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寶玉日記|我心目中的寶玉

前  言

《“寶玉”日記》是歐陽奮強的妙筆,他用日記體形式記述了他演寶玉三年時間的前後始末,通篇充滿了他對紅樓劇的熱愛和所扮演角色中的無數艱難與曲折,同時也表達了他對真理的追求與藝術的探索。文章虎虎生氣,灼熱感人,健美有力。讀者可從中了解當代青年演員的歡樂與艱辛,還可了解他們豐富的精神世界。

寶玉日記|我心目中的寶玉

×月×日

“歐陽,請談談你是怎樣把握寶玉這個人物的?”

記者們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如果來十個記者,有九個要提出這個問題,

“應該把握寶玉成長過程中不同時期的基調。”

每每遇到這個問題,我就得重複地說這句話。剛開始時,我還要思忖一下,後來,象國小生背書一般,我可以倒背如流。

今天劇組安排了四家報社的記者采訪,也不例外地提出了這個問題。

我沒再老調重談,而是說了一些新的認識。

寶玉日記|我心目中的寶玉

“寶玉的性格,‘紅學’工作者們早就分析得很透徹了。現在,主要是真正地靠演員自己去掌握好人物的發展過程。黛玉進府時,寶玉才十三、四歲;而寶玉出家,應是二十七、八歲。這麼一段距離,把握不好各個時期的基調,就停留在一條線上,必然流于膚淺。何況,現在我們拍攝工作,不是按劇情發展的線索進行的,而是把場景相對集中,同一場景的戲,在一個時期内突擊性地拍完,再換另一個場景。有時候,我一天要化三次妝。早上起來,拍23集:寶玉被迫搬出大觀園後,偷偷跑進去看林黛玉;馬上又換妝拍6集:寶玉和賈政遊大觀園;下午又換妝、換頭套,拍寶玉落難,沿街讨飯。三個截然不同的基調,在同一天完成,确實要留神。厘清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氣氛,給予不同的内心情緒。稍有大意就容易把握不準。”

“你是怎麼樣來區分不同時期的人物基調的呢?”

寶玉日記|我心目中的寶玉

“我大緻給寶玉分了三個階段。黛玉進府,寶玉和姐妹們搬進大觀園,仿佛躲進了世外桃源,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這時的基調主要是展現純真、活潑。抄大觀園、晴雯死、司棋死、四兒、芳官被趕出大觀園,迎春的出嫁,探春的遠嫁等,使寶玉漸漸認清賈府那虛僞的仁義道德,為了支撐将要沒落的封建大家族,殘酷摧殘似花一般的純真少女。這時,寶玉成熟起來了,主要展現他的深思和憂怨。賈府敗落,寶玉進監獄,沿街讨飯,終于使他最後認識到社會的昏暗腐朽。他看破了紅塵,對人世間的一切都失去了昔日的感情,仿佛已成了木頭。以上隻是相對地劃分的三個階段,還必須按特定環境中特定的内心感受,處理好每一場戲。”

“你認為自己做到了嗎?”

“不敢說,實在不敢說。了解和展現還有很大的距離,隻是在盡力地去做。”

文章:《“寶玉”日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