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仕強談易經:修養好的人,大都會“裝”,看看你是嗎

聽師一席話,勝讀數年書。

站在大師思想高處,領悟圓融人生。

歡迎來到《聽曾仕強談國學與人生》課堂!

這講很重要,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生活中,有時我們會忍不住吐槽某人太“裝”了!但仔細想想,其實我們自己也未能免俗。“裝”似乎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和共性。而每個人的“裝”又都不一樣。

例如:有的人沒錢“裝”有錢,沒權“裝”強權,小氣人非要“裝”大方,能力不夠偏要“裝”能人,沒人追的“裝”萬人迷,沒文化的偏要“裝”文化人等等,這些“裝”的現象就圍繞在我們身邊,發生在每時每刻。

有的人裝得滑稽幼稚,我們一眼就能看穿,有的人裝得浮誇投入,連自己也分不清真假。很明顯,這些都不是真的會“裝”,隻是一種自我認識不清的迷失現象。

中國式管理大師曾仕強在一次講座中指出:“社會上一些自以為是的裝飾行為,早晚會害人害己。”

那麼,問題來了,真正會“裝”的人應該是什麼樣的?曾仕強教授告訴我們,從《易經》裡的贲卦裡找尋答案。

01

以精神内涵“裝”門面

曾仕強談易經:修養好的人,大都會“裝”,看看你是嗎

贲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之一。贲。亨。小利有攸往。“贲”的意思是裝飾得很好。

《彖》辭說:不斷文飾、改良、修正,十分亨通。原因是隻有不斷文飾、改良、修正,才能使事物不斷地趨向完善和改進。

在現實社會中,工農商學兵三百六十行裡,人們無論從事哪一行當,或是在哪種交際場合裡,以上下平級、前後輩、貧富高低等哪種身份、地位出現,都要講究修飾。

萬變不離其宗。每種外在包裝都是一種修辭裝飾。人的着裝、搭配飾品、修辭言語、調整語速語調,糾正步伐、體态以及鍛煉眼神,都是為了讓自身的“門面”顯得更加賞心悅目,更貼合自身的社會角色和人格定位的手段和方法。

曾仕強談易經:修養好的人,大都會“裝”,看看你是嗎

很多時候,人們掌握不好這個尺度和方向,常常跑偏了。比如,一個人為了美,過度整容,最後弄得五官失調,表情緊繃到不能笑;某些網紅為了博取熱度,穿着職業裝去某些公衆場合拍一些舉止不雅的照片或視訊;

某些人為了掩飾内在文化匮乏,特地把家裡布置得很有文化氣息,他自己穿着也是傳統風,可惜一張口講話,就暴露了暴發戶特征。

真正有修養的人是不會特别将這些外在修辭挂在臉上,拿在手邊的。但隻要他們坐下來講話,就透着一種沉着安靜的書卷氣息,他們一擡手也是謙謙有禮的态度,一個眼神也讓人感受到智慧的沉澱。

這些可以看成是修養好的人的一種“裝”,因為裝得好,是以讓人怎麼看都是順眼的自然的。

曾仕強談易經:修養好的人,大都會“裝”,看看你是嗎

那麼,好的修養從何而來?它來自我們讀過的書,認識的人、經曆的每段故事,還包括做過的善與惡。

這些都沉積在我們心裡,反射到我們的臉上,比任何昂貴的化妝品、珠寶首飾、汽車房産都更能裝飾我們的人格。是以說一個修養好的人展現出來的“裝”,是内涵和道德作用的結果。

曾仕強教授說:“不變的是内涵,變的是花樣,這個叫做‘化’”。我們外在的裝飾再好再多,也不過是變化的花樣,而不變的正是我們内在的涵養與禮樂教化的人文精神。

修養好的人這方面做得好,是以“裝”得自然随意,而修養不夠的人,“裝”得做作虛假,不過金玉其表而已。

是以,要達到高端有效的“裝”,還是需要多在豐富精神内涵,提升個人修養等方面下功夫。

02

“裝”得适得其分

曾仕強談易經:修養好的人,大都會“裝”,看看你是嗎

《易經》贲卦的象辭上講:“文明以止,人文也。”人的文化要遵從自然規律,它的發展要以自然規律為限制,不能偏離。

曾仕強解釋道:“我們要裝飾,就要适得其所,适得其時,适得其形,最要緊是适得其分。”也就是說,裝飾要符合規律的合理範疇,要恰到好處,不能過分。

這個“分”非常重要。所謂“分”,《易經》裡解釋道:“有所利,無所利,小有所利,大有所利。”就是說,随着情況變換,發生相應适宜的變化。

比如,貧窮時,有貧窮的衣着裝扮,出行用具;富貴時,有富貴的衣着裝扮,出行用具。從富貴變貧窮,也能調整穿着到貧窮的狀态。隻有這樣才是适得其分,順應自然規律。否則,必然會遭人猜忌、嫉妒。

