
結語
基辛格的說法,雖然存在一定的道理,這點我們不可否認,但如今越南與中國整體還是保持友好的,中越兩國人民共同發展,是如今的主流。
雖然在古代,越南曾經是中國的附屬國,但與越南之間并沒有發生大規模戰争,越南隻是在名義上是中國的附屬國。在近代,中國對越南的幫助非常多,他們理應心存感激,而不是揪着過去的那段曆史不放,這樣不利于兩國之間的團結相處,也不利于越南人民的心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