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中,蔣介石為什麼大戰大敗,中共又為何能以弱勝強?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在1937年後的抗戰中,蔣介石舉全國之力(包括兵力、人力和物力)抵禦日軍進攻,卻兵敗如山倒,淞滬抗戰失敗,南京保衛戰失敗,太原保衛戰失敗,武漢保衛戰失敗,長沙保衛戰失敗,衡陽保衛戰失敗,桂林保衛戰失敗。

抗戰中,蔣介石為什麼大戰大敗,中共又為何能以弱勝強?

這是為什麼?

毛主席後來有一段話足以解釋其敗因:

“據我所知,任何一本有價值的軍事書,任何一個比較聰明的軍事家,而且無論古今中外,無論戰略戰術,沒有不反對消極防禦的。隻有最愚蠢的人,或者最狂妄的人,才捧了消極防禦當法寶。然而世上偏有這樣的人,做出這樣的事。這是戰争中的過失,是保守主義在軍事上的表現。我們應該堅決地反對它。”

抗戰中,蔣介石為什麼大戰大敗,中共又為何能以弱勝強?

簡而言之,蔣介石大戰大敗的原因,就是4個字:消極防禦。

那麼,如何打積極防禦呢?毛澤東的法寶是18個字:

“防禦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内線中的外線。”

抗戰中,蔣介石為什麼大戰大敗,中共又為何能以弱勝強?

抗日戰争中,中共上司的八路軍、新四軍,就是運用這18字為指針,在對日作戰中占據主動,以弱勝強,以小勝大,在敵後站穩了腳跟,擴大了隊伍,取得了地盤,赢得了群眾,壯大了自己,軍隊由全面抗戰爆發前十萬上下發展為百萬大軍。

是以,有人說,抗日戰争,蔣介石敗于4個字,毛澤東勝于18個字。

正是因為18字的積極防禦,使得八路軍、新四軍在四面是敵的環境下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的中流砥柱,成為全民抗戰的希望,于是,億萬群眾如大河向東一般凝聚在中共的旗幟之下,成為他們的追随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