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出自銅雕大師朱炳仁團隊,杭台高鐵通車,嵊州新昌站長108米銅壁畫成網紅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張亮亮

今天(1月8日),杭台高鐵正式通車。

在建立的嵊州新昌站的檢票出口通道上,一幅展現“浙東唐詩之路”壯麗全景的紫銅浮雕壁畫,讓很多人停下腳步,駐足合影。

小時新聞記者了解到,這幅壁畫是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銅雕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領銜團隊設計制作的。整幅畫卷包含77位曆史人物、沿線二十四景。

出自銅雕大師朱炳仁團隊,杭台高鐵通車,嵊州新昌站長108米銅壁畫成網紅

《浙東唐詩之路》壁畫全景

壁畫長108米,高3米,采用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制作。由嵊州、新昌兩地和杭紹台鐵路公司共同建設,是我國目前最長的紫銅浮雕銅壁畫長卷,在全國高鐵站中十分罕見。

杭紹台高鐵從杭州到台州,線性與浙東唐詩之路高度吻合。這幅藝術長卷以錢塘江西陵古渡為起點,天台山華頂為終點,分為詩路“二十四景”漸次展開,展現了詩路沿線,特别是核心區嵊州、新昌的曆史底蘊和地域文化特色,可以說是中國第一幅将傳統的唐詩之路文化與現代的高鐵文化結合起來的巨幅銅雕藝術品。

“這應該算是我創作的最長的銅壁畫。”朱炳仁介紹,壁畫的誕生全程曆時半年。前期經過10位嵊州、新昌兩地文化專家2個多月的詩路曆史資料收集,在兩地提出地方文化植入建議方案後,壁畫确定了以“自愛名山入剡中”的設計主題。

出自銅雕大師朱炳仁團隊,杭台高鐵通車,嵊州新昌站長108米銅壁畫成網紅

壁畫細節圖

在制作工藝上,壁畫采用流線構圖、串點成線、集珠成景等方法,畫面人物共77位,其中從晉代到唐代名人28位,以王羲之、謝靈運、王子猷、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曆史名人形象為主,加上浙江潮湧、剡山望月、天姥夢尋等“二十四景”協調搭配,充分展現剡中(今嵊州、新昌)的山川名勝、人文遺存、典故傳說、詠剡詩篇和精神風骨。

出自銅雕大師朱炳仁團隊,杭台高鐵通車,嵊州新昌站長108米銅壁畫成網紅

朱炳仁介紹壁畫創作過程的難點

壁畫以紫銅為材,融入傳統高浮雕非遺技藝,100多位匠人日以繼夜趕工,近2個月的時間才将作品完成。期間,朱炳仁多次去現場指導。

匠人們以錘代筆,一敲一打,通過反複捶打、錾刻,在壁畫上勾勒出高低起伏的“走線”。曆史人物的個性情貌、山水樹石的形态肌理、村鎮房舍的風貌特色栩栩如生,清晰可見。當陽光照射,畫中的人物與景緻呈現立體而生動的視覺效果。

如果不趕時間,大家不妨停下腳步,好好欣賞整幅作品。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