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起
,中國進入了史上最危急也最屈辱的時代,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了我國的大門,我們對付曾經的蠻夷國家的恩惠政策已經不再奏效,西方國家憑借着他們先進的武器暴力蠻橫地湧入中國,并且要求我們
割地賠款
。
五六十年代,
太平天國起義
爆發,中國陷入了内憂外患交織的局勢當中。

也是在這個時候,一些漢族疆臣開始寄希望于一種
非官方的、非正式的制度
,希望通過這樣的制度來
招納人才、制定方略
,借此來平定内亂,解除外憂。這種制度,就是著名的
幕府制度
。而在晚清的幕府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
李鴻章幕府和曾國藩幕府。
曾國藩幕府
的創辦源于
太平天國運動
,當時的清政府沒有辦法對太平軍實施有效的鎮壓,于是命還在湖南老家丁母憂的曾國藩出山去
鎮壓太平軍
,由此曾國藩開始了自己的幕府建設,
郭嵩焘
便是其第一個幕友。
曾國藩在招募人員時秉持着
“個人親自招募”
的原則,要求下級必須由上級親自招募,以此來保持自己軍隊的向心力,而曾國藩的
湘軍的創辦
也恢複了幕府的軍事性質,幕府招募成員的标準之一也成為了其軍事才能。
曾國藩幕府的主要人員有其
朋友、家人、朋友舉薦的有才能之人和一些奏調來的在職官吏
,這些人都才氣過人,并且在成為将領之前幾乎都是
文人
。曾國藩對于他們的要求很嚴格,但是又不失親切,而是以一種
嚴父的姿态來對待其幕友
。雖然曾國藩幕府創辦的最初原因是為了擴充軍隊鎮壓太平軍,但是他依然是一位愛才之人,不僅收納軍事人才,還實行養士之風,吸引了衆多與他志同道合之人的加入。
曾國藩幕府事務繁多,不僅有
軍事任務
,還有
學術性任務
,軍事性任務包含作戰、籌糧、補給、軍饷等等各方面的工作,而學術性任務則是派發公函、軍情急報的收發等工作,同時曾國藩還緻力于儒家學術研究,編撰了許多相關書籍,并且時常舉辦交流會,對于其幕府人員的思想也有很大的重視。
曾國藩本人
儒雅随和
,因而他的幕府内雖繁忙但是依舊有序祥和。
李鴻章幕府
李鴻章
是曾國藩的弟子,是從
曾國藩幕府中走出來
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在曾國藩幕府的幾年中,李鴻章在曾國藩的有意“打壓”下學會了謙虛穩重和“誠”的重要性,同時也學到了很多軍事戰略本領。
1861年李鴻章被曾國藩舉薦江蘇巡撫,次年2月22日李鴻章率領
自己的淮軍
回到了安慶,由此開始了自己的幕府建設。
李鴻章在招幕友時十分重視
個人才能和思想
,在招納幕友時,不僅要傳統的人才,同時也招收接受了
西方教育的人才
。李鴻章的幕府中,最多容納過幾百人,而這幾百人雖教育背景不同,從事任務不同,但都是為了撫平内憂外患而奮力鬥争。
李鴻章的幕府建設中,不僅僅是進行軍隊建設,而且還培養了很多掌握西方技術的人才,
“師夷長技以制夷”
,同時,在李鴻章的幕府中還有很多留學歸來的人才,在外交過程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李鴻章幕府中
沒有一個無用之人
,他所招募的所有幕友都是因為自己的需求而來,每個人都各司其職,為拯救中國獻計獻策。
曾李幕府的比較
曾國藩幕府和李鴻章幕府都是我國晚清時期的
兩大最出名的幕府
,而這兩個幕府之間關系也十分密切,都為當時的中國的和平與穩定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從規模上來說,
曾國藩幕府招納了很多當時的
官吏和有識之士
,還有一些與曾國藩志同道合的文人以及食客,是
當時規模最大的幕府;
李鴻章幕府其實是從曾國藩幕府
衍生出來的
,并且在後期加入了許多的中西方人才,為了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不僅吸納留學歸來的中國學子,而且還将很多國内的優秀人才送去西方學習,這些人後來也大都加入了李鴻章幕府。李鴻章幕府人數最多的時候容納了數百人,
這是曾國藩幕府無法比拟的
,但是曾國藩幕府同樣是具有很大規模和影響力的幕府。
從能量上來說,
無論是曾國藩幕府還是李鴻章幕府都具有很強的能量。曾國藩幕府是
在國家危難之際組建的,臨危受命,困難重重
,但是曾國藩本人的個人魅力以及曾國藩的湘軍立下的汗馬功勞都為曾國藩幕府添加了巨大的能量,使之成為當時的有識之士夢想的報國之門,很多朝廷重臣都是從曾國藩門下走出來的,同時曾國藩也是第一個主張自強,主張将國内學生送去西方學習先進技術的人,這一點也影響了後來李鴻章幕府的建設。
李鴻章幕府其實算是
曾國藩幕府的一個分支
,但是李鴻章的淮軍也一樣十分的優秀,并且凝聚力和忠誠度都極高,無論是在曾國藩生前還是死後都為平複戰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并且李鴻章幕府中網羅接受了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人才,他的幕府中是當時
擁有接受西方文化教育的幕友最多的幕府
,在後來的海軍以及其他實業建設方面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從影響上來說,
曾國藩作為李鴻章的老師,
作為李鴻章幕府的源頭,當之無愧的具有巨大的影響。曾國藩幕府建設初期就在鎮壓太平軍的戰鬥當中立下了大功,随後的很多次戰役朝廷都派遣曾國藩的湘軍出馬,以至于到後來
湘軍過于強盛,不得不被解散
。而在曾國藩幕府中,培養出了許多的人才和朝廷的骨幹精英,像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并且在李鴻章等人的幕府建設中也
很大程度上沿襲了曾國藩的做法。
李鴻章幕府除在戰争中有很大的作用之外,他最重大的影響就是
引進了西方的理念和一些先進的技術
,雖然并沒有能夠從根本上挽救中國,但是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讓很多人出國學習到了很多先進的知識和技術,為後來的愛國運動打下了基礎。
無論是曾國藩幕府還是李鴻章幕府,都對保衛國家、保護清政府作出了貢獻,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家的進步,它們都是我們的愛國人士為挽救祖國而做出的嘗試,即使最終的結果不盡如人意,但也一樣值得我們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