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明風華:盛世的疑惑,為何是“仁宣之治”而不是“永宣之治”?

大明朝近三百年,也曾出現過多次海晏河清的盛世,如著名的''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興''、''隆萬盛世''等等,因為最近曆史大戲《大明風華》正在熱播中,觀衆踴躍,是以本文聊聊劇中曆史時間裡出現的明朝盛世。

大明風華:盛世的疑惑,為何是“仁宣之治”而不是“永宣之治”?

《大明風華》的曆史時間線從明成祖朱棣時期的永樂朝一直到明英宗朱祁鎮時期的天順朝,期間明朝出現了五位皇帝和六朝年号,被史書公認的盛世時期有兩個,一個是明成祖朱棣時期的''永樂盛世'',另一個是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父子聯手打造的''仁宣之治''。

這兩個盛世時期是連在一起的,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這兩代皇帝其實都是朱棣親自指定的,比較類似清朝的''康乾盛世''時期的三位皇帝,但又有不同,清朝''康乾盛世''是一體的,過程上是中間的雍正皇帝在糾偏,然後乾隆在雍正糾偏的基礎上逐漸恢複到康熙的執政思路上去。

明朝的這爺孫三卻在中間的明仁宗執政時間隻有短短九個月的情形下,在他們連續執政的三朝裡面造就了兩個執政思路不同的盛世,最後繼位且是朱棣親自培養出來的朱瞻基并沒有恢複祖父的執政思路,而是大部分繼承了父親明仁宗朱高熾的一些治國想法。

大明風華:盛世的疑惑,為何是“仁宣之治”而不是“永宣之治”?

本應該是''永宣之治''的大盛世硬生生被拆成了''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朱棣和朱瞻基這爺孫倆的感情自不必說,朱棣不顧朱高熾的想法,霸道的給他決定了繼承人隻允許是朱瞻基,并盡心培養,足以看出朱棣對朱瞻基的喜愛。

而且朱棣創下的''永樂盛世''的地位并不差,幾乎是達到了明朝三百年來的最鼎盛時期,可為何朱瞻基沒有像清朝的乾隆學習康熙那樣學習朱棣?其實不是他不想學,他崇拜的就是朱棣,培養他的也是朱棣,可最後卻隻能無奈的繼承父親朱高熾的思想,原因很簡單,國力不支加上被限制住了,為何這麼說?本文略作分析。

大明風華:盛世的疑惑,為何是“仁宣之治”而不是“永宣之治”?

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誰才是大明朝的''開拓之君''?

元末明初,因為長期的戰亂,民生凋零,百廢待興,是以朱元璋在趕走元朝皇帝後的當務之急是恢複國力,他的執政思路就三個字''不折騰''。從朱元璋限制各行業、各地區的人員流動到親自定下若幹個不征之國,都可以展現出這種修生養息的思路。

到朱棣奪得皇位後,明朝在朱元璋前面打好的基礎下,國力略有回升,即使有''靖難之役''這樣的戰争,也沒有影響到大多數人,''靖難之役''隻在幾個省份波及,并且朱棣的進攻并不在于占領多少地盤,雙方都是隻攻擊對方的核心地區,其餘省份基本上都是在觀望,是以對國力的破壞并不大。

朱棣是馬上皇帝,得位又不正,是以有膽量,也必須要創造出更輝煌的功績,來證明他當皇帝是正确的,至少要讓那些诋毀他的士大夫們閉嘴,在後世留下明君的好名聲。是以,他以明朝本身積攢下來的家底和鄭和下西洋獲得的财富為本錢,開始了大張旗鼓的''永樂盛世'',主要思路就是内修文治、外讨不臣。

大明風華:盛世的疑惑,為何是“仁宣之治”而不是“永宣之治”?

