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姓兩書記”的胡姓,曆史上為何有“天下胡氏出安定”之說?

胡姓是中國大陸地區超過總人口1%的19個姓氏之一。先秦時期,胡姓主要的活動地區在黃河以南,淮河和漢水流域地區。秦漢兩晉時,胡姓已經播遷到各地,西陲至四川和陝西,北疆為山西、河北,南抵廣東、福建、東臨江浙。在唐宋之際,胡姓已經在長江流域地區形成了優勢,清朝時期進入台灣。

“一姓兩書記”的胡姓,曆史上為何有“天下胡氏出安定”之說?

胡姓

胡公滿,舜帝的三十三世後裔,西周初年,周武王滅商後,将自己的長女嫁與舜帝的後代妫滿為妻,封于陳,建立陳國,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妫滿在陳地建國為陳。他選賢任能,揚善罰惡,勵精圖治,使陳國強盛多年。妫滿死後,谥号為陳胡公,故又稱胡公滿。其子孫有以其谥号為姓者,稱為胡姓。陳胡公亦被後人尊為胡姓的得姓始祖。

“一姓兩書記”的胡姓,曆史上為何有“天下胡氏出安定”之說?

胡姓和陳姓得姓始祖:胡公滿

胡姓最初的發源地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發源于今河南淮陽,另一個發源于今安徽阜陽。 胡氏以起源地為中心,向周邊延伸。至漢時,遷入陝西、甘肅、山西、山東、湖北等地。其中,遷去甘肅省的一族,在後漢時已成為一大望族,後成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來源。這個望族便是從漢景帝時期到一直延續到唐代初期,興旺近800年的安定胡氏,自古有天下胡氏出安定之說,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300年後,甘肅另一支望族隴西李氏(李淵先祖),也是在安定不遠的臨洮興起,兩大望族南北呼應。

“一姓兩書記”的胡姓,曆史上為何有“天下胡氏出安定”之說?

西漢安定郡地圖

安定胡氏,得名于安定郡。而胡氏安定始祖胡城,曆史上的胡城正直敢言,慷慨有氣節。西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等發動七國之亂,胡城随太尉周亞夫統兵平叛,因功而封大中大夫。後來,胡城從長安始遷安定臨泾(今甘肅鎮原),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享年六十七歲,葬于靈台(甘肅靈台)岩寶山。至此安定胡氏就在這裡開始紮根下來。

“一姓兩書記”的胡姓,曆史上為何有“天下胡氏出安定”之說?

三國時期的安定郡位置

曆史繼續延續,此時的安定胡氏也在不斷繁衍。到了三國時期,胡城的十二代後裔胡遵才兼文武,官至曹魏車騎将軍,子孫有鎮南大将軍胡奮,秦州刺史(天水)胡烈,晉武帝貴嫔胡芳,将軍胡淵,北魏司徒胡國珍,北魏宣武靈皇後胡充華,雍州刺史胡僧洗,泾州刺史胡甯,徐州刺史胡虔,隴東王胡長仁(其女是北齊後主高緯第二任皇後),趙州刺史胡長粲(父胡虔,魏孝靜帝之舅)等。

“一姓兩書記”的胡姓,曆史上為何有“天下胡氏出安定”之說?

胡烈 安定郡臨泾縣人,秦州刺史,參與魏伐蜀之戰,司徒鐘會謀反時,其子胡淵攻殺鐘會,名馳遠近。

西漢至北朝時期,安定郡自古就是戰略要地,從東漢到北朝時期,安定郡先後屬于涼州、雍州、秦州、泾州。三國兩晉時期,這裡就是曹魏主要糧草的基地,西可阻擋諸葛亮的北伐大軍,南可進入關中護衛長安。這一時期的安定胡氏也是人才濟濟,影響整個隴東(安定郡)和隴南(天水郡),甚至朝堂。在北魏時期,出自安定胡氏的北魏宣武靈皇後胡充華,曾臨朝聽政十三年,武藝高強,臨朝聽政初期,頗有政績。

“一姓兩書記”的胡姓,曆史上為何有“天下胡氏出安定”之說?

清朝光緒年間華林胡氏族譜

南北朝時期,有安定其下另一個重要支派華林胡,肇基豫章,發派華林,繁衍為江右(江西大部、湖南東北、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望族華林胡氏。華林胡氏分布廣泛,人才輩出,曆世不衰。僅宋代華林胡氏一門考取狀元3名、榜眼2名、探花6名,進士及官至刺史、尚書、三公、三少和大學士者難計其詳。華林書院是江南古代四大書院之一,與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鵝湖書院齊名,在中國曆史上産生過十分重要和深遠的影響。而華林書院最早是華林胡氏家族私塾,後發展為華林學舍。

“一姓兩書記”的胡姓,曆史上為何有“天下胡氏出安定”之說?

胡氏族譜

由漢至唐,安定胡氏保持門閥族望長達近八百年的時間。安定成為胡氏最普遍的郡望,是以有“天下胡氏出安定”的說法。不僅僅是因為安定胡氏成為胡姓最早最為顯達最為龐大的一支,也讓安定堂成為天下胡氏最為普遍和響亮的堂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