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争期間,八路軍一邊組織抗擊日寇的戰争,一邊還要防範蔣介石的算計和打擊,可謂兩面受敵。
蔣介石雖為堂堂國民黨的委員長,心眼卻沒多大,在全民抗日的緊要關頭,他都有閑心時刻盯着共産黨的發展狀态,見我黨在農民群衆中不斷壯大,就忍不住給我們使手段、下絆子。
是以他1941年開始派軍隊包圍革命根據地陝北,嚴控物資進入陝北,希望通過經濟圍困、生産封鎖來扼殺我黨的力量,但八路軍戰士大多都是窮苦農家出身,土地就是自己的家,在自己家裡怎麼會被活活困死呢?

為了對抗國軍的圍困,我軍組織了生産自救運動,戰士們一邊練習作戰技巧,一邊與老鄉們走上田間地頭,辛勤勞作。
戰士如此,将軍們也是這樣。後來成為開國上将的黃永勝,他親自專研養豬秘籍,改善了部隊夥食,後來他突發奇想,想利用自己養的豬加上戰士們種的菜開個餐館,既能帶動陝北的經濟發展,也可以提高當地群眾的生活水準。但開業的時候,黃永勝的同僚陳赓帶人來吃霸王餐,卻直言: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生産自救運動
自從1941年以來,首先是日軍加大了對陝北地區的進攻力度,同時開始了對陝北附近的農村的瘋狂掃蕩,犯下了一系列罪行,比如洗劫财産,搶奪糧食和牲畜,毀壞農田,使得陝北地區人民的生産生活遭到了極大的破壞,農作物的收成也在不斷下降。
其次國民黨也對陝北進行了圍困,起因是蔣介石先在國際上得到了英國美國的認可,得到了其作戰物資支援,但是他抗擊日軍逐漸進入消極期,同時共産黨八路軍在陝北的農民群衆中取得了極大支援,慢慢發展壯大,蔣介石害怕共産黨的壯大吸引了英美的注意力,最終讓英美轉向支援共黨。
他覺得還是必須打壓共産黨,但全民抗日期間肯定不能直接發動圍剿,是以他派幾十萬大軍把陝北團團圍住,希望通過經濟封鎖把我黨扼殺。
日軍和國軍的打擊和圍困給我軍在陝北的物質保障帶來了極大麻煩,沒有供給,軍隊就沒法打仗,緊要關頭,中共中央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生産自救。
中共中央緊急制定出了一整套生産自救的具體方針:曆行努力生産,節約資源的原則,以農業生産為核心,手工業、畜牧業、工業、運輸業、商業生産為輔助,優先保障根據地内部的物質供給,在此基礎上盤活地方經濟,促進陝北地區經濟活動的正常運作。在組織形式上,則實行公私兼顧和軍民兼顧的方針。
陝北根據地的軍民們,喊起“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口号,辛勤地勞作在田間地頭,用最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積極應對陝北地區的物質危機。
各部隊受中央的統一上司,在不同地區不同領域合作互助,熱火朝天地投入生産,同時軍隊内部開展生産競賽,生産知識講座,和生産英雄獎勵,用各種方式促進軍民生産的積極性。
搞養殖的大将軍
黃永勝将軍是八路軍内部老資曆的軍隊上司了,在1927就參加了在湖北通城縣發動的通崇秋收起義,一個月後又跟随通崇的起義部隊參加了湘贛邊的秋收起義,正式加入工農紅軍,随部隊上了井岡山,同年12月加入了我黨。
黃永勝打仗有勇有謀,運籌帷幄,帶隊有方,先後擔任工農紅軍的排長、連長、副團長和團長,到了陝北後擔任紅軍師長,抗日戰争期間,擔任八路軍第三軍分區的副司令員。
