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黨史天天學】陳毅如何寫下這一“絕筆”詩?

【黨史天天學】陳毅如何寫下這一“絕筆”詩?

陳毅既是無産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又是才華橫溢的詩人。他戎馬倥偬,倚馬可待,創作了大量記錄革命歲月的詩詞,被譽為“元帥詩人”。毛澤東評價陳毅詩詞“大氣磅礴”,郭沫若贊譽陳毅“将軍本色是詩人”。

【黨史天天學】陳毅如何寫下這一“絕筆”詩?

陳毅元帥

1901年,陳毅出生于四川樂至。他自幼天資聰慧,喜好古文詩詞,寫得一手好文章,被同學譽為“陳刷把”(比喻寫文章如油印一般快捷清正)。陳毅詩詞靈活運用白話詩與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古詩、格律詩、長短句等形式,展現出多姿多彩的藝術風格。這些詩如江河奔流,風雲激蕩,大氣磅礴,具有不可阻隔的氣勢。

1923年春節,有感于國事艱難、家道中落,陳毅夜裡輾轉反側起床作七絕一首:“年年難過啼饑寒,處處環境亦皆然。待到一朝風雷動,誰說苦盡不生甜。”反映出陳毅哀民生之多艱的悲憫情懷,立誓鏟除人間不平事的遠大抱負。

1923年11月,陳毅加入中國共産黨。1926年,他在文章中寫道:“以前我覺人生無望,世界是灰暗無色,現在我找着了紅光,這是一支燭炬,引導人類跳出自我、家族的狹窄牢籠,到達極自由的樂園。”表達出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定立場。

在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中,陳毅心懷英雄情結。1927年,陳毅前往四川合川縣城外的釣魚山遊覽,對南宋主将王堅、張珏等英雄的民族氣節贊不絕口,詠詩贊道:“釣魚城何處?遙望一高原。壯烈英雄氣,千秋尚浩然。”

陳毅一生為黨工作,熱心革命事業,英雄的浩然正氣也融入陳毅一言一行,盡管戰争環境艱苦惡劣,陳毅也不忘橫槊賦詩,以詩志史。

在南方紅軍三年遊擊戰争中,陳毅拄着拐棍、拖着傷腿奔走于各遊擊區。他坦言,那是他“在革命鬥争中,經曆的最艱苦最困難的階段”。其《贛南遊擊詞》中“天将午,饑腸響如鼓。糧食封鎖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數。野菜和水煮”,便是那時的一段真實寫照。

1936年冬,陳毅在江西梅山被圍,敵人以5個營的兵力日夜不停展開搜尋。因傷病纏身,他埋伏草莽叢中20餘日,有好幾次,敵人的腳步近在眼前。

陳毅在布片上寫下被稱為“絕筆”詩的《梅嶺三章》,其中寫道:“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表現出共産黨人崇高的革命情操,臨危不懼、鬥志彌堅的豪邁胸懷,表達了陳毅在危難時刻笑對生死,對中國革命必将取得成功與勝利的堅定信念。

梅嶺三章

陳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圍。餘傷病伏叢莽間二十餘日,慮不得脫,得詩三首留衣底。旋圍解。

(一)

斷頭今日意如何?

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台招舊部,

旌旗十萬斬閻羅。

(二)

南國烽煙正十年,

此頭須向國門懸。

後死諸君多努力,

捷報飛來當紙錢。

(三)

投身革命即為家,

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

人間遍種自由花。

從湘南暴動到井岡山會師,從轉戰贛南閩西開辟中央蘇區到南方三年遊擊戰争,從江南抗日到淮海戰役,陳毅用詩詞對我們黨上司的武裝鬥争、人民戰争作了形象記錄和熱情歌頌,用火熱的戰鬥激情譜寫火熱的戰鬥生活,把鬥争的艱苦性與英雄的大無畏精神完美融合。

【黨史天天學】陳毅如何寫下這一“絕筆”詩?

陳毅打太極拳 新華社資料圖

陳毅的詩詞,很多都是在九死一生的危急狀态下磨砺而成,困境與希望并存,讓一個個革命者堅強不屈、慷慨赴死的英雄形象躍然紙上。既有《紅四軍軍次葛坳突圍赴東固口占》之詩“此是東井岡,會師天下壯”的戰鬥豪情,又有《梅嶺三章》絕筆詩“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的視死如歸;既有《衛崗初戰》之詩“鎮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的英勇壯烈,又有《記遺言》之詩“革命流血不流淚,生死尋常無怨尤”的樂觀豁達。

緬懷“元帥詩人”!

緻敬!

近日要覽

審 核:李彤華

值班編輯:金慧麗

稿件來源:黨史學習教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