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原本被定義為"時代的青春",80後開始"集體懷舊",一件老物喚醒了多年塵封的童年記憶,掀起了一股"回憶殺戮"的浪潮。
對于80後來說,小時候吃它比現在單調得多。當時,街上還沒有現在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超市,隻有一些路邊的食品店可以買到一點點的牙科祭品奢侈品。

那時候,孩子經常吃東西,除了一小袋白底棕色字樣的無花果,一定要用形狀奇特的塑膠勺子吃酸梅粉,一個咀嚼的下午也不願意吐出大泡泡糖,而且一定要用手掰開簡單的面條。
牛奶現在在超市裡随處可見,在當時是一種數量稀缺的商品,不是你想喝的東西。但孩子在漫長的身體階段,加上童年對母乳的記憶,對乳制品有着深深的渴望。雖然家裡的成年人會盡量給孩子有限的牛奶喝,但偶爾也想喝點牛奶來改善生活,那該怎麼辦呢?還好這次在市場上,有一款高檔的仿制乳制品可供選擇,味道比牛奶更甜,對吧,就是著名的"小麥奶油"。
當小麥奶油在全國各地流行時,你漫不經心地走進一家食品店,就會在櫃台或玻璃櫥窗上色彩缤紛,設計新穎,獨特品種的小麥奶油包裝深受吸引。裝滿小麥奶油的容器也種滿了鮮花,有的是圓柱形和方形的罐頭馬口鐵,有的用白色作為玉石食品級聚乙烯塑膠罐頭,當然也有比較簡單的散裝塑膠袋。
小麥奶油種類豐富,幾十種。但大多數人隻選擇兩類,即可可小麥奶精和強化小麥奶精,口感和營養更加均衡,可以說是老少鹹的。
奶精主要由二面體和新鮮牛奶制成,是以帶有麥芽的香氣和牛奶的香氣。對于那個時代的人來說,"小麥奶油"收集了主食和乳制品,簡單的調校方式也讓人們最終實作了喝牛奶就能喝牛奶的小夢想。
想想那一年,有一個小麥奶油的生活是多麼幸福,早上一杯,為一天的工作和生活省能量;這不是廣告,成分也不誇張,在那些日子裡可以每天喝小麥奶油,現在每天早上都是海參配紅酒,晚上是鮑魚配拉菲。
小麥奶精還有一個特點,是冷熱皆宜,吃喝兩種都合适。三伏天你想喝一些冷飲,用溫水洗小麥奶油也可以沖開,有點分層但可以喝雞尾酒的感覺;在喝進嘴裡之前,大腦已經開始瘋狂地分泌多巴胺,所有的麻煩都一掃而空。
孩子們今年最喜歡的不是喝小麥奶油,而是直接"吃"。小麥奶油的顆粒狀質地易碎,口中吱吱作響,閉上眼睛感受,幸福在口中慢慢融化,充滿甜美的口感,回味無窮無盡。
還有人選擇用小麥奶油作為果醬,在切開的面包或面包中間,鋪上一層,做成簡單的"小麥奶油漢堡"。不管怎麼說,當小麥奶油最火的時候,人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吃出格調的小麥奶油,吃出層次,吃出文化。
那麼,為什麼曾經在全國各地流行的小麥奶油現在消失了呢?
其實早在19世紀小麥奶油就已經誕生于世人,它的發明者就是霍利克兄弟,兄弟倆因為生意受阻,就想進入嬰兒食品領域這個"藍海"市場。為此,他們成立了一家嬰兒食品公司,開發了一種麥芽作為速溶飲料的主要原料,命名為"麥芽精華",并于1887年投放市場。
我國小麥奶精生産起步比較早,解放前就有了生産,其工藝不斷改進,品類不斷豐富。
第一階段,解放前到1950年代。最早的小麥奶精由上海九福制藥廠生産,後來并入上海咖啡廠。這說明"黃金"小麥奶精是如何剛進入中國市場,制藥廠食品,品質自然高于一般食品檔次的要求,然後進入咖啡廠生産,也給小麥奶精貼上了"小價位标簽",有一定的奢侈意義。現階段小麥奶精品質穩定,産量與日俱增。
第二階段,60~70年,這一時期小麥奶精生産企業不斷增加,分布在10多個省份,僅上海就有7家工廠,全國有近百家。雖然小麥奶精的價格比牛奶貴,但不限于購買,是以很多人買小麥奶精是為了孕期媽媽營養,有的則直接以奶粉的形式喂養新生寶寶,以彌補母乳的不足,是以這一時期人們對小麥奶粉的購買力不斷上升。
在第三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後,國家為了打擊市場上的假冒僞劣産品,并為了不斷提高小麥奶精生産的品質,輕工業部和農畜水産省于1981年制定了小麥奶油品質标準。
1985年5月,天津召開了第一次小麥奶精優質産品評審會。共有34個樣品參加了評估,均有部、市雙優食品,其中可可型小麥奶精12種,強化小麥22種。評委們來自北京、上海、青海、安徽、江蘇、江西和黑龍江,他們從理化名額、細菌名額、感官鑒定等三個方面進行了樣品評價,最終評定了6家工廠生産的7個樣品,成為全國小麥奶油優質食品。
讓我們列出這7個樣本的商标,看看我們是否可以回憶起它們:
1、上海咖啡廠福字品牌樂口府
2、上海乳品廠亮牌小麥奶精廠
3、廣州乳品廠廣州牌小麥奶油
4、無錫市太湖乳品廠強化小麥奶油品牌
5、天津長城牌可可杏仁小麥奶精
6、黑龍江縣遠田山食品廠完成品牌可可型和強化小麥奶油
第一個"富"牌樂口福是當年的明星産品,到1990年産量已位居行業第一,覆寫全國市場面積超過85%,每戶孩子都夠不到櫃子,大部分擺放的就是這個品牌的小麥霜。然而,1993年,"富"牌樂口福告别了上海咖啡廠,生産經營權移交給諾華食品有限公司,諾華是一家外資企業,對小麥奶精這塊生意并不是很認真,品牌吸引力直線下降。
當年的媒體也專門對"福"牌樂口福的頹勢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在市場上輕量化包裝已經成為主流,"福"牌樂口福依然固執地擁有龐大的包裝和鐵桶,在一般重量供應市場。要知道小麥奶精的保存期限不長,那麼一個大桶買回家,往往會吃半桶發現過期,造成資源浪費。最關鍵的是,這些罐子很大,賣得太貴了,消費者不用付錢。
樂口福的包裝幾十年來從未改變,永遠紅黃搭配,剛出的時候就挺喜慶的,看到更多的"土",對于當時的外籍華人來說,如果有更潮的包裝可以選擇,為什麼要買一個大而傻又土的樂口府呢?
