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628年,僅僅做了四年諸侯霸主的晉文公去世,他的兒子驩繼位,史稱晉襄公。
威壓諸國的晉國僅僅四年便發生君權更替的事情,諸侯不由得對晉國是否還有資格成為諸國的盟主國産生質疑。對此,秦穆公首先對晉國發起試探。
晉文公去世的第二年,秦穆公派遣百裡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大夫率軍進攻千裡之外的鄭國。鄭國防備得當,秦軍便将臣服于晉國的滑國滅掉後回軍秦國。
晉國對于秦國的挑釁決定反擊。于是晉國不止發動晉軍,還征召姜戎的軍隊一起在秦軍歸國的必經之地—崤山設下埋伏,将秦軍打得全軍覆沒,俘獲了百裡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秦軍将領。
秦軍全軍覆沒,連三位統軍大夫都被晉國俘獲,出身秦國的晉文公夫人文嬴很不開心。于是她就請求晉襄公将三位秦國大夫放回秦國。
晉襄公同意了,或許是因為不好拒絕長輩的請求,也或許是想以此壓一壓晉文公老臣的氣焰。可惜,晉文公老臣的氣焰非但沒有被壓下來,反而差點燒到了晉襄公的眉毛。
晉國老臣先轸對于晉襄公釋放秦國三位大夫的行為非常憤怒,再教訓一頓晉襄公後甚至還當着晉襄公的面往地上吐唾沫。
晉襄公對先轸的無禮沒有發火,甚至沒有其他過激的反應,隻是平靜地派遣大夫陽處父去追回那三個秦國大夫。不過,在陽處父要追到時,那三個秦國大夫已經乘船在黃河之中,追之莫及。其中孟明視還放狠話說,三年後将會來拜謝晉國的恩賜。
三年還很遠,就在晉國成功伏擊秦軍四個月後,狄人就進攻晉國。狄人在晉文公在位時根本不敢進攻晉國,就連進攻中原諸國都要趁晉國無暇顧及的時候。現在晉國新君剛立,即使才打敗秦軍,狄人也敢悍然攻晉,可見晉襄公威望之低。
晉襄公的威望較之晉文公是比較低,但是晉襄公時期晉國的實力可半點不差晉文公時期。而且晉襄公也不是剛愎自用的性子,對于晉國掌權的一幫老臣們的決策并不幹預,隻是虛心接納。
是以,晉襄公威望雖低,晉國實力卻并沒有減弱。對于狄人的這次進攻,晉襄公親自率軍在箕地迎戰狄人,将狄人打得大敗。老臣先轸死在這次戰事中,他隻身入狄營求死,以作自己曾在晉襄公面前無禮的贖罪。
晉襄公先敗秦軍,再敗狄人,但是他的挑戰還沒完。
同年,楚國新任令尹子上率軍攻打陳、蔡兩國,迫使兩國再次臣服楚國後,便護送親楚的鄭國公子瑕入鄭國當國君。可惜的是公子瑕在鄭國抵抗的戰事中被俘身死。楚軍隻能退兵。
晉國在解決完秦軍和狄人的戰事後,就派遣陽處父進攻蔡國,意圖迫使蔡國再次轉向晉國。楚國發兵救援蔡國。晉軍于泜水之畔阻攔楚軍,楚軍不敢在晉軍的眼皮底下渡河。于是晉、楚兩軍隔着泜水對峙。
晉軍勞師遠征,主帥陽處父有些擔憂長期對峙對晉軍不利,就派人對楚令尹子上說:“要打,我就退軍三十裡,讓你渡河列陣,不然這樣幹耗着,對誰都不好。”
子上想要渡河列陣,但是旁邊的楚國大夫卻被晉國在城濮之戰中的詭詐吓着了,勸子上不要渡河,以防晉軍半渡而擊。于是,楚軍就退兵了。
晉國充滿挑戰的一年過去了,晉襄公無疑接住了晉文公的霸業。接着就到了鞏固晉國霸業的時候。
當初衛成公趁着晉文公晚年病重以及鄭文公去世的時機派衛國大夫孔達進攻鄭國。現在晉國在解決完外患之後就想着教訓一頓衛國以維護諸國霸主的威嚴。
這時先轸之子先且居就勸晉襄公不要效仿衛國随意進攻兄弟之國,應該先向周天子報備一下,再發兵進攻衛國。
