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年的杜月笙去到香港,總理邀請他回上海,卻被人恐吓最終拒絕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上個世紀上半葉的上海,除了各謀私利的境外勢力和鬥争激烈的國共兩黨,還有實力橫着走的便是幫派了。而這其中最甚者,莫過于青幫三巨頭黃金榮、張嘯林和杜月笙。

晚年的杜月笙去到香港,總理邀請他回上海,卻被人恐吓最終拒絕

然而随着抗戰結束,解放軍解放上海,杜月笙這個曾經在上海呼風喚雨的青幫老大也走到了人生的轉折點。他匆匆奔赴香港,在港病逝且最終入葬台灣。看起來,他是不贊同黃金榮站隊的選擇,而是站在了我們的對立面,甚至不惜永不回故鄉?

杜月笙赴港之因

光緒十四年(1888),杜月笙出生在江蘇川沙(今上海浦東新區)高橋。因為父母早早相繼去世,他便由繼母和舅父撫養長大。隻是這樣的成長環境,隻能将杜月笙教成一個街頭"小癟三"。

是故在十四歲時,杜月笙就進入青幫,拜陳世昌為老頭子,後又進入黃金榮的公館做随從。

晚年的杜月笙去到香港,總理邀請他回上海,卻被人恐吓最終拒絕

杜月笙頭腦靈光,是以很快得到了黃金榮原配夫人林桂生的器重,被提拔為"八股黨"首領。随後杜月笙以此為基石,迅速在上海的股股洪流之中站穩腳跟。到了1921年,他就已經成了張嘯林和黃金榮的結拜兄弟。

而從青幫起家,杜月笙注定是有着滿身不堪的。他賣鴉片,開賭場,勾結法國駐滬總領事,背負着無數人命,也賺着一筆又一筆的昧心錢。是以後來杜月笙也有意識地給自己"洗白",開始涉足銀行業、工商業、航運業,乃至電影業、新聞業等正當行業。

在抗戰期間,因為與戴笠有交情,杜月笙在統一戰線一事上也出力良多。他還利用自己的人脈和門徒,鏟除了張嘯林等賣國漢奸。雖然他也曾趁亂發國難财,但他也捐出了不少。

晚年的杜月笙去到香港,總理邀請他回上海,卻被人恐吓最終拒絕

蔣介石和杜月笙的關系曾不錯,在抗日勝利前夕,杜月笙還接受了蔣介石授予的少将軍銜。雖然後來杜蔣二人因上海市長之位鬧翻,杜月笙之子和蔣介石之子還結仇,但杜月笙還是擔心自己和蔣家的糾葛引起大陸當局忌憚。是以在解放戰争結束前夕,擔心自己被人民翻舊賬的杜月笙匆匆帶着家眷和平劇名伶孟小冬離滬赴港。

杜月笙同意歸滬

其實在離滬前,蔣介石曾給杜月笙抛去一同赴台的橄榄枝,但遭到杜月笙拒絕。而杜月笙想邀請一同赴港的黃金榮則婉拒了杜月笙的好意,心灰意冷地留在上海。是以赴港一事,杜月笙自己都是不情不願的,畢竟他的過去都與上海有關。

晚年的杜月笙去到香港,總理邀請他回上海,卻被人恐吓最終拒絕

1950年,杜月笙得知當年提攜自己的林桂生病重,他便匆匆派長子杜維藩以申彙銀行經理的身份前去探望,并順帶試探大陸當局對他的态度。這一去,杜維藩便為杜月笙帶回了大陸當局希望他回滬的好消息。且時任上海副市長的潘漢年還代表國家向杜月笙承諾,隻要他老老實實的,做對人民有益的事,那不僅我們不會苛待他,人民也會原諒他。

杜月笙很快命杜維藩給潘漢年回信,表示自己決定支援新中國。不久後香港招商局和數艘輪船起義,宣布支援新中國,董華明等人奉周恩來之命赴港支援運動,杜月笙便直接與董華明見了一面。這次見面,不僅敲定了杜月笙回滬一事,也讓杜月笙用行動證明了自己支援新中國的決心。他關照在港門徒不得阻撓此次起義,還拒絕了洪蘭友、俞鴻鈞等國民黨高層的招攬。

晚年的杜月笙去到香港,總理邀請他回上海,卻被人恐吓最終拒絕

杜月笙成為黨争"工具",遺囑被違

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一場意外發生了。在拒絕國民黨說客不久後,杜月笙收到主席的親筆信。

主席在信中提到,願真心相待,誠邀杜月笙放下包袱回滬共商國是,發展新中國。

心念家鄉的杜月笙在收到信的次日便邀《新聞報》總編錢永銘為其給主席寫回信,表示已不再猶豫,擇日便返滬。結果錢永銘因為喝太多,把該寄給主席的信錯寄給了蔣介石。這一下,老蔣火冒三丈,決定軟硬兼施地逼迫杜月笙赴台。

蔣介石這一逼,杜月笙就直接成了國共對峙的"炮灰"。

晚年的杜月笙去到香港,總理邀請他回上海,卻被人恐吓最終拒絕

為了攪渾杜月笙回滬計劃,1951年3月11日,台灣《中央日報》轉發中新社香港在前一日的專電,稱杜月笙和錢永銘等人已預備赴台。

四月,在港國民黨特務又給杜月笙透露消息稱,大陸當局正欲與港英當局交涉,将他引渡回滬批鬥。若是引渡不成功,那就直接把他在港槍殺……

蔣介石的這一番操作,有沒有騙到國家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是吓到了杜月笙。

本就患有心髒病和哮喘的他很快倒下,在5月中風偏癱,8月就已水米不進。心知自己恐怕等不到回滬那天的杜月笙隻得叫來陸京士、錢新之等人為他拟作遺囑,并要求将他的遺體帶回上海,葬在高橋。

晚年的杜月笙去到香港,總理邀請他回上海,卻被人恐吓最終拒絕

然而待杜月笙于1951年8月16日病逝,蔣介石還是不打算放過他。

台灣《中央日報》釋出用心險惡的訃告,聲稱杜月笙堅定支援台北。後來蔣介石等人僞造杜月笙遺囑,再加上陸京士和洪蘭友等國民黨高層的不斷勸說,杜家人就糊裡糊塗地将杜月笙的靈柩運送到台灣"歸依國土"。

是故杜月笙一生雖壞事幹得不少,但在生命的最後其實是做了正确的選擇的。隻是他身份太特殊,國共皆希望将他拉到自己的陣營,是以他反倒成了政治鬥争的一個犧牲品。

"别了,我的老家高橋!"可惜這一别在蔣介石的插手下成了永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