在90年代,正是中國工業的快速發展,到處都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人們可以選擇種類繁多的飲料,各種乳制品不斷湧現,小麥奶油不再是稀有的奢侈品,也不再是每家每戶"隻需要"。因為雖然小麥奶精的味道很好,但也存在一些先天缺陷,在選擇上不多,這些缺陷往往被忽視,但總會在某些時候覺得是時候尋找更好的替代品了。
奶油最大的問題是,在沖泡時,顆粒會粘在攪拌過的勺子和筷子上,感覺非常糟糕,不利于清潔。洗過的小麥奶精也會有分層現象,有明顯的泥沙,偶爾還會有黑質沉澱,使人産生不衛生的錯覺。
同時,有專家提出,小麥奶精的蛋白質含量非常低,隻有奶粉的30%,脂肪含量隻有奶粉的一半,根本不足以滿足幼兒的生長需求。相反,小麥奶精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過高,大部分是糖,對嬰幼兒有益的乳糖含量嚴重不足,也不利于新生兒的生長發育。那些添加維生素A、D強化小麥奶油的人,由于相關元素超标,長期使用也會導緻各種疾病的發生。是以專家集體呼籲用小麥奶油代替奶粉,不能再作為兒童的日常營養素。
幾十年來一直流行的小麥奶油,從此掉進了祭壇,成為窮人不買、富人不買的雞肋骨産品。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小麥奶精疊代更新産品占領了市場,廣告投放,如今各大超市店依然可以看到這款産品的身影,是著名的樂高。
戴高樂于1946年在巴塞羅那推出,自推出以來,由于其純牛奶香氣和豐富的營養比例,已經席卷了整個伊比利亞半島。1990年,高樂Go的生産商Noudlesbat集團進入中國,成立了Theo(天津)食品有限公司,這也是西班牙第一家進入中國的食品公司。
說到樂高,我們可以想到一個大的黃色圓柱形罐子,一個紅色的蓋子,在手裡下沉,打開蓋子就能聞到巧克力和牛奶糖的味道,非常吸引人。不得不承認,Creamer和GoLgo外包之間有太多的相似之處,這表明他們對目标群體的描繪之間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
在20世紀90年代,隻要你打開電視,管子是黑白還是彩色的,你可以看到一個雙尾小女孩拿着一杯巧克力色的高樂高,喝了一口,轉身對着鏡頭說:"Golego,太棒了!"在短短六個字中,洗腦效果非常好,很難忘記。
與小麥奶油相比,Golego的味道更接近現代人的口味,即時效果極佳,幾乎沒有凝結和分層現象,味道自然更細膩。在營養成分方面,Golego是一種優質、高營養、安全健康的食品,更适合兒童長時間飲用。
2000年左右最火爆的家庭喜劇《家有兒女》有劉星、小宇、小雪三個人放學後跑回家,剛喝一口樂高經典橋段。
事實上,就像在電視劇中一樣,格雷戈爾在當時對大多數家庭來說都是奢侈品。由于企業前期投入巨大,公布成本高,導緻高樂高的市場價格居高不下,在人均工資上百元的時代,一罐500毫升的高樂高将超過20元,但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
作為"進口産品",高樂高既有中國本土化的改進,也有"外國模式"提升自己的形象。有一段時間,高樂高的廣告被外國孩子加上中文畫外音使用,其中也有很多外國字幕,讓人們看到這個東西是進口的,當然不便宜,送禮供自己使用都很面子。
Golego的主要成分是可可粉和蔗糖,可以直接釀造或混合到牛奶中以獲得更好的口感。當時,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認為牛奶和Golego是最适合成長的健康飲品,也有人稱這種組合為"長高秘",不得不說Golego在營銷和廣告這方面走在時代的前列,難怪鍋裡會滿滿錢。
相比之下,你還記得小麥奶精的受歡迎程度嗎?歸根結底,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一種商品賣火爆,長期賣出,離不開兩大因素:
一是産品品質本身要經得起市場的考驗,使用人說好,形成好口碑,使産品經久不衰。
其次,适當的宣傳是不可或缺的,要樹立一個有實力的大品牌,在外在形象上起到一定的作用,讓消費者有信任感,也使商品産生品牌溢價。
直白地說就是一個字:既有好的産品,又能喝。
并不是說小麥奶精被市場淘汰是它自己的問題,而是随着時代的發展,更好的産品和更先進的營銷理念出現了,之後浪潮把前浪放在了沙灘上。雖然小麥奶油早已消失,但它帶給我們的那些發黃的記憶從未消散,每想一想,依然甜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