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一边组织抗击日寇的战争,一边还要防范蒋介石的算计和打击,可谓两面受敌。
蒋介石虽为堂堂国民党的委员长,心眼却没多大,在全民抗日的紧要关头,他都有闲心时刻盯着共产党的发展状态,见我党在农民群众中不断壮大,就忍不住给我们使手段、下绊子。
因此他1941年开始派军队包围革命根据地陕北,严控物资进入陕北,希望通过经济围困、生产封锁来扼杀我党的力量,但八路军战士大多都是穷苦农家出身,土地就是自己的家,在自己家里怎么会被活活困死呢?

为了对抗国军的围困,我军组织了生产自救运动,战士们一边练习作战技巧,一边与老乡们走上田间地头,辛勤劳作。
战士如此,将军们也是这样。后来成为开国上将的黄永胜,他亲自专研养猪秘籍,改善了部队伙食,后来他突发奇想,想利用自己养的猪加上战士们种的菜开个餐馆,既能带动陕北的经济发展,也可以提高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但开业的时候,黄永胜的同事陈赓带人来吃霸王餐,却直言: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生产自救运动
自从1941年以来,首先是日军加大了对陕北地区的进攻力度,同时开始了对陕北附近的农村的疯狂扫荡,犯下了一系列罪行,比如洗劫财产,抢夺粮食和牲畜,毁坏农田,使得陕北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农作物的收成也在不断下降。
其次国民党也对陕北进行了围困,起因是蒋介石先在国际上得到了英国美国的认可,得到了其作战物资支持,但是他抗击日军逐渐进入消极期,同时共产党八路军在陕北的农民群众中取得了极大支持,慢慢发展壮大,蒋介石害怕共产党的壮大吸引了英美的注意力,最终让英美转向支持共党。
他觉得还是必须打压共产党,但全民抗日期间肯定不能直接发动围剿,所以他派几十万大军把陕北团团围住,希望通过经济封锁把我党扼杀。
日军和国军的打击和围困给我军在陕北的物质保障带来了极大麻烦,没有供给,军队就没法打仗,紧要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生产自救。
中共中央紧急制定出了一整套生产自救的具体方针:历行努力生产,节约资源的原则,以农业生产为核心,手工业、畜牧业、工业、运输业、商业生产为辅助,优先保障根据地内部的物质供给,在此基础上盘活地方经济,促进陕北地区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在组织形式上,则实行公私兼顾和军民兼顾的方针。
陕北根据地的军民们,喊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辛勤地劳作在田间地头,用最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积极应对陕北地区的物质危机。
各部队受中央的统一领导,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合作互助,热火朝天地投入生产,同时军队内部开展生产竞赛,生产知识讲座,和生产英雄奖励,用各种方式促进军民生产的积极性。
搞养殖的大将军
黄永胜将军是八路军内部老资历的军队领导了,在1927就参加了在湖北通城县发动的通崇秋收起义,一个月后又跟随通崇的起义部队参加了湘赣边的秋收起义,正式加入工农红军,随部队上了井冈山,同年12月加入了我党。
黄永胜打仗有勇有谋,运筹帷幄,带队有方,先后担任工农红军的排长、连长、副团长和团长,到了陕北后担任红军师长,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第三军分区的副司令员。
但就是这样一个身居要职的司令员,在开展陕北生产自救运动后,不仅和官兵们一起去田地里种小麦,还自己研究起了养猪技术。
养猪看似容易,其实里面也藏了诸多门道,黄永胜第一次养猪没什么经验,从老乡家里买来三头小猪崽放猪圈里,每天喂猪草,结果没多久猪崽得了病死掉了,黄永胜痛惜不已。
但他不打算放弃,先去老乡家里询问养猪的经验,比如怎么给猪圈布置打扫,防止猪得猪瘟,给猪喂什么猪食长肉快,还有怎么控制猪的作息,怎么给猪配种、接生,猪的出栏时间是多久等等,他一一问清楚,还拿个小本本记下来,然后重新布置了猪圈,又接来几头猪崽,用猪草混合麦糠喂养。
这回猪崽长得很健康很茁壮,不久就能出栏了,出栏那天军队里官兵好不容易吃上了一次猪肉,之后黄永胜的养猪事业越办越大,猪崽由几头增加到十几头,黄永胜的养猪事业大大改善了根据地内的伙食,但他还不满足,他想通过养殖业发展起其他产业,进一步促进陕北的经济发展。
他通过细致观察,发现陕北地区自从大封锁以来,不少饭店经营不下去都关门大吉了,他就想不如开个饭店,食材就用自己养的猪,战士们养的泥鳅、黄鳝以及种的各类蔬菜。
说干就干,他利用这几样食材真的研究出了几道特色菜,很快,他的饭店开业了,取名“红星酒楼”。
红星酒楼开业后,许多官兵老百姓都来这里吃饭,酒楼的生意很不错,由于是八路军开的,也没有人闹事,但一天却来了一个来吃霸王餐的,原来这人是黄永胜的老朋友,陈赓。
陈赓也是一名优秀的八路军将领,他出身将门,后又在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作战经验丰富。陈赓为人幽默风趣,在伟人面前都喜欢开点玩笑,活跃气氛,他听说自己的老战友黄永胜开了个饭店,就打算带着一帮人去照顾照顾生意。
但吃完,到了付账的时候,他就笑着对来收钱的店小二说:“叫你们老板来,我跟他认识,吃饭就不用付钱了。”当时陈赓他们穿着便服,店小二不知道他们是八路军,还以为遇到了个闹事的。结果黄永胜来了之后,陈赓对着他说:“我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啊。”黄永胜也很大气,直接说老战士免费。
成功度过大封锁
在国民党军队的大封锁当中,正是无数八路军战士辛勤劳作,钻研生产,同时坚持苦中作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才最终在生产自救运动中取得了成功,粉碎了国民党方面通过经济围困来达到消灭根据地战斗力的企图。
从1941年起,陕北地区的生产自救运动逐渐取得了显著成效,伟人都称赞这是一场从未有过的奇迹。1940年,朱老总从抗日前线回来后提出了屯田政策,由八路军战士自己开垦荒地留作战备需要,减轻民众的负担,同时也提高军队的生活水平。
1940年开始,八路军359旅从晋西北调到了陕甘宁地区,该部队后来又进驻了南泥湾,一手拿枪、一手拿着生产工具,从事生产运动,很快就能做到了自给自足。
1940年该部队的军费九成以上依赖中央提供,生产一年后,经费自给率就达到了七成,到了生产的第四年,基本上所有的物资开销都可以靠着土地生产做到自给自足。
中央后来做出了规定,要求各军队各大机关部门积极向外开垦荒地,达到每个战士平均耕种17亩地,同时在政策上做到开源节流,开源就是扩大生产,节流一方面是节约资源,另一方面是精兵简政,控制开支。
小结:
黄永胜将军作为领导千军万马的大将军,在陕北根据地遭遇围困,党中央提出生产自救号召的前提下,主动去钻研养猪知识,带头搞生产,做到物质自给自足,并且还尝试着开饭店,促进当地的经济活动,而他的战友陈赓说是来他的饭店吃“霸王餐”,实际是发扬革命乐观精神,鼓励着战士们笑面困难,坚持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