曾仕強談易經:修養好的人,大都會“裝”,看看你是嗎

一個人十分重視外在形象,雖然收入不高,但每個月卻把所有收入都用在了買服裝和高檔化妝品上,就會給别人一種很富裕的感覺。

屆時,家裡父母想蓋新房跟她要錢,她拿不出,就被父母埋怨;親戚有事找她借錢,她也拿不出,也被怨恨;同學結婚嫌棄她給的紅包寒酸。這便是“裝”沒做到适得其分。

服裝有時也是身份的象征。如果作為老師、醫生或律師的人,在職時穿着性感前衛,說話粗俗,那就會令人懷疑這個人的專業程度。

正因為如此,社會上每個職位都要求裝扮要符合其自身職業定位,要有相應過關的職業素養,這樣才容易被大衆了解和接受,以便開展工作。

曾仕強談易經:修養好的人,大都會“裝”,看看你是嗎

西漢思想家、教育家董仲舒曾說:“衣服容貌者,是以說目也,聲音應對者,是以說耳也,好惡去就者,是以說心也。

故君子衣服中而容貌恭,則目說矣;言理應對遜,則耳說矣;好仁厚而惡淺薄,就善人而遠僻鄙,則心悅矣。故曰:行思可樂,容止可觀。此之謂也。”

簡而言之,人要在穿着裝扮上,讓對方覺得賞心悅目;在言語交流時,讓對方心情愉悅;在待人接物上,讓對方感到舒服自然。

适得其分的“裝”需要我們做好自我認知,清楚自己的個人能力與社會定位在哪,不要做越界過分的“裝”,否則自己會累,還會給他人帶來迷惑誤解,為自己制造麻煩。

03

“裝”的本質是真

曾仕強談易經:修養好的人,大都會“裝”,看看你是嗎

《易經》贲卦:上九,白贲,無咎。

象曰:白贲無咎,上得志也。

“上九”已是贲卦的極點,一切的裝飾,都由極盛回歸到一片空白的自然本來面目。

象傳解釋說:開始是質,要以文為裝飾,當文飾到達頂點,最終又會返璞歸真,回歸到質的狀态。這時,正是到達了一定位置,是以領悟一切,放棄虛浮的裝飾,進而怡然自得。

這不難了解,生活中,越是成功的人反而越是低調,不會時時把自己事業如何挂在嘴邊,穿着上也未必都是名牌限定款,言語上反而很謙虛寬和,沒有架子。

曾仕強談易經:修養好的人,大都會“裝”,看看你是嗎

像馬雲,以前在阿裡的時候,每次開會前,都逐個與中層員工打招呼,還會主動與對方握住雙手,姿态非常謙和有禮,能讓員工真切感受到上級的尊重和信任。

馬雲還曾在一次采訪中特意說到此事,他說:“這些人都是我們阿裡的中流砥柱,是很重要的人,身為阿裡人的我應該尊重他們。”

這說明馬雲沒被自己所處的位置所困,他知道事情的本質是什麼,清楚自己要做什麼樣的事情,才是最恰如其分的。

曾仕強談易經:修養好的人,大都會“裝”,看看你是嗎

外在裝飾為了符合身份也好,展現人類禮樂道德修養也好,最根本的質是不能忘記的。

比如,一位律師每天燙好西裝,做好護膚,弄好發型,準備齊全材料,擦好皮鞋,一切看上去都是專業且體面的。但如果他在法庭上,為了私利為罪惡的一方想盡辦法,鑽空脫罪,那就脫離了伸張正義維護法律這個根本的“質”,隻剩下徒有其表的“裝飾”了。

無論多麼莊重的衣服,專業的術語,高端的氣質,最根本的“真”在于做好本來的事,保持原本的面目,不偏離軌道,不做文過飾非的事。

以上就是《易經》贲卦為我們呈現出來的關于“裝”的學問。“裝”看上去是表面功夫,實則是我們内在修養的課題。

這就要求我們在注意外在修飾的同時,一定别忽視了保持住内在自我的提升,因為越是修養好的人,越是“裝”得好。你,明白了嗎?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檔均來自網絡,隻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于商業用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