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韓複榘原配高藝珍:韓複榘死後奔走呼号,請求新中國給予公正評價

韓複榘原配高藝珍:韓複榘死後奔走呼号,請求新中國給予公正評價

“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這迂腐的三從四德将古代女性壓得喘不過氣。她們生來仿佛就是男人的附屬物品,沒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力,甚至連終身大事都是由家中長輩所決定婚後,夫君想再娶幾位如夫人,她們都無權插手過問。

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也不乏有許多深明大義且剛直要強的女性,韓複榘的原配夫人高藝珍就是其中之一,她在韓複榘死後奔走呼号,請求新中國給予公正評價

(一)、初結伉俪,滿懷希冀

高藝珍1890年生于河北霸縣,與韓複榘是同鄉。她自幼受身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的伯伯高步瀛之影響,對讀書習字有着濃厚的興趣。在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興盛的年代,十四歲的高藝珍嫁給了當時家境較為貧寒的韓複榘。

韓複榘原配高藝珍:韓複榘死後奔走呼号,請求新中國給予公正評價

彼時的韓複榘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高藝珍其實也算是“下嫁”。但她人長得水靈,手腳也勤快,肚子裡也有些墨水,是以韓複榘對她有着極深的感情。她也時常寬慰壯志難酬的韓複榘,告訴他陰霾總會散去,美好的日子終會來臨。

韓複榘也很尊重這位年長自己一歲的妻子,時常以“大姐”稱呼。可以說,在二人之間愛情要少一些,更多的是相依為命而産生的親情。結婚六年以後,韓複榘來到沈陽闖蕩,成了一名軍人。

他興奮地給高藝珍寫信說:“如今俺也吃上了軍糧,大姐切莫擔心。”因為英氣逼人且寫得一手好字,他很快得到了馮玉祥的賞識,并在他手底下擔任起了司書生。韓複榘頭腦靈活,嘴也很甜,馮玉祥對他非常器重,是以步步高升。

韓複榘原配高藝珍:韓複榘死後奔走呼号,請求新中國給予公正評價

最後,韓複榘與石友三和孫連仲等人一同成為了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西北軍中的韓複榘戰功赫赫,先後大敗狗肉将軍張宗昌和直魯聯軍,為西北軍的開疆拓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随後在民國十九年的蔣馮閻大戰中,韓複榘倒戈蔣率軍開赴山東,并成功升任山東省主席。出人頭地以後,韓複榘心境沒有發生變化,他沒有忘記遠在老家的結發妻子高藝珍,而是将她接到了山東,過上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

比起那些發迹後就抛妻棄子的軍閥,其實韓複榘算的上是重情重義。他雖然私下經常流連風月場所,也納了兩名小妾,但還是時不時地去高藝珍那裡慰問。韓複榘對她充滿着崇敬,但又因為其年老色衰而不得已敬而遠之。

韓複榘原配高藝珍:韓複榘死後奔走呼号,請求新中國給予公正評價

再者,高藝珍還裹着小腳,韓複榘實在是不好在其他同僚面前展示自己的妻子。知書達理的高藝珍對此表現出了最大的了解與寬容,每次韓複榘到她這裡來,高藝珍都是笑臉相迎而且親手準備好酒菜,伺候好了,再恭恭敬敬的送其離開。

(二)、半路君臣,互不信任

韓複榘的官當得越來越大,也愈發感覺到高處不勝寒。這些苦楚與凄涼,他隻能向高藝珍訴說。也隻有高藝珍知道,韓複榘在國民政府中處處受排擠,并不受信任。

而且礙于私人恩怨,蔣給韓複榘承諾的财政補助,常常是一拖再拖,把他搞得焦頭爛額。高藝珍一介女流對這些政務并不會過多摻言,她隻是看着丈夫皺着眉頭,向自己抱怨。

韓複榘原配高藝珍:韓複榘死後奔走呼号,請求新中國給予公正評價

由于和蔣之間的互不信任,導緻韓複榘在雙十二事變時,緻電張學良稱支援他的行為。這封密電被南京方面破獲,蔣回去知道後更是破口大罵“娘希匹”。日本人想要利用二人不和來制造事端,是以在事件發生的第二年邀請韓複榘擔任華北五省自治主席。

對于很多人而言這是個很有誘惑力的職位,不過韓複榘還是義正辭嚴的拒絕了。正是這次拒絕讓日本人将其視作眼中釘、肉中刺,也讓山東成了日軍南下侵華的頭站。

擔任山東省主席的韓複榘,此時順理成章的當上了第五戰區副司令。他的主要任務是在黃河北岸,阻止日軍渡河。不過他的那些散兵遊勇又怎是日本人的對手,在德州雙方交戰的過程中,韓複榘親自上陣指揮,拼死抵抗,但仍然無濟于事。

韓複榘原配高藝珍:韓複榘死後奔走呼号,請求新中國給予公正評價

他帶去的那三個師,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竟然死傷過半,可韓複榘并未是以而退縮,他想到找蔣求援。蔣答應要将手下的重炮旅調給韓複榘,而韓複榘是翹首以盼。

