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如何關懷“一老一少”?尊重老人異質性,保護兒童隐私

新時代下,網際網路産品如何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産品、服務和保護?

在2022微信公開課PRO的“微信的老少皆宜—科技适老與未成年人保護圓桌論壇”上,多位适老和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學者,與微信相關業務負責人共同探讨。

科技如何關懷“一老一少”?尊重老人異質性,保護兒童隐私

尊重老年人異質性,促進資訊社會包容性發展

2021年5月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18.7%,與2010年相比,上升了5.44個百分點。最新一期《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的網民群體占比為12.2%。随着我國老齡化社會不斷加深,如何讓老年人共享科技紅利,特别是能夠順暢地使用新一代新興和智能技術,成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和社會更加文明進步的一道必答題。

“不要總把老年人當弱者,要幫助老年人消除對網際網路的恐懼心理,激發他們學習網際網路知識,融入數字生活的潛能。”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田豐表示,關懷老年人需要打破“老年人不擅長玩手機,不适合網絡時代”的刻闆印象。

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周裕瓊指出,老年人是個很複雜的群體,要尊重老年人的異質性,網際網路産品也應該為不同的老年群體提供漸進式、遞進式的服務,比如,幫助已經進入數字化生活的老年人進一步融入數字文化,幫助還沒有完全融入的老年人掌握更多地數字技能,對于不願意融入的老年人提供非數字化的關懷,“讓他們以自己熟悉、舒适的方式,安然地老去”。

在網際網路産品内容設計上,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周如南認為,應加強對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内容的治理,與此同時,加強對針對老年人的網絡詐騙的打擊力度,除此之外,最好能有線上線下關聯的關懷項目或模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蔔衛則談到資訊社會的包容性發展,包括技術包容性和社會心理包容性。技術包容性及其數字素養教育至少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基礎設施建設及其主流資訊技術應用需包容所有人;第二,采用替代技術包容對資訊通訊技術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如殘障人群、視力減退或觸摸屏不适的老年人、不識字人群;第三,采用主流資訊技術之外的所有傳統傳播技術包容所有人,給因各種原因不選擇主流資訊技術的人群留出特别通道,使他們能在現在社會裡依舊體面有尊嚴地生活。社會心理包容首先要包容使用傳統傳播技術或替代技術的人群。要做到以人為中心的發展。

在老年人關懷方面,2021年,微信推出關懷模式,微信支付專門成立老年人客服部門,開通了“長輩無憂”客服專線,為在使用微信時遇到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幫助。

正向引導,加強青少年與家長媒介素養教育

田豐指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上網裝置更加便捷,手機的功能和應用也趨于多樣化。網際網路時代保護孩子是消除網絡中不利于孩子成長各種各樣的東西,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保護更多是防禦性的,讓孩子更少接觸不利于成長的東西。他認為,網際網路産品幫扶老年人的關鍵是激發潛能,讓他們盡快達到邊界。保護未成年人是一個相反的過程,要嚴格限制他們的邊界,不要讓他們越過邊界。

蔔衛指出,除了限制邊界,網際網路産品設計需把握兒童隐私與家長管教的平衡。他認為,尊重和保護兒童隐私是底線。除了對兒童進行媒介素養教育,也要對家長進行媒介素養教育。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表示,已經有大量的未成年人活躍在網際網路社會,要更注重通過正向的功能設計引導他們使用網際網路,而不是簡單地“封堵”,不讓未成年人接觸網際網路世界。随着各大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不斷完善,家長應該更積極地引導孩子開通青少年模式,引導的過程中,家長也應該照顧到孩子的隐私需求。

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2021年微信完善并疊代了青少年模式,并推出“監護人授權”能力,當青少年遇到無法通路的内容時,監護人可遠端授權青少年進行臨時通路。此外,微信支付也針對未成年人被欺詐等場景,專門設定了柔性關懷的服務機制。

奧一新聞記者 張潔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