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5000多年來,我國經曆過很多的朝代,它們的更疊,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其中最不能忽視的就是秦始皇所做出的貢獻,他橫掃六國,實作大一統,結束了各地混戰的局面,讓老百姓遠離戰亂,獲得安甯生活,而且秦始皇采取的中央集權的管理,在地方上實行了有效的郡縣制,至今仍是有借鑒的意義。

盡管秦朝在曆史上存在的時間不長,但它的貢獻影響卻是很深遠的,然而這時便會有人好奇和疑惑,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并且那個時候也有不少的嬴姓人員,那為什麼如今姓嬴的人幾乎沒有了呢?他們都去哪了,還是發生了什麼變故嗎?
其實不管是古籍,還是秦朝的影視劇,大多能發現書中或者劇中基本沒提到秦始皇的皇後,是以大家對皇後所有的資訊一概不知。據傳秦始皇礙于母後趙姬的緣故,而導緻他從未立過後,卻也不能阻止他納妃的腳步。根據史料,秦始皇一生大概有三十幾個孩子,不過這些都難以得到證明了,因為在史料中僅記載過四個孩子的資訊,那三十幾個孩子是後來經過專家們對古籍和遺迹來分析出來的。
其中,嬴政的大兒子是扶蘇,兩人的統治理念大有不同,而嬴政為實作大一統,也留下了不少的弊端,進而為後來的戰亂埋下了定時炸彈。而扶蘇把仁德視為統治理念,要是他上位,便能改變朝中局勢,也能獲得很多的民心。但李斯後來私自把遺诏篡改了,扶蘇是以被踢死,嬴政的小兒子胡亥坐上了龍椅。
胡亥在統治期間,殺害了很多同宗族的人,緻使嬴姓族人感到十分害怕,有的逃竄四方,有一部分人甚至去改名換姓,選擇隐姓埋名以求安穩度日,還有的因受到殺害而導緻死亡。胡亥是曆史上冷血的暴君,連自己的兄弟姐妹都能殘忍殺害,然而有個人逃出了其魔爪,這個人就是公子高。
他原本是打算一走了之的,但想到死去的父親還沒有殉葬,于是便上書請求,胡亥不僅準許了請求,還同意放過其後代。但胡亥沒有放過其後代的女性,将她們趕盡殺絕,有幾個能幸運逃脫,大部分被殘殺。逃脫成功的嬴姓族人之後就再也沒有沿用過嬴姓,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害怕那些恨透秦皇血腥做法的百姓把怒火牽引到他們身上,是以為了活下去,他們改名換姓,至此如今姓嬴的人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