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臣子受到猜忌,皇帝讲述了两人过往,从此就有了一则有名的成语故事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让小编来带你走进历史,了解历史。

古代的王朝体制之下,立功者见危,有功者遭忌,成为了君臣之间最大的隔阂,故而有淮阴侯韩信之叹、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明太祖火焚庆功楼的故事,因此后来人为受功者惋惜的同时,又痛恨帝王的暴戾无情。然而世间事总是对立的,有屠杀功臣的君王,也就会有优待功臣的君王……

臣子受到猜忌,皇帝讲述了两人过往,从此就有了一则有名的成语故事

东汉的开国君王光武帝刘秀,不得不说就是这样一个优秀完美的帝王,在他的身上,我们几乎找不出他任何的缺点,事业有成、迎娶白富美、儿女成器、才德兼优、与功臣共享天下,这样的帝王可以说可遇不可求,谁碰到是谁的福气。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完美到无可挑剔的帝王,也曾经结结实实的遭遇了一次功臣遭受猜忌的事情,但是刘秀之所以完美,就在于他处理这件事情的方式,为他赢得了一片美名,因为这次事件,从此还诞生了一则特别有名的成语故事。

臣子受到猜忌,皇帝讲述了两人过往,从此就有了一则有名的成语故事

冯异的功勋

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后位列于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刘秀称帝后被封为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公元34年,病逝于军中,谥号“节侯”。

唐朝德宗年间,追封古今六十四名将,冯异在内;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冯异在内;明太祖朱元璋取古今三十七人配飨历代帝王庙,冯异依然在内,整个东汉年间入列的唯有冯异和邓禹两人。

冯异一生功勋卓著,帮助光武帝刘秀平定关中、建立东汉,从此受封阳夏侯,担任征西大将军的职务。因为冯异镇守长安,成为东汉王朝在西北的屏障,手握实权且爱民如子,关中百姓都称呼其为“咸阳王”。

臣子受到猜忌,皇帝讲述了两人过往,从此就有了一则有名的成语故事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这时候朝中就有人向刘秀进谗言:“冯异威望太高,会心生谋反之心,朝廷得多加防备才是”。

冯异听说后越发忐忑,食不知味、寝不安眠,为了消除朝廷的猜忌,冯异只能上书自辩:“在处境艰难之时,我尚且小心谨慎,现如今天下太平又深受皇恩,又岂敢做大逆不道之事。”

君不疑臣,臣不叛君,君臣同心传为美谈

如果换做大多数猜忌君王,一定会召回冯异收其兵权,轻则架空、重则斩首,但是冯异的幸运在于他遇到的是刘秀,等待冯异的不仅不会是功高震主的猜疑,反而是让冯异更显荣宠的待遇。

臣子受到猜忌,皇帝讲述了两人过往,从此就有了一则有名的成语故事

刘秀看到冯异的上书后回了一封诏书”将军之于国家,义则君臣,恩犹父子“,也就是将军是我朝的宝贵财富,我刘秀待将军如同儿子尊敬自己的父亲一样,将军不必因为朝中的中伤而心怀恐惧。

这就是人格魅力,不得不说,刘秀能成功自有他的道理,能成为中国史上完美且没有垢名的皇帝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冯异能够遇到刘秀,也确实是他的幸运。

公元30年,冯异从长安来到京都洛阳朝见汉光武帝刘秀,刘秀非常隆重的接见了冯异,并对满朝文武说道:”他是我当年起兵时的主簿,在创业的道路上为我劈开了丛生的荆棘,扫除了重重的障碍,又为我平定了关中之地,所立之功为旷世奇功啊!“

臣子受到猜忌,皇帝讲述了两人过往,从此就有了一则有名的成语故事

《后汉书 · 冯异传》:帝谓公卿曰:‘是吾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从此中国的历史上就有了一个著名的成语‘披荆斩棘’,冯异和刘秀的君臣之情也传为美谈。后世之人多在创业的道路上,用披荆斩棘形容创业的艰难。

散朝之后,刘秀又赏赐了冯异大量的珍宝服饰,并且写了一道感激的诏书“当年在无蒌亭,我没有饭吃的时候,是你给我弄来一碗豆粥;在滹沱河我饥饿难耐的时候,又是你给我煮麦饭,你对我的大恩大德,我至今还没有报答”

臣子受到猜忌,皇帝讲述了两人过往,从此就有了一则有名的成语故事

如果说‘披荆斩棘’是刘秀对着众大臣树立君臣同心的政治动机,那么这一封诏书里面,则是完全卸下皇帝的身份,对冯异表达个人的感激之情,刘秀这样的皇帝,只能说千古难遇。

让冯异没有想到的是,因为别人的诽谤,反而更加促进了君臣二人的感情;让刘秀和冯异二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这件事,无形中为中国的文化界添加了一个人尽皆知的成语,公元34年,也就是朝拜洛阳后的第四个年头,冯异病逝于军中,刘秀追封其为“节侯”,言下之意就是高风亮节之侯。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