于是晉襄公就去朝見周天子,先且居和胥臣率兵進攻衛國的戚地。一個月後,晉軍攻下了戚地,俘獲了戚地大夫孫昭子。
衛國對此就請教陳國應該怎麼辦。陳國是中原諸國中最接近楚國的國家之一,他對于楚國與中原霸主國強弱最為關心。于是陳共公就建議衛國進攻晉國,以試探晉國虛實,并且許諾事後會為衛國向晉國說和。
不過衛成公也不是傻子,他隻是試探性的進攻晉國,并沒有擴大戰事。晉國對此的反應就是将衛國的戚地正式劃歸晉國。
第二年,晉國以晉、衛戰事為由召集諸侯,重申諸侯間和睦相處的盟約。陳共公就在這次會盟中把衛國大夫孔達交給晉國以替衛國向晉國請和。
在這之前,秦國大夫孟明視率軍進攻晉國以做崤之戰的報複,不過卻在彭衙被晉襄公率軍打敗。
彭衙之戰後,晉國威勢更盛,便發兵進攻魯國,以懲罰魯國國君沒有去過晉國朝見晉襄公,魯文公為此趕忙出發去晉國。魯文公到了晉國之後,晉國人卻讓晉國大夫陽處父去和晉文公結盟以羞辱他。
年末,威嚴更甚的晉國大夫先且居率軍和宋國公子成、陳國轅選、鄭國公子歸生率領的本國軍隊一起進攻秦國,占領了秦國的汪地、彭衙以做秦軍進攻晉國的報複。
次年,秦穆公盡起秦國軍隊進攻晉國。秦軍在渡過黃河後将渡河的船隻全部燒掉,向秦、晉兩方表明此次進攻的決心。
果然,晉國君臣不敢撄秦軍鋒芒,任由秦軍占據王官之地。秦穆公見晉軍堅守不出,就在崤山将崤之戰中犧牲的秦軍安葬,然後就率軍從茅津這個渡口回秦國。
秦軍此次對晉國的進攻雖然沒有對晉國造成多大的傷害,卻遏制了晉國威壓諸國的勢頭。再加上晉文公的一幫老臣已經是風中殘燭,命不久矣。晉國不得不從唯我獨尊的心态中醒來,晉襄公也開始将目光轉向即将逝去的晉文公老臣們以及他們手中的權力。
此後,晉襄公重新邀請魯文公來晉國會盟,并且隆重招待魯文公,以表示對魯國的重視。對于衛國的拉攏則是将之前扣押的衛國大夫孔達還給衛國。對于楚國攻打江國也僅僅是派出偏師,做做樣子。晉襄公此時的精力全放在晉國軍權的交替上。
秦穆公攻晉三年後,晉文公時期的老臣趙衰、栾枝、先且居、胥臣先後去世。晉國三軍正式迎來權力重組的時刻。
晉襄公本打算将以趙、先、狐為首的晉文公老臣一派的權力壓一壓,提拔晉國其他貴族,以壯大君權。可是先且居之子先克對此不滿,他對晉襄公說趙、狐兩家功勳卓著,怎麼能奪取他們兩家的軍權呢?
晉襄公見晉國最為強大的軍功集團不滿,就聽從先克的進言,以避免可能發生的動亂。不過,盡管不能剝奪晉文公老臣一派的權力,卻可以微調一下他們内部的權力分割,以離間他們。
于是,晉襄公就将本應實力最為強大的趙氏新任家主趙盾任命為中軍副帥,亞卿之位;實力稍次的狐姑射任命為中軍主帥,正卿之位。
趙氏對此當然不能接受。這時已經在晉軍中威望頗高的陽處父,将趙盾和狐姑射的地位調了個個,由趙盾當中軍主帥,晉國正卿;狐姑射當中軍副帥,晉國亞卿。
陽處父作為趙衰的舊部,很大程度上是趙衰的代理人,而趙衰憑借着智謀和手腕幾乎算是晉文公老臣一派的領袖。是以對于陽處父改易中軍主帥人選的決定,晉襄公沒有魄力改變。
這一年的八月,晉襄公在不甘中死去。
縱觀晉襄公短暫而輝煌的晉國統治者生涯,不難看出他胸懷之寬廣,眼光之敏銳,決策之果斷。隻是晉文公的遺産實在太過沉重,光是繼承晉文公的霸業就使他殚精竭慮。對于晉文公老臣的尾大不掉,他也隻能盡人事聽天命。
是以,對于晉襄公之死完全可以說是晉文公的遺産太過沉重所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