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韩复榘原配高艺珍:韩复榘死后奔走呼号,请求新中国给予公正评价

韩复榘原配高艺珍:韩复榘死后奔走呼号,请求新中国给予公正评价

“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迂腐的三从四德将古代女性压得喘不过气。她们生来仿佛就是男人的附属物品,没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力,甚至连终身大事都是由家中长辈所决定婚后,夫君想再娶几位如夫人,她们都无权插手过问。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不乏有许多深明大义且刚直要强的女性,韩复榘的原配夫人高艺珍就是其中之一,她在韩复榘死后奔走呼号,请求新中国给予公正评价

(一)、初结伉俪,满怀希冀

高艺珍1890年生于河北霸县,与韩复榘是同乡。她自幼受身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伯伯高步瀛之影响,对读书习字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兴盛的年代,十四岁的高艺珍嫁给了当时家境较为贫寒的韩复榘。

韩复榘原配高艺珍:韩复榘死后奔走呼号,请求新中国给予公正评价

彼时的韩复榘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高艺珍其实也算是“下嫁”。但她人长得水灵,手脚也勤快,肚子里也有些墨水,所以韩复榘对她有着极深的感情。她也时常宽慰壮志难酬的韩复榘,告诉他阴霾总会散去,美好的日子终会来临。

韩复榘也很尊重这位年长自己一岁的妻子,时常以“大姐”称呼。可以说,在二人之间爱情要少一些,更多的是相依为命而产生的亲情。结婚六年以后,韩复榘来到沈阳闯荡,成了一名军人。

他兴奋地给高艺珍写信说:“如今俺也吃上了军粮,大姐切莫担心。”因为英气逼人且写得一手好字,他很快得到了冯玉祥的赏识,并在他手底下担任起了司书生。韩复榘头脑灵活,嘴也很甜,冯玉祥对他非常器重,因此步步高升。

韩复榘原配高艺珍:韩复榘死后奔走呼号,请求新中国给予公正评价

最后,韩复榘与石友三和孙连仲等人一同成为了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西北军中的韩复榘战功赫赫,先后大败狗肉将军张宗昌和直鲁联军,为西北军的开疆拓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随后在民国十九年的蒋冯阎大战中,韩复榘倒戈蒋率军开赴山东,并成功升任山东省主席。出人头地以后,韩复榘心境没有发生变化,他没有忘记远在老家的结发妻子高艺珍,而是将她接到了山东,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

比起那些发迹后就抛妻弃子的军阀,其实韩复榘算的上是重情重义。他虽然私下经常流连风月场所,也纳了两名小妾,但还是时不时地去高艺珍那里慰问。韩复榘对她充满着崇敬,但又因为其年老色衰而不得已敬而远之。

韩复榘原配高艺珍:韩复榘死后奔走呼号,请求新中国给予公正评价

再者,高艺珍还裹着小脚,韩复榘实在是不好在其他同僚面前展示自己的妻子。知书达理的高艺珍对此表现出了最大的理解与宽容,每次韩复榘到她这里来,高艺珍都是笑脸相迎而且亲手准备好酒菜,伺候好了,再恭恭敬敬的送其离开。

(二)、半路君臣,互不信任

韩复榘的官当得越来越大,也愈发感觉到高处不胜寒。这些苦楚与凄凉,他只能向高艺珍诉说。也只有高艺珍知道,韩复榘在国民政府中处处受排挤,并不受信任。

而且碍于私人恩怨,蒋给韩复榘承诺的财政补助,常常是一拖再拖,把他搞得焦头烂额。高艺珍一介女流对这些政务并不会过多掺言,她只是看着丈夫皱着眉头,向自己抱怨。

韩复榘原配高艺珍:韩复榘死后奔走呼号,请求新中国给予公正评价

由于和蒋之间的互不信任,导致韩复榘在双十二事变时,致电张学良称支持他的行为。这封密电被南京方面破获,蒋回去知道后更是破口大骂“娘希匹”。日本人想要利用二人不和来制造事端,所以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年邀请韩复榘担任华北五省自治主席。

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是个很有诱惑力的职位,不过韩复榘还是义正辞严的拒绝了。正是这次拒绝让日本人将其视作眼中钉、肉中刺,也让山东成了日军南下侵华的头站。

担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此时顺理成章的当上了第五战区副司令。他的主要任务是在黄河北岸,阻止日军渡河。不过他的那些散兵游勇又怎是日本人的对手,在德州双方交战的过程中,韩复榘亲自上阵指挥,拼死抵抗,但仍然无济于事。

韩复榘原配高艺珍:韩复榘死后奔走呼号,请求新中国给予公正评价

他带去的那三个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竟然死伤过半,可韩复榘并未因此而退缩,他想到找蒋求援。蒋答应要将手下的重炮旅调给韩复榘,而韩复榘是翘首以盼。