左等不來,右等不來,最後才知道重炮旅已經配置設定給了中央軍嫡系湯恩伯的部隊。到頭來,韓複榘不過是個棋子罷了。顯然,在民族大義面前,蔣還選擇把私人恩怨放在了前面。

氣急敗壞的韓複榘選擇放棄黃河泰山防線,帶着部隊一路西進抵達開封。1938年1月蔣又以開會的名義秘密逮捕了韓複榘,并将其帶到武漢審判還給他扣上了賣國賊的大帽子。

韓複榘原配高藝珍:韓複榘死後奔走呼号,請求新中國給予公正評價

高藝珍很快得到了消息,并不是有人給他發來密信或者送判決書,而是各大報紙都在罵韓複榘以及他的家人。韓複榘一死,韓家是樹倒猢狲散,高藝珍必須以一己之力撐起一片天。

常言道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她和韓複榘育有三子,韓複榘和三夫人也有一個男孩。事發以後,三夫人早已遠走高飛,将兒子棄之于不顧。高藝珍無奈隻得帶着四個孩子隐姓埋名,逃往西安。

不過時常有人能戳穿其身份,還破口大罵他們是逃兵家屬。承受着巨大生活壓力和精神壓力的高藝珍,幾度想過自殺以謝天下,但轉頭望向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她放棄了這一念想。

韓複榘原配高藝珍:韓複榘死後奔走呼号,請求新中國給予公正評價

不過他們的大兒子卻并未從這個陰影中走出來,最後死在了精神病院之中。高藝珍帶着剩下的幾個孩子東躲西藏,最後在1940年代中期來到了北京,租下了一處房子生活下來。

(三)、奔走呼号,為夫正名

新中國成立後,高藝珍開始想方設法地為丈夫洗清冤屈。明眼人都知道,那分明是蔣以公謀私,利用抗日戰争扳倒和自己有仇的韓複榘。當然,兩人的私人糾葛實在太過繁瑣。

當年在西北軍中的韓複榘官職越高越不受馮玉祥信任,而且韓複榘也得到了馮玉祥這名“倒戈将軍”的真傳,在中原大戰如火如荼之際,投靠的蔣。這對半路君臣互相都有猜忌,韓複榘時常多報人數以求換得物資積蓄力量,同時打壓國民政府安插在山東的官員,削弱國民政府對山東的影響力。

韓複榘原配高藝珍:韓複榘死後奔走呼号,請求新中國給予公正評價

蔣也是個人精,經常借故拖延,也總想着架空韓複榘。正好韓複榘丢棄山東還來了個“焦土抗戰”,給了蔣以把柄,趁機将其槍決并打上拒絕抗日的标簽,這些事情高藝珍知道的再詳細不過。

是以在韓複榘被殺後,她寫信給北京市敵産處理委員會将事情經過絲毫不差的描述出來,争取新中國能夠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價,還希望能夠新政府能夠歸還當年奉系軍閥贈與韓複榘的北京房産。

接到信件以後的從業人員慎之又慎,當即彙報給了董必武。董必武也沒有猶豫,找到高藝珍對她說:“韓複榘不是戰犯也沒有忤逆,我們當然要歸還你們的住所。”

韓複榘原配高藝珍:韓複榘死後奔走呼号,請求新中國給予公正評價

高藝珍

這番話如同一股暖流湧上了高藝珍的心頭,她知道丈夫并不是什麼漢奸也不是貪生怕死之輩,這麼多年背負的罵名終于可以洗刷幹淨。

她喜極而泣,緊緊地抱住三個孩子,叮囑他們一定要好好地報效祖國。家中的二兒子後來考入了軍政大學,還參加了抗美援朝。三兒子在接受完軍校教育後,配置設定到了陝西的交通部門。小兒子則選擇了出國讀書,定居國外。

當然韓複榘抗日不堅決,還是存在着很大私心的。他身為山東省的最高長官,竟然眼睜睜地看着治下毀于一旦,成為焦土。當年他棄城逃跑,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儲存實力。

因為如果在抵抗日寇的侵略中,把所有的家底都打得一幹二淨,那麼自己就成了光杆司令,任人宰割。其實蔣殺韓複榘也有幾分以儆效尤之意,如果這樣的人都沒有得到懲處,那麼往後大家都會效仿。

韓複榘原配高藝珍:韓複榘死後奔走呼号,請求新中國給予公正評價

隻要要求得不到滿足,那就選擇逃跑,反正不會遭受懲罰,這樣的心理于抗日百無一利且有大害。對于蔣他是最希望能夠抵擋住日寇的人,因為其他人都可以投降或者怎樣,隻有他身為國家元首,無處躲藏。

是以,他才發動了淞滬會戰,不惜一切代價地想要粉碎日軍的侵華腳步。不過敵我差距過于懸殊,最後還是未能如願,就連南京國民政府都成了歹人的。

當然,高藝珍在危難之際展現出了作為一個妻子和母親的高尚品格,是值得後人所紀念。在她的不斷努力下,1954年韓複榘的靈柩也從武漢遷到了北京香山萬安公墓,算是得到了妥善處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