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流軍史文獻和軍事愛好者的傳統認知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的三大名将永遠是古德裡安、曼施坦因和隆美爾,其中被稱為“帝國之鷹”的隆美爾資曆最淺,他跟莫德爾在一戰結束時的軍銜相同,都是上尉軍官。盡管在戰争後期,希特勒的“救火隊員”莫德爾戰場表現非常搶眼,然而卻最終沒有入選三大名将,名頭也始終沒有蓋過“沙漠之狐”,這裡面有哪些說道呢?

莫德爾畫像
其實在很多時候,名氣未必完全代表實力,陸軍元帥沃爾特·莫德爾出生于1891年,與隆美爾的年齡驚人的一緻,不過他沒能像隆美爾那樣很早成為希特勒的近侍(總理府警衛營長),是以在1941年之前完全是按部就班逐級晉升,可以說跟隆美爾相比那算“輸在了起跑線上”。除此以外,莫德爾還受到多種複雜因素的制約,導緻“聲望”不及同齡的隆美爾。
首先,兩位元帥都是二戰德軍進階将領的“後起之秀”,由于希特勒的關系,莫德爾甚至比隆美爾還要後——在法國戰役中,隆美爾已經是帶兵的裝甲師少将師長,而莫德爾僅僅是集團軍的少将參謀長,當蘇德戰争爆發時,莫德爾才獲得統率第3裝甲師的資格,而此時隆美爾已經成為非洲軍的軍長。
莫德爾元帥
其次,德國人在“巴巴羅薩行動”的初期總共投入了153個陸軍師,是以莫德爾僅僅是這153名師長的其中之一、古德裡安麾下裝甲軍團的一名小弟,上面還有軍長、集團軍司令和集團軍群總司令等好幾層職務,當然不顯山不露水。一直到1941年10月間,莫德爾才晉升第41裝甲軍軍長,同時授銜裝甲兵上将,在東線幾十個作戰軍中,暫時還做不到鶴立雞群。
這是莫德爾所謂名氣不及隆美爾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後者率領的德軍部隊數量雖然有限,卻是在北非戰場行使全部作戰指揮權,單獨指揮德意數十萬混合部隊在一個戰略方向上縱橫捭阖。而莫德爾所在的東線戰場名将如雲,一時半會兒還坐不上重要位置,比如到1942年曼施坦因才混到第11集團軍司令。
莫德爾将軍
莫德爾與曼施坦因履曆類似,都是從優秀的參謀軍官逐漸轉崗為軍事主官,普魯士軍隊沿續下來的出色的參謀培養體系和指揮體制,使他們具備相當的戰略眼光和大兵團指揮能力。就這一層來說,沒有參謀長履曆隻在總參謀部短期“鍍金”的隆美爾,其實基本功群組織能力反不如莫德爾,不能說隆美爾菜,隻能說當面英軍更菜。
再次,在殘酷的東線戰場上,莫德爾從師長、軍長熬到集團軍司令、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其卓越的指揮才能一點點被發掘,當他晉升陸軍元帥時,已經是戰争末期的1944年3月31日。是以莫德爾封帥到自殺身亡不過一年多光景,而隆美爾早在1942年6月1日就拿到了元帥節杖,是以,莫德爾帥位的“昙花一現”也是名氣不足的原因之一。
莫德爾與希特勒
莫德爾作為一名裝甲師長算是幹得不賴的,他的第3裝甲師在蘇德戰争初期實施大縱深長距離突破,最先封閉了基輔包圍圈,戰役中“俘虜43381人,繳獲和摧毀坦克408輛,裝甲車輛56輛,火炮738門,反坦克炮515門,機槍1137挺”等等。而莫德爾得以迅速晉升也有特殊原因,即1941年底由于莫斯科戰役的失敗,希特勒對前線将軍進行了一次大清洗。
期間莫德爾由于“積極的防守”而被希特勒所肯定,屁股在第41裝甲軍軍長的位置上還沒坐熱乎,三個月之後即被火線提升為第9集團軍司令。筆者個人看法是,作為東線“救火隊員”的莫德爾,聞名識人,他幹的都是在德軍形勢不妙的情況下挽救部隊的“髒活”,是防禦作戰的高手,不少軍史文章謂之“防守天才”或者“防禦大師”。
老相片
而防禦的重點是盡量儲存部隊和逐漸後撤,殲敵數字和戰果都是非常有限的。比如他的成名之戰1942年勒沃夫之戰,以及1943年的奧廖爾戰役等等,都是在蘇軍發起進攻時能堅決守住陣地,再動用預備隊進行反撲,有人評價說“在搜刮預備隊組織防禦方面,莫德爾有着得天獨厚的天賦。”
反觀隆美爾,在北非的初期那是大打運動戰和進攻戰,揍得英國人丢盔棄甲繳獲頗豐,對德國的宣傳機器而言,哪個更合适用來說事不言而喻。實際上莫德爾後來在西線的表現要超過東線,因為彼時他真正成為了戰區的最高指揮官,在德軍形勢已經近乎絕望的情況下,在法萊斯、在亞琛或是在荷蘭,都給美英盟軍以重創,“市場花園行動”更讓蒙哥馬利名聲掃地,拖延了戰争程序差不多一年,善守名不虛傳。
莫德爾與古德裡安
其實還有最後一點原因,那就是隆美爾最後被定性為“反納粹分子”,而莫德爾卻是希特勒的忠實信徒,從東線忙活到西線,直到魯爾戰敗山窮水盡時自戗,死硬到最後一刻,隻比希特勒的自殺提前了九天。同時為了獲得更多的部隊指揮權以及擷取足夠的信任,他甚至主動與納粹勾勾搭搭,比如用黨衛隊成員做副官,讓許多“潔身自好”的國防軍将領所不恥。
此公性格殘酷舉止粗暴,猶如一個暴君一般指揮自己的參謀和下屬,“堅定不移”的執行希特勒的焦土政策,這使得他在戰後被不少軍史作家和昔日同僚口誅筆伐。如此一個冷血死硬的德軍将領,當然不是盟國在戰後應該宣揚的對象,是以他被史書和史家“冷落”的政治因素占比很大。
1945年4月21日,莫德爾身邊隻剩下三名軍官和幾名衛兵,他不顧勸阻舉槍自殺,遺言是:“我從來不相信我會這樣地失望,因為我隻效忠于德國”。
莫德爾在戰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