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雞蛋,成皇帝都吃不起的天價食材

雞蛋作為一種食材,不僅美味、營養價值高,而且,價格公道。是以,成為了尋常百姓家餐桌上的常客。但是,在清朝,這雞蛋可是連皇帝都嫌貴的東西。

一個雞蛋,成皇帝都吃不起的天價食材

清朝乾隆年間,一天早朝,乾隆和大臣們閑聊,無意間聊起了大臣們早上都吃了什麼。

而其中的一個大臣跟乾隆說,自己家的經濟比較拮據,早上就吃了幾個雞蛋。誰知,乾隆聽後,大為震驚,說道:“愛卿莫要說笑,這一個雞蛋要10兩銀子,你一頓早飯吃了幾個雞蛋,朕都不敢像你這樣吃,你家裡可是一點都不拮據啊。”

這個大臣聽後,心說采購一個雞蛋哪能要10兩銀子?肯定是内務府的那群人搞得鬼,并且,裡面牽扯的人必定不會少,自己沒實力也沒想法去趟這趟渾水,隻好悻悻笑笑,退到一旁不再言語了。而到了清朝的光緒年間,宮廷裡采辦一個雞蛋的價格,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0兩。

宮裡采辦一個雞蛋的錢,在民間不知道能買多少隻老母雞了。趕巧,光緒皇帝也喜歡吃雞蛋,但是,面對雞蛋的價格,卻着實犯了難。此時,朝局動蕩,内憂外患,處處都缺錢,面對如此美味,光緒皇帝也隻好壓下肚裡的饞蟲。而區區一個雞蛋,竟成了一國之君都吃不起的天價食材。

一個雞蛋,成皇帝都吃不起的天價食材

有一天,光緒皇帝同他的老師翁同龢聊天,也許是肚裡的饞蟲做鬼,兩人不知怎麼就聊到了雞蛋。光緒帝道:“翁老,這雞蛋可真是人間的一等美味,隻是這價格嘛,可着實是有點貴。”

老謀深算的翁同龢,一下便猜到了是宮裡的人蒙騙皇上,背地裡抽油水兒。但是,他不僅沒有聲張,還不動聲色道:“是啊是啊,老臣也是一年吃一次,家裡到了過年的時候,才舍得吃上一次。”

在清朝,關于雞蛋價格這件事,史書上記載了許多,道光皇帝和鹹豐皇帝曾經因為這件事,進行過大規模的調查,想要查清楚這背後的問題,但是,慈禧太後卻對此置若罔聞。說起來也真是可笑,堂堂天子一國之君,竟搞不定這個小小的雞蛋。事實是這樣的,皇宮裡的食物都是由内務府來采購,而外面賣的雞蛋僅僅是3、4個銅闆一枚,内務府報賬卻是将價格倍增。

後來,皇帝覺得這樣下去始終不是辦法,于是,則對《制聲色貨利谕》進行補充修改,甚至,道光帝還身體力行,除了龍袍外,“衣非三浣不易”,也就是說一個月才換一次衣服,每餐不過四菜一湯,并且,還常常派太監出宮去買燒餅,晚飯時就和皇後以此為食。還規定:六品之下,不得穿着綢緞,一律隻能布衣布靴。道光十年,曾有人舉報盛京将軍經常在家裡演戲宴樂,道光皇帝立即革了他的職務。

這件事,如今說起來可能有些搞笑,但是,卻值得我們深思。對于這件事,作為後來人的我們,也不能一笑而過,我們要思考這件曆史事件背後所隐含的曆史教訓。

一個雞蛋,成皇帝都吃不起的天價食材

都知道,内務府是清朝獨有的機構,職官多達三千人,比事務最繁的戶部人數還要多十倍以上,可以說是清朝規模最大的機關了。

它的全稱叫總管内務府衙門,是管理内部事務機構,專門負責皇上和後宮的私事,建立于清朝入關之後的順治初年。出于皇帝對内務府的信任與依賴,内務府的權勢越來越大,加之其權力不受監督,是以,A錢成風,腐敗橫行,可以算得上是古代衙門中最腐敗的機構了。

然而,清朝關于雞蛋價格的事情屢見不鮮,是因為清朝的内務府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硬性的規範制度,更沒有相關的财務制度。由于,内務府的人常在皇帝身邊,跟皇帝的關系比較近,是以,一直都是滿朝文武巴結的對象,是以,行政上的監督很難奏效。

人屬于動物的一種,獸性始終是人存在于骨子裡的天性。是以,問題的關鍵之處,便是獸性擺脫得多與少。但是,理性這種特質是人類差別于其它動物的根本特質,懂得如何去避免對自己不好的東西。而利用道德的限制、思想的教化,來改良人性盡管有其根本意義和終極價值,但是,卻不具備現實的、工具性的制約功能,這樣的話不但效率低,而且,不可靠。

一個雞蛋,成皇帝都吃不起的天價食材

是以,隻有建立完善制度,才是建設現代國家治理體系最根本,成本最低的選擇。

但是,制度對于人類來說,卻并不是一個牢籠,我們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對待制度這個問題。制度一方面具有限制的作用,但是,一方面也有一定的引導作用。而制定制度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的日常行為更符合倫理道德和法律法規,最終,以實作社會的和諧發展。例如:農戶為了防止家裡的家禽跑進菜地裡偷吃,最重要事情的還是紮緊籬笆。

話說,趙宋(北宋、南宋)時期,之是以能夠存在300多年的時間,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當時的統治者,創造了非常多的原創性的制度和一些相關的舉措。舉一個鮮明的例子,趙宋時期的科舉制度,幾乎做到了“絕對公平”,使得裙帶關系這種現象非常少見。

而這樣做,不僅保證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性,還保證了官員的整體素質水準。

一個雞蛋,成皇帝都吃不起的天價食材

可以說,曆史上出現的種種制度,都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這些制度的出現,不僅維護了人類社會的整體秩序,還限制了人類本性中惡的一面,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道德倫理理念。

一個好的制度,并不是試圖改變人性,而是承認人性的現實,順應人性的規律,通過科學設計誘導人們克服自身獸性,主動選擇做好事、當好人。

參考資料:

【《清史稿》、《南亭筆記》、《春冰室野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