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世宗朱厚熜

一、朱厚熜簡介:

明世宗朱厚熜生于1507年9月16日,崩1567年,明憲宗朱見深第四子興獻王朱祐杬次子,明孝宗朱佑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嘉靖”。

正德二年(1507年),生于湖北安陸興王府,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駕崩,死後無嗣,其生母張太後與内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朱厚熜即位之初,通過大禮議逐漸掌握皇權。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史稱“嘉靖新政”。後期崇信道教、寵信嚴嵩等人,導緻朝政腐敗。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壬寅宮變”中幾乎死于宮女之手,此後長期不理朝政,内憂外患,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年1月),朱厚熜于乾清宮去世,在位四十五年,享年六十歲。廟号世宗,谥号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

明世宗朱厚熜

二、朱厚熜期間的一些事:

1、為自己的父母正名。

朱厚照去世後沒有子嗣,内閣大臣楊廷和根據“兄終弟及”祖制,同時讓司禮監請太後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為皇帝繼承人。朱厚熜在進入北京城時,衆大臣認為應該以皇太子的身份進入,同時朱厚熜的父母的稱呼應該發生改變。朱厚熜不同意,随後進士張璁進言,請求明世宗“繼統不繼嗣”,請求尊崇生父,立興獻王廟于京師,明世宗命廷臣集議。以楊廷和為首的舊臣抗疏力争。朱厚熜力排衆議,于十月追尊生父興獻王為興獻帝,祖母憲宗貴妃邵氏為皇太後,母妃慈孝獻皇後為興獻後。嘉靖元年(1522年)正月明世宗命稱孝宗為皇考,慈壽皇太後為聖母,興獻帝後為本生父母。此事一直到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興獻帝被追尊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

1、信道亂政。

朱厚照前期執政較為清明,整頓朝綱,推行新政。裁抑司禮監的權力,撤廢鎮守太監,嚴肅監察制度,嚴分廠衛與法司職權。重視任用張璁、夏言等賢臣。中期,由于國家承平日久,朝政日漸腐化,與此同時,他還要借助道教來神化自己。而且明世宗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長生不老之術,方士、道士們利用明世宗夢想長生不死和靈瑞現象的迷信,屢行詐騙之術,愚弄明世宗,使每年不斷修設齋醮,造成巨大的靡費。

明世宗朱厚熜

3、内憂外患,“南倭北虜”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嘉靖三年(1524年),以後爆發多起大同兵變,嘉靖十四年(1535年)爆發遼東兵變,又發生廣甯兵亂。嘉靖十九年(1540年)正月,吉囊襲擾大同,殺明朝指揮周岐。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春,俺答多次入塞襲擾。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俺答稱汗,遣使議和并求通貢,明世宗屢次拒絕。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為武力逼迫明世宗答應互市,俺答率軍犯大同,總兵官張達和副總兵林椿皆戰死。

葡萄牙人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取得入居澳門的特權。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來自日本的僅有53人的倭寇從浙江紹興上虞縣登岸的,洗劫浙、皖、蘇三省,攻掠蕪湖、太平等州縣二十餘處,直逼留都南京城下,橫行80餘日,殺死殺傷官兵四五千人。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爆發振武營兵變。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繼光率戚家軍等在台州九戰九捷,殲入寇台州之敵。此後,戚、俞聯合,基本肅清福建、浙江倭寇。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繼光與俞大猷二軍配合,擊滅盤踞在廣東、南澳的倭寇,東南沿海的倭寇最後蕩平。

明世宗朱厚熜

三、朱厚照曆史功績:

1、政治方面,抑制宦官、限制外戚,中央集權。

朱厚照意識到宦官權力越大就會對自己也不利,于是他撤回天下鎮守内臣,基本不曾再設;宦官犯罪,則鞭撻緻死,陳屍示戒。

嘉靖八年(1529年),吏部方獻夫奏稱:“明仁宗洪熙以來,開始封賜外戚,其後外戚一門出現很多權貴,他們的爵位大多世襲相傳。”故而有大臣建議明世宗開始實行:已經封爵的貴戚隻令其一人終身,其子孫不得再承襲爵位。明世宗和張璁、方獻夫在革除外戚世封的問題上也達到了共識,下令永遠廢除此制。

2、鞏固海防,東南抗倭。

嘉靖中期以後,東南沿海海賊,倭寇活動更加猖獗,衛所海防體制無法應對嚴重的局勢,軍事改革勢在必行,戚繼光,俞大猷等先後招募,編練新軍,在沿海建立水寨,打擊倭寇。

總之,朱厚照在位期間,前期政治清明,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史稱“嘉靖新政”。後期崇信道教、寵信嚴嵩等人,導緻朝政腐敗。倭寇也侵略東南沿海。“南倭北虜”始終困擾着嘉靖一朝,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