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麥首拍,為啥儲存超5年的陳糧也能高價成交呢?

1月5号,國儲小麥迎來了新年第一拍,50萬噸全部成交。(圖一)從圖檔上來看,最早的一批小麥,竟然是2014年的,離現在已經8年多了,可以稱得上是陳化糧中的“鼻祖”了。是以拍賣底價也很低,才2000元一噸。
不過,從最終成交價格來看,卻基本與現在市場主流報價一緻,其中安徽滁州直屬庫的二等小麥,甚至高出起拍價740元的價格成交的。
為什麼儲存都已經超過5年的陳糧,也能高價成交呢?
一般儲藏3年以上的糧食,叫陳化糧。糧食本身并沒有發生質變,不過畢竟存放期過長,是以不能當口糧直接吃,但可以作為工業用糧或者能源用糧進行加工。是以澱粉、酒精、飼料等相關企業,還是很願意采購陳化糧的,又不影響加工,價格還便宜,是以搶拍很激烈,高價成交也沒什麼可意外的。那農民存糧食,放個兩年,是不是也能高價成交呢?如果是露天儲存或儲存條件簡陋,那不叫陳化糧,可能要叫“次糧”了,而次糧是既不能吃,也不能用。哪怕想按陳化糧标準進行交易,也要先經過嚴格檢測鑒定,确定有沒有質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