對内,朱棣努力恢複因靖難之役造成的北方部分省份殘破的經濟和農事,招流民恢複生産。大規模疏通因遷都需要大量運送物資到北方的運河。設立貴州行省,加強北方、中原地區和西南地區的聯系和交流,并加強西南地區''改土歸流''的工作。整理修纂證明盛世文治之功的皇皇巨著《永樂大典》。

對外,朱棣五征蒙古,經略安南。在關外遙遠的東北地區設立奴兒幹都指揮使司,将黑龍江流域的廣大地區直接納入到朝廷的管轄中來。恢複被朱元璋停止的海貿市舶司,恢複和日本中斷了數十年的交流。最重要的就是,安排鄭和多次率領龐大的船隊下西洋,和海外各國增強交流,以至于來明朝的使臣''絡繹于道''。

大明風華:盛世的疑惑,為何是“仁宣之治”而不是“永宣之治”?

《明史·成祖本紀》在描述朱棣執政時期的功績時是這麼寫的:

''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明史》是清朝修纂的,對于明朝的功績一般是盡力減小的,何況還是朱棣設立了管轄女真部族的奴兒幹都指揮使司,沒诋毀就不錯了,實在是抹去不掉。

由此看來,明朝真正的開拓者是永樂大帝朱棣,明太祖朱元璋開創了大明朝,但限于國力和對外部的不屑,在建立明朝後執行的政策是内斂的,并沒有将明朝的影響力擴散出去,而朱棣繼位後,才算是真正讓明朝成為有着強大的地區影響力的盛世王朝,''永樂盛世''也是明朝近三百年中最輝煌的盛世時期。

大明風華:盛世的疑惑,為何是“仁宣之治”而不是“永宣之治”?

明仁宗朱高熾,再次面臨國力透支,加上長久被壓制的不滿,全面颠覆朱棣的政策

朱棣執政二十餘年,創造出來了輝煌的盛世,但并非沒有隐患,不管是對外的征讨,還是對内疏通運河,修纂《永樂大典》等等,都需要海量的财力來支撐,朱棣能征善戰,但經濟思維卻是局限在當時人們的了解力中,在内部無法挖掘出足夠他揮霍的錢财,全靠鄭和幾次下西洋通過貿易帶回來的錢财支援。

朱棣鋪開的攤子實在是很大,東西南北四處出擊,即使有鄭和的支援也隻能勉強維持,可鄭和下西洋在文官集團那裡是被強烈反對的,原因也很簡單,朱棣太獨了,為了四處征戰的軍費不被掣肘,鄭和多次下西洋帶回來的錢财全被他獨吞了,沒有帶着文官集團和他們背後支援的商人一起發财,是以大家夥都不支援鄭和的對外開拓行動。

大明風華:盛世的疑惑,為何是“仁宣之治”而不是“永宣之治”?

最重要的是,他是用國庫的錢去造船,掙到的錢卻沒有給進國庫一絲一毫,因為進了國庫再拿出來就要和文官集團打商量,想用的時候沒那麼友善,全進了皇家内庫成了自己的私房錢就友善得多,而這些錢,在征蒙古伐安南的過程中也折騰完了。到朱棣晚年,盛世大緻是出來了,但财政也陷入了危機,因反對朱棣出征蒙古被關押的原戶部尚書夏元吉就直接對他表示:

比年師出無功,軍馬儲蓄十喪八九,災眚疊作,内外俱疲。

朱棣死後三天,朱高熾把夏元吉放出來,他一出監獄給朱高熾的第一條建議就是

''罷西洋寶船''

,為什麼不和皇帝一起談好收益配置設定繼續搞這個事呢?文官集團害怕朱高熾也被大量的錢财迷花了眼,幹脆把它給停了,就算有一定的貿易需求,文官集團和他們支援的商人也可以私下去搞,完全的把皇室排除在外,否則皇帝一調派全國資源,誰也玩不赢他。

大明風華:盛世的疑惑,為何是“仁宣之治”而不是“永宣之治”?