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最后才知道重炮旅已经分配给了中央军嫡系汤恩伯的部队。到头来,韩复榘不过是个棋子罢了。显然,在民族大义面前,蒋还选择把私人恩怨放在了前面。

气急败坏的韩复榘选择放弃黄河泰山防线,带着部队一路西进抵达开封。1938年1月蒋又以开会的名义秘密逮捕了韩复榘,并将其带到武汉审判还给他扣上了卖国贼的大帽子。

韩复榘原配高艺珍:韩复榘死后奔走呼号,请求新中国给予公正评价

高艺珍很快得到了消息,并不是有人给他发来密信或者送判决书,而是各大报纸都在骂韩复榘以及他的家人。韩复榘一死,韩家是树倒猢狲散,高艺珍必须以一己之力撑起一片天。

常言道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她和韩复榘育有三子,韩复榘和三夫人也有一个男孩。事发以后,三夫人早已远走高飞,将儿子弃之于不顾。高艺珍无奈只得带着四个孩子隐姓埋名,逃往西安。

不过时常有人能戳穿其身份,还破口大骂他们是逃兵家属。承受着巨大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的高艺珍,几度想过自杀以谢天下,但转头望向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她放弃了这一念想。

韩复榘原配高艺珍:韩复榘死后奔走呼号,请求新中国给予公正评价

不过他们的大儿子却并未从这个阴影中走出来,最后死在了精神病院之中。高艺珍带着剩下的几个孩子东躲西藏,最后在1940年代中期来到了北京,租下了一处房子生活下来。

(三)、奔走呼号,为夫正名

新中国成立后,高艺珍开始想方设法地为丈夫洗清冤屈。明眼人都知道,那分明是蒋以公谋私,利用抗日战争扳倒和自己有仇的韩复榘。当然,两人的私人纠葛实在太过繁琐。

当年在西北军中的韩复榘官职越高越不受冯玉祥信任,而且韩复榘也得到了冯玉祥这名“倒戈将军”的真传,在中原大战如火如荼之际,投靠的蒋。这对半路君臣互相都有猜忌,韩复榘时常多报人数以求换得物资积蓄力量,同时打压国民政府安插在山东的官员,削弱国民政府对山东的影响力。

韩复榘原配高艺珍:韩复榘死后奔走呼号,请求新中国给予公正评价

蒋也是个人精,经常借故拖延,也总想着架空韩复榘。正好韩复榘丢弃山东还来了个“焦土抗战”,给了蒋以把柄,趁机将其枪决并打上拒绝抗日的标签,这些事情高艺珍知道的再详细不过。

因此在韩复榘被杀后,她写信给北京市敌产处理委员会将事情经过丝毫不差的描述出来,争取新中国能够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还希望能够新政府能够归还当年奉系军阀赠与韩复榘的北京房产。

接到信件以后的工作人员慎之又慎,当即汇报给了董必武。董必武也没有犹豫,找到高艺珍对她说:“韩复榘不是战犯也没有忤逆,我们当然要归还你们的住所。”

韩复榘原配高艺珍:韩复榘死后奔走呼号,请求新中国给予公正评价

高艺珍

这番话如同一股暖流涌上了高艺珍的心头,她知道丈夫并不是什么汉奸也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这么多年背负的骂名终于可以洗刷干净。

她喜极而泣,紧紧地抱住三个孩子,叮嘱他们一定要好好地报效祖国。家中的二儿子后来考入了军政大学,还参加了抗美援朝。三儿子在接受完军校教育后,分配到了陕西的交通部门。小儿子则选择了出国读书,定居国外。

当然韩复榘抗日不坚决,还是存在着很大私心的。他身为山东省的最高长官,竟然眼睁睁地看着治下毁于一旦,成为焦土。当年他弃城逃跑,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存实力。

因为如果在抵抗日寇的侵略中,把所有的家底都打得一干二净,那么自己就成了光杆司令,任人宰割。其实蒋杀韩复榘也有几分以儆效尤之意,如果这样的人都没有得到惩处,那么往后大家都会效仿。

韩复榘原配高艺珍:韩复榘死后奔走呼号,请求新中国给予公正评价

只要要求得不到满足,那就选择逃跑,反正不会遭受惩罚,这样的心理于抗日百无一利且有大害。对于蒋他是最希望能够抵挡住日寇的人,因为其他人都可以投降或者怎样,只有他身为国家元首,无处躲藏。

所以,他才发动了淞沪会战,不惜一切代价地想要粉碎日军的侵华脚步。不过敌我差距过于悬殊,最后还是未能如愿,就连南京国民政府都成了歹人的。

当然,高艺珍在危难之际展现出了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的高尚品格,是值得后人所纪念。在她的不断努力下,1954年韩复榘的灵柩也从武汉迁到了北京香山万安公墓,算是得到了妥善处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