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文王之死。
現在陰謀論盛行,古人之死也成了陰謀論讨論的話題,比如2000年前秦孝文王之死,就被很多人了解為陰謀論,甚至在90年代早期的電視劇《秦始皇》中,也認為秦孝文王在位三天後就死了,被呂不韋下毒,但是,真相其實并不是陰謀家想象的那樣複雜。

秦孝文王簡介。
秦孝文王的父親,是秦國曆史上有名的“老壽星”——秦昭襄王,當然,按照原來的皇位繼承順序,秦孝文王的皇位也輪不到他了,因為,秦孝文王的哥哥——昭襄王的嫡長子,才是秦國的皇位後繼者,而這個後繼者,也就是根正苗紅的秦國。
然而,秦孝文王的弟弟由于運氣不好,沒有活着到父親去世,這迫使秦昭襄王考慮改換王位繼承人,于是,秦孝文王成為秦昭襄王的繼承人。
自然,秦孝文王實際上是當了一年的秦王,所謂三天王,指的是秦孝文王在守孝期滿後,正式登基,隻過了三天便過世了,秦孝文王過世後,兒子繼承了王位,即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
二、死亡原因調查。
事實上,與其說秦孝文王為什麼隻當了三天,不如換個思路想一下,如果秦昭襄王再執政一年,那麼,秦孝文王還會不會有機會繼位呢?回答肯定是否定的。
由于,如果秦孝文王不能熬到他父親死後,先離開人世,那麼秦昭襄王還是要換掉他的王位繼承人,而且,曆史上也沒有嬴政什麼事。
事實上,秦孝文王僅僅在位三天就被廢掉了,原因很簡單,他的生命真的到了盡頭。
秦孝文王的父親在位50餘年,導緻其長子無一幸免。秦孝文王雖為兄長,但和自己的兄弟一樣,即使不能過活自己的父親,畢竟,每個人其實都老了,更何況,孝文王在世時,身體已出現透支。
那一年,秦孝文王當了太子,甚至在安國君之後,就已處于妻妾成群的狀态,這種狀态實際上會對身體造成很不利的影響。
然而,安國君最初隻是秦君王族子弟中的閑雲野鶴,即使是有許多妻妾,對自己的壽命也沒有多大影響,但随着安國軍被冊封為太子,秦孝文王的工作也開始忙起來。
由于當時老秦王年事已高,許多事情已經力不從心,是以,這些工作都要交給太子去做,前文說,秦孝文王當太子的時候已經不小了,也就是說,同樣年邁的秦孝文王也要操心秦國的事。
勞累,再加上之前私生活過多,最終導緻秦孝文王的健康狀況出現問題,是以,秦孝文王在正式登基三天後去世,其實并不奇怪,事實上,這種情況在中國曆史上有過無數次。
第二,相似的情況。
唐肅宗的尴尬皇位。
這一點在中國曆史上有很多例子,在唐朝,唐玄宗的繼承人是唐肅宗,他在位大約有6年,但很少人記得,唐肅宗繼位時,由于安史之亂的影響,唐肅宗被大臣們所推舉,唐肅宗留在北方當皇帝,而他的父親唐玄宗遠在四川,是太上皇,就這樣,唐玄宗莫名其妙地成為了太上皇。
大約十多天後,唐肅宗也因健康狀況惡化而逝世,這意味着,在這一年中,唐玄宗死了兩個皇帝。
事實上,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唐玄宗沒有因為安史之亂的沖擊而退位,而是等到他死後,讓唐肅宗繼位,那麼,唐肅宗也将是在位十多天後死去的皇帝。
實際上,唐肅宗死是很正常的事,因為,唐肅宗的身體并不好,甚至唐肅宗的情況,能活過唐玄宗,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二、明代。
這種情況在明朝時期最為典型,因為當時有多位在位時間不長的短命皇帝。例如明仁宗在位僅10個月,其原因很簡單:他的父親永樂帝在位時間過長,壽命過長,而明仁宗身體健康不佳,是以,明仁宗繼位不久後就去世了。
明仁宗當然是幸運的,畢竟他繼承了王位,但他的大伯比他的大伯要幸運。明仁宗的大伯正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朱标未能熬過自己的老爸朱重八,更沒來得及繼承王位就死了。
然而,朱元璋後來考慮再三,還是選擇讓朱标的兒子當皇帝,這就是曆史上的建文皇帝,隻不過,建文皇帝是個懦弱而荒唐的人,最終失去了皇位。
當然,更為典型的莫過于明朝末年的“一進制化天子”——明朝的泰昌皇帝,他是萬曆皇帝的兒子,萬曆皇帝在位40多年,在他繼位後才一個月就去世了。
其死因有二,一是由于泰昌帝即位後濫用各種補品,二是縱欲過度,這些嚴重損害了身體的健康。另外一個原因是萬曆皇帝長期執政,給了泰昌皇帝太多的精神壓力,最終損害了他的健康。
還有一種說法,泰昌皇帝的死,也被萬曆皇帝的寵妃鄭貴妃毒死,但實際上,無論是天啟皇帝還是崇祯皇帝,他們對鄭貴妃的态度都比較友好。
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是鄭貴妃毒死了泰昌皇帝,泰昌皇帝的兩個兒子絕對不會善罷甘休。那足以說明陰謀論的荒謬。
從這些情況可以看出,秦孝文王在位三天就死了,這其實隻是一個巧合,而且,這種情況在中國曆史上比比皆是,不值得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