對于朱高熾這邊,一方面是看到了''永樂盛世''的隐患,另一方面他對父親朱棣也是有着很深的怨氣,他做了二十多年太子,一直被盯得死死的,即使朱棣每次出征,他在後面把一切事務都辦理的妥妥的,依舊不受朱棣待見,時間一長,怨氣就積攢的很深了,另外,朱高熾能順利地繼承皇位,文官集團功莫大焉,他也需要報答,是以基本上完全按照文官集團的要求來執政。

鄭和下西洋被停止了,朱棣殘酷對待的建文帝的支援者們大部分被平反了,甚至于朱棣苦心搞出來的遷都差點就被朱高熾給遷移回南京,要不是他執政時間短,估計把留守安南的軍隊都給調回來了,當然,這事後來他兒子朱瞻基給辦了。基本上,朱高熾把朱棣搞的一些東西都給恢複了,又回到了''不折騰''的大方向上來。

朱高熾最後之是以被追谥為''仁'',主要就是和他支援文官集團提出的一切政策有關。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文官集團根本就不支援朱棣那種外放的盛世,他們希望的是朱元璋搞的那種内斂的盛世,也就是不管外面風吹雨打,咱們大明朝内部安安穩穩就行,老實種地,老實馭民,别折騰。朱棣狂放式的擴張帶來的财政危機并是以導緻的山東唐賽兒起義也給了他們充足的理由。

大明風華:盛世的疑惑,為何是“仁宣之治”而不是“永宣之治”?

明宣宗朱瞻基,想學習祖父朱棣,但國力沒有完全恢複,文官集團也不會配合

朱高熾隻做了不到九個月皇帝就駕崩,朱瞻基繼位,他是朱棣培養出來的繼承人,想學習朱棣是肯定的,并且也曾親率軍隊出征塞外,重開下西洋。但他的父親隻執政了九個月,這麼點時間不足以抹清朱棣時期大張旗鼓擴張欠下的債,不像清朝的“康乾盛世”時期,中間有雍正給乾隆存下了大把的銀子,是以,國力不足以支援朱瞻基恢複永樂舊政,

另一方面,在朱高熾生前的默許下,文官集團全面崛起,他們在永樂朝曾死保當時的皇太子朱高熾,朱瞻基這位朱高熾長子也是當然的受益人,有恩情在前,他也無法用朱棣那般強硬的态度去對待反駁他想法的文官集團,也就無法完整地恢複朱棣曾經實行的政策,隻能在短暫的折騰過後老老實實的做太平天子。

而且在鄭和第七次下西洋的路上病死後,沒有可信賴的主持人,下西洋也被迫停止,朱瞻基唯一能獲得的額外的财力支援也失去了,他隻能全面回收,在朱瞻基執政時期把朱棣派出去征讨安南的軍隊也全部調回國,徹底放棄了對安南的經略,執政思路全面轉回到治内,崇拜祖父朱棣的朱瞻基最終是繼承了父親朱高熾的一切。

大明風華:盛世的疑惑,為何是“仁宣之治”而不是“永宣之治”?

綜合以上分析,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這三位皇帝連續執政的三朝為何出現兩種盛世的原因就很清楚了,“永樂盛世”是開拓型的盛世,是朱棣為了證明自己強行推出來的,就好像唐太宗李世民奪位後也努力要做個功績遠超前朝的皇帝一樣,朱棣必須要讓自己和前人有所差別,才能在天下人心目中成為理所當然的皇帝,哪怕花再多的錢也要創造一個盛世出來。

朱高熾繼位後另起爐竈,除了朱棣為了折騰出盛世導緻了财政危機外,他和文官集團對朱棣的不認同也起了很大作用,文官集團是反感對外開拓,朱高熾是又反感對外開拓,也反感父親朱棣對自己當上太子後一直以來的壓制,怨氣積發,于是不顧子改父的不妥當,登基後一刻也不願意等,在發洩的同時開始撫平永樂朝帶來的創傷。

大明風華:盛世的疑惑,為何是“仁宣之治”而不是“永宣之治”?

朱瞻基雖然是朱棣親自指定的繼承人,但他很明智,朱瞻基和祖父朱棣也有不同,那就是他不是篡位得到的皇位,是以也沒必要急切切的用盛大的功績證明自己,有條件複制朱棣的功績就複制,沒有條件辦到就安安穩穩的守成,是以最終在朱瞻基執政時期出現的是連接配接起父親朱高熾政策的“仁宣之治”,而不是連接配接祖父朱棣創造出來的“永樂盛世”的“永宣之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