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強大的項羽最終敗給了劉邦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從公元前209年9月會稽起兵到公元前206年12月立馬鹹陽, 分封天下。項羽像一陣狂飙攻城略地, 橫掃暴秦。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 乘勢起隴畝之中, 三年, 遂将五諸侯滅秦, 分裂天下, 而封王侯, 政由羽出, 号為‘霸王’。”

為什麼強大的項羽最終敗給了劉邦

項羽自稱西楚霸王, 占據梁, 楚九郡的地方, 控制了今安徽、江蘇和浙江的大部分以及山東、河南的部分地區, 成為當時占地最廣, 勢力最強的一個諸侯王, 定都彭城, 君臨天下。

分封諸侯是項羽一生的巅峰, 也是他踏上敗亡之路的重要一步。

分封時, 他有恃自己雄厚的軍事實力, 不可一世, 随心所欲。他任意改換一些人的封地, 如他将趙王歇, 從富庶之處驅遷到苦寒的代地, 将燕王韓廣由燕國腹地趕往荒僻的遼東。他将張耳封為常山王, 占有原趙國的大片土地, 卻隻給在反秦鬥争中功勞不亞于張耳的陳餘三縣之地。違約立沛公為漢王, 王巴蜀漢中, 并分關中為三, 使秦之三降将章邯, 司馬欣, 董翳分别主持, 以牽制沛公, 這一切, 不僅加劇了項羽與被封者之間的沖突, 也加劇了受封者彼此之間的沖突。

為什麼強大的項羽最終敗給了劉邦

六國舊貴族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 沒有受封的人不待說, 已經受封, 甚至封地很廣大的人也有對項羽不滿的, 認為自己應該得到更多更好的封地。“統一帝國的要求, 始于春秋時代;到戰國時, 機會漸漸成熟;到秦始皇時, 乃得一度實作。”

春秋争霸, 戰國縱橫, 民不聊生, 哀鴻遍野。老百姓渴望統一, 止熄戰火。從春秋時, 統一大勢已成天下所歸, 萬民所盼。但在複仇思想驅使下的西楚霸王, 卻過分地感情用事, 缺少理性的分析, 看不清天下大勢, 而是逆勢而行。項羽的分封諸侯, 使全國又恢複到春秋戰國時代互為攻伐的狀态, 狼煙又起, 烽火連連。“不久齊國首先發難, 諸侯混戰再次爆發。”

“被項羽逼處巴蜀漢中一隅為漢王的劉邦, 于漢元年 (公元前206年) 八月, 乘機進入關中, 陸續消滅了項羽用來阻塞他擴充勢力的關中三王 (雍王章邯, 塞王司馬欣, 翟王董翳) 。接着他領軍東出, 遠襲彭城”楚漢戰争, 已正式上演。在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的楚漢戰争中, 項羽被劉邦打敗。“五年卒亡其國, 身死東城”, 魂斷烏江。

為什麼強大的項羽最終敗給了劉邦

在楚漢戰争中, 雖然項羽曾大捷彭城, 攻陷荥陽, 奪下成臯, 打得劉邦抛兒棄父, 狼狽不堪。但項羽的人馬卻越打越少, 隻能在曆史潮流中苦苦掙紮。垓下被圍, 兵少食盡, 四面楚歌, 愛妾無依。項羽借酒澆愁, 長歌當哭。英雄末路之際, 太史公如是曰:“項王至陰陵, 迷失道, 問一田父, 田父绐曰:‘左。’左, 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複引兵而東, 至東城, 乃有二十八騎, 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羽自度不得脫。”曾叱咤風雲, 号令天下十八諸侯的英雄盟主此時隻有二十八騎跟從, 面對滔滔的烏江之水, 他無顔東渡, 橫劍自刎而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