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則天退位,百官慶祝,唯有一人痛哭,一年後才知,慶祝的都死了

武則天退位,百官慶祝,唯有一人痛哭,一年後才知,慶祝的都死了

作為中國古代曆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武則天的一生,充滿着傳奇,然而在她登上九五的道路上,也不難以想象龐大的阻力,至于武則天的晚年,同樣也是落魄的。她不再有初登皇位時期的朝氣,而是寵幸張昌宗兄弟,荒廢政事,對于朝廷的控制力,也是迅速下降,導緻人心變遷。到了後來,甚至連武家人,都開始對武則天寵用二張導緻不滿,于是在705年,朝中大臣張柬之等人經過機密商議,随即發動了政變,殺死二張等人,逼迫81歲的武則天,将皇位禅讓給太子李顯,也就是後來的唐中宗。

武則天退位,百官慶祝,唯有一人痛哭,一年後才知,慶祝的都死了

這一場政變,十分的成功,二張被誅滅,而年老的武則天,在群臣的逼迫下,最終讓出了自己的權力,正月二十四日,武則天将皇帝位傳給太子李顯,随後移居上陽宮,在12個月後去世,而唐朝重新恢複了國号,李唐宗室得以再次掌握大權。從百官再到旗幟衣服,都變成了過去的樣子。

而武皇退位這一天,也是十分值得紀念的,不少苦于昔日武家和武則天黨羽打壓的大臣乃至宗室,瘋狂慶祝。

武則天退位,百官慶祝,唯有一人痛哭,一年後才知,慶祝的都死了

在大殿上,唐中宗李顯,更是因為發動政變的幾個大臣有功,對他們大加封賞,其中為首張柬之被封為了漢陽王,敬晖被封為平陽王、桓彥範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是以曆史上又将神龍政變稱之為五王政變,至于其他反對武則天的人,不少也官複原職甚至是升遷,京城充滿了歡樂的氣氛。

然而在宴會上,卻隻有一個大臣顯得格格不入,哭泣不止,張柬之回過頭一看,不是别人,正是長期出任武則天期間宰相,如今擔任靈武道行軍大總管的姚崇。他在神龍政變當中,也是推翻武則天的中流砥柱。

武則天退位,百官慶祝,唯有一人痛哭,一年後才知,慶祝的都死了

張柬之看了,又好氣又好笑,他走上前去,兩人随即發生了這樣的對話,張柬之說:“今天難道是哭泣的日子嗎?恐怕你不久之後就要大禍臨頭了。”然而姚崇卻回答:“我長期侍奉則天皇帝,如今突然辭别,不由得悲憤萬分,我誅殺兇逆,是為了報效國家,而緬懷舊主,也是人臣該有的義務”(事則天歲久,乍此辭違,情發于衷,非忍所得。昨預公誅兇逆者,是臣子之常道,豈敢言功;今辭違舊主悲泣者,亦臣子之終節,緣此獲罪,實所甘心。)。張柬之聽到這番說辭後,倒也不好再說什麼。

《舊唐書·姚崇傳》:則天移居上陽宮,中宗率百官就閤起居,王公已下皆欣躍稱慶,元之獨嗚咽流涕。

武則天退位,百官慶祝,唯有一人痛哭,一年後才知,慶祝的都死了

不得不說,姚崇就如同漢末哭董卓的蔡邕,他的這一番話,也展現了自己知恩圖報的品質。然而此時還在京城慶祝的大臣,卻萬萬沒有想到接下來的結局。一年後慶祝的卻都死了

由于扶持王上登基,張柬之等大臣愈發得意,經常以國家棟梁而自居,傲氣逼人,導緻唐中宗逐漸和他們疏遠,恰恰是因為政權的和平移交,反而是武三思等武家人,以及有着不軌之心的韋後掌握了朝中大權,“内行相事,反易國政”,随後張柬之等多名政變大臣,都紛紛被武三思和韋後所诋毀,貶官的貶官,流放的流放,導緻張柬之在新州憂憤病死,而敬晖死于武家刺客之手,桓、袁二人則被李顯派遣的使者殺害。其他人同樣受到了這樣的結局。

武則天退位,百官慶祝,唯有一人痛哭,一年後才知,慶祝的都死了

雖然姚崇同樣被下放到亳州擔任刺史,卻沒有受到武家人的迫害,在殿堂上,他的這一哭是不是起到了一些原因呢?誰也不知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