但就是這樣一個身居要職的司令員,在開展陝北生産自救運動後,不僅和官兵們一起去田地裡種小麥,還自己研究起了養豬技術。
養豬看似容易,其實裡面也藏了諸多門道,黃永勝第一次養豬沒什麼經驗,從老鄉家裡買來三頭小豬崽放豬圈裡,每天喂豬草,結果沒多久豬崽得了病死掉了,黃永勝痛惜不已。
但他不打算放棄,先去老鄉家裡詢問養豬的經驗,比如怎麼給豬圈布置打掃,防止豬得豬瘟,給豬喂什麼豬食長肉快,還有怎麼控制豬的作息,怎麼給豬配種、接生,豬的出欄時間是多久等等,他一一問清楚,還拿個小本本記下來,然後重新布置了豬圈,又接來幾頭豬崽,用豬草混合麥糠喂養。
這回豬崽長得很健康很茁壯,不久就能出欄了,出欄那天軍隊裡官兵好不容易吃上了一次豬肉,之後黃永勝的養豬事業越辦越大,豬崽由幾頭增加到十幾頭,黃永勝的養豬事業大大改善了根據地内的夥食,但他還不滿足,他想通過養殖業發展起其他産業,進一步促進陝北的經濟發展。
他通過細緻觀察,發現陝北地區自從大封鎖以來,不少飯店經營不下去都關門大吉了,他就想不如開個飯店,食材就用自己養的豬,戰士們養的泥鳅、黃鳝以及種的各類蔬菜。
說幹就幹,他利用這幾樣食材真的研究出了幾道特色菜,很快,他的飯店開業了,取名“紅星酒樓”。
紅星酒樓開業後,許多官兵老百姓都來這裡吃飯,酒樓的生意很不錯,由于是八路軍開的,也沒有人鬧事,但一天卻來了一個來吃霸王餐的,原來這人是黃永勝的老朋友,陳赓。
陳赓也是一名優秀的八路軍将領,他出身将門,後又在黃埔軍校學習,畢業後參加了北伐戰争,作戰經驗豐富。陳赓為人幽默風趣,在偉人面前都喜歡開點玩笑,活躍氣氛,他聽說自己的老戰友黃永勝開了個飯店,就打算帶着一幫人去照顧照顧生意。
但吃完,到了付賬的時候,他就笑着對來收錢的店小二說:“叫你們老闆來,我跟他認識,吃飯就不用付錢了。”當時陳赓他們穿着便服,店小二不知道他們是八路軍,還以為遇到了個鬧事的。結果黃永勝來了之後,陳赓對着他說:“我是要錢沒有,要命一條啊。”黃永勝也很大氣,直接說老戰士免費。
成功度過大封鎖
在國民黨軍隊的大封鎖當中,正是無數八路軍戰士辛勤勞作,鑽研生産,同時堅持苦中作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才最終在生産自救運動中取得了成功,粉碎了國民黨方面通過經濟圍困來達到消滅根據地戰鬥力的企圖。
從1941年起,陝北地區的生産自救運動逐漸取得了顯著成效,偉人都稱贊這是一場從未有過的奇迹。1940年,朱老總從抗日前線回來後提出了屯田政策,由八路軍戰士自己開墾荒地留作戰備需要,減輕群眾的負擔,同時也提高軍隊的生活水準。
1940年開始,八路軍359旅從晉西北調到了陝甘甯地區,該部隊後來又進駐了南泥灣,一手拿槍、一手拿着生産工具,從事生産運動,很快就能做到了自給自足。
1940年該部隊的軍費九成以上依賴中央提供,生産一年後,經費自給率就達到了七成,到了生産的第四年,基本上所有的物資開銷都可以靠着土地生産做到自給自足。
中央後來做出了規定,要求各軍隊各大機關部門積極向外開墾荒地,達到每個戰士平均耕種17畝地,同時在政策上做到開源節流,開源就是擴大生産,節流一方面是節約資源,另一方面是精兵簡政,控制開支。
小結:
黃永勝将軍作為上司千軍萬馬的大将軍,在陝北根據地遭遇圍困,黨中央提出生産自救号召的前提下,主動去鑽研養豬知識,帶頭搞生産,做到物質自給自足,并且還嘗試着開飯店,促進當地的經濟活動,而他的戰友陳赓說是來他的飯店吃“霸王餐”,實際是發揚革命樂觀精神,鼓勵着戰士們笑面困難,堅持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