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晚年的杜月笙去到香港,总理邀请他回上海,却被人恐吓最终拒绝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上个世纪上半叶的上海,除了各谋私利的境外势力和斗争激烈的国共两党,还有实力横着走的便是帮派了。而这其中最甚者,莫过于青帮三巨头黄金荣、张啸林和杜月笙。

晚年的杜月笙去到香港,总理邀请他回上海,却被人恐吓最终拒绝

然而随着抗战结束,解放军解放上海,杜月笙这个曾经在上海呼风唤雨的青帮老大也走到了人生的转折点。他匆匆奔赴香港,在港病逝且最终入葬台湾。看起来,他是不赞同黄金荣站队的选择,而是站在了我们的对立面,甚至不惜永不回故乡?

杜月笙赴港之因

光绪十四年(1888),杜月笙出生在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新区)高桥。因为父母早早相继去世,他便由继母和舅父抚养长大。只是这样的成长环境,只能将杜月笙教成一个街头"小瘪三"。

是故在十四岁时,杜月笙就进入青帮,拜陈世昌为老头子,后又进入黄金荣的公馆做随从。

晚年的杜月笙去到香港,总理邀请他回上海,却被人恐吓最终拒绝

杜月笙头脑灵光,所以很快得到了黄金荣原配夫人林桂生的器重,被提拔为"八股党"首领。随后杜月笙以此为基石,迅速在上海的股股洪流之中站稳脚跟。到了1921年,他就已经成了张啸林和黄金荣的结拜兄弟。

而从青帮起家,杜月笙注定是有着满身不堪的。他卖鸦片,开赌场,勾结法国驻沪总领事,背负着无数人命,也赚着一笔又一笔的昧心钱。所以后来杜月笙也有意识地给自己"洗白",开始涉足银行业、工商业、航运业,乃至电影业、新闻业等正当行业。

在抗战期间,因为与戴笠有交情,杜月笙在统一战线一事上也出力良多。他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和门徒,铲除了张啸林等卖国汉奸。虽然他也曾趁乱发国难财,但他也捐出了不少。

晚年的杜月笙去到香港,总理邀请他回上海,却被人恐吓最终拒绝

蒋介石和杜月笙的关系曾不错,在抗日胜利前夕,杜月笙还接受了蒋介石授予的少将军衔。虽然后来杜蒋二人因上海市长之位闹翻,杜月笙之子和蒋介石之子还结仇,但杜月笙还是担心自己和蒋家的纠葛引起大陆当局忌惮。所以在解放战争结束前夕,担心自己被人民翻旧账的杜月笙匆匆带着家眷和京剧名伶孟小冬离沪赴港。

杜月笙同意归沪

其实在离沪前,蒋介石曾给杜月笙抛去一同赴台的橄榄枝,但遭到杜月笙拒绝。而杜月笙想邀请一同赴港的黄金荣则婉拒了杜月笙的好意,心灰意冷地留在上海。所以赴港一事,杜月笙自己都是不情不愿的,毕竟他的过去都与上海有关。

晚年的杜月笙去到香港,总理邀请他回上海,却被人恐吓最终拒绝

1950年,杜月笙得知当年提携自己的林桂生病重,他便匆匆派长子杜维藩以申汇银行经理的身份前去探望,并顺带试探大陆当局对他的态度。这一去,杜维藩便为杜月笙带回了大陆当局希望他回沪的好消息。且时任上海副市长的潘汉年还代表国家向杜月笙承诺,只要他老老实实的,做对人民有益的事,那不仅我们不会苛待他,人民也会原谅他。

杜月笙很快命杜维藩给潘汉年回信,表示自己决定支持新中国。不久后香港招商局和数艘轮船起义,宣布支持新中国,董华明等人奉周恩来之命赴港支持运动,杜月笙便直接与董华明见了一面。这次见面,不仅敲定了杜月笙回沪一事,也让杜月笙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支持新中国的决心。他关照在港门徒不得阻挠此次起义,还拒绝了洪兰友、俞鸿钧等国民党高层的招揽。

晚年的杜月笙去到香港,总理邀请他回上海,却被人恐吓最终拒绝

杜月笙成为党争"工具",遗嘱被违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场意外发生了。在拒绝国民党说客不久后,杜月笙收到主席的亲笔信。

主席在信中提到,愿真心相待,诚邀杜月笙放下包袱回沪共商国是,发展新中国。

心念家乡的杜月笙在收到信的次日便邀《新闻报》总编钱永铭为其给主席写回信,表示已不再犹豫,择日便返沪。结果钱永铭因为喝太多,把该寄给主席的信错寄给了蒋介石。这一下,老蒋火冒三丈,决定软硬兼施地逼迫杜月笙赴台。

蒋介石这一逼,杜月笙就直接成了国共对峙的"炮灰"。

晚年的杜月笙去到香港,总理邀请他回上海,却被人恐吓最终拒绝

为了搅浑杜月笙回沪计划,1951年3月11日,台湾《中央日报》转发中新社香港在前一日的专电,称杜月笙和钱永铭等人已预备赴台。

四月,在港国民党特务又给杜月笙透露消息称,大陆当局正欲与港英当局交涉,将他引渡回沪批斗。若是引渡不成功,那就直接把他在港枪杀……

蒋介石的这一番操作,有没有骗到国家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是吓到了杜月笙。

本就患有心脏病和哮喘的他很快倒下,在5月中风偏瘫,8月就已水米不进。心知自己恐怕等不到回沪那天的杜月笙只得叫来陆京士、钱新之等人为他拟作遗嘱,并要求将他的遗体带回上海,葬在高桥。

晚年的杜月笙去到香港,总理邀请他回上海,却被人恐吓最终拒绝

然而待杜月笙于1951年8月16日病逝,蒋介石还是不打算放过他。

台湾《中央日报》发布用心险恶的讣告,声称杜月笙坚定支持台北。后来蒋介石等人伪造杜月笙遗嘱,再加上陆京士和洪兰友等国民党高层的不断劝说,杜家人就糊里糊涂地将杜月笙的灵柩运送到台湾"归依国土"。

是故杜月笙一生虽坏事干得不少,但在生命的最后其实是做了正确的选择的。只是他身份太特殊,国共皆希望将他拉到自己的阵营,所以他反倒成了政治斗争的一个牺牲品。

"别了,我的老家高桥!"可惜这一别在蒋介石的插手下成了永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