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将鐘赤兵:單腿走完長征路,賀子珍曾舍身救了他一命

“鐘赤兵同志是好人,是打仗打出來的!”

這是由李敏代毛澤東轉達給有關上司的一句話,之後毛澤東更是在長沙的談話中提及鐘赤兵,說:“鐘赤兵這個人被敵人打掉了一條腿,是在婁山關被打掉的,你們不要歧視他,他可以到廣州軍區。”

有了他這番話,鐘赤兵即被安排擔任了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但這并非毛澤東第一次“特殊關照”鐘赤兵,早在紅軍時期,他就與其結下了深厚情誼。正是知根知底,在往後歲月裡,毛澤東曾多次評價鐘赤兵“是一個好人”。而這個“好人”稱号,全然憑着鐘赤兵打仗打出來的。

這第一仗,就得從婁山關戰役說起!

中将鐘赤兵:單腿走完長征路,賀子珍曾舍身救了他一命

一渡赤水後,老蔣繼續調集十多萬大軍“圍剿”紅軍。為擺脫強敵、争取主動,毛澤東決定二渡赤水、奪取婁山關、攻占遵義城。

可偏偏婁山關位置險要,貴州軍閥王家烈派重兵駐守在這裡,其中就包括名聲在外的“雙槍兵”。這支部隊不僅槍法極準、還善用各種槍支,戰鬥力十分強悍。

憑着天然的地理優勢,外加如此強悍的守軍,想要拿下婁山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事實也是如此,被派來攻打婁山關的紅軍第13團,接連數次沖鋒都沒能拿下。在時間如此緊迫的情況下,彭德懷隻得讓第12團增援。

得到指令的鐘赤兵,立即率12團奔赴婁山關。當晚,他就帶人拿下了婁山關的下南溪口。當地人反應過來後,不由得大為惱火。原本閉守不出的“雙槍兵”,選擇進行反撲,這無疑給了鐘赤兵機會。

“沖啊!”

大聲一喝,鐘赤兵沖在了最前面,其餘紅軍戰士緊随其後。可在槍林彈雨中,受傷在所難免,一顆子彈正巧擊中了他的大腿。

警衛員見狀,立即回轉,蹲下身子,意欲背他。

“别管我,往前沖!”

随即鐘赤兵撕開自己的衣服,簡單包紮後,大喊:“同志們,沖啊!”

說着,他繼續沖鋒在前。政委尚且如此,第12團的戰士們亦不遑多讓,紛紛沖鋒在前,展示出了别樣的勇猛。

“雙槍兵”哪裡見過這樣“悍不畏死”的戰士,不由得被吓破了膽,很快就敗下了陣。婁山關被攻下來了,可鐘赤兵卻昏迷了過去。

中将鐘赤兵:單腿走完長征路,賀子珍曾舍身救了他一命

彭德懷知道這個消息後,趕到第12團所在地,當即下令讓他休養。一聽說要讓他休養,鐘赤兵立馬不願意了。都說“紅軍不怕遠征難”,攻下婁山關不過千難萬險中的一險,就連遵義城都沒攻下來,他說啥都不願意休養。

“拿下遵義城,我立馬休息!”

當着彭德懷的面,鐘赤兵做了承諾。無奈之下,彭德懷也隻能答應鐘赤兵這個請求。在攻打遵義城之後,鐘赤兵這才安心治療。

可這時醫生看了他的傷勢後,不由得驚歎,臉色一變,說:“這麼嚴重的傷勢,必須要從小腿以上截肢。”

原來,鐘赤兵受傷之後一直奔赴在第一線。帶傷上火線,以至于傷勢越來越嚴重,甚至于裡面的骨頭都扭碎了。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的他,如今面臨的更是生命危險。截肢,尚能保一條命;不截肢,會危及生命。

沒有猶豫,截肢!

可遵義城這個地方,物資匮乏,缺電、少水,就連城外都沒有公路。這般情況危急,也就隻能就地取材。在四處搜羅之後,醫生隻借來了一把砍刀、一把手鋸。醫生在鐘赤兵傷口上用鹽水消毒後,不打麻藥,直接截肢。鑽心的痛,讓鐘赤兵臉色一變,豆大的汗珠就從他的臉上、身上往下淌。

三個多小時的時間,他幾度昏迷。可這個過程中,他沒有喊過一聲痛。清醒時一直喊着:“打倒敵人,打倒反動派!”

在場的醫生、護士,無不為之動容。事後回憶起這件事,不少人十分感慨地說:“從未見過這種場合和這麼強硬的漢子!”

任誰能在三個多小時的鑽心之痛下,依舊能保持絕對的風度?即便是将其比作“現實版關羽”,也不為過!可就是這樣的漢子,在醒來的第一瞬間,卻哭了。

不為别的,隻因他沒了小腿。

中将鐘赤兵:單腿走完長征路,賀子珍曾舍身救了他一命

“沒有了右腿,叫我怎麼帶兵沖鋒呢?”

彼時沒了小腿的他,絕不會想到,後面還會兩度截肢,徹底沒了整個右腿。那時候醫療環境差,除了沒有專業的裝置之外,就連消毒、消炎的藥都很少。再加上遵義這地方多雨潮濕,鐘赤兵的傷口不幸感染。

為了保住他的命,醫生不得已提出“再次截肢”的建議。可第二次截肢依舊沒能解決傷口感染的問題,迫不得已下,隻得将鐘赤兵整個右腿完全截掉。接連三次截肢,沒有麻藥,完全靠着最原始的治療手段,鐘赤兵卻硬生生的扛了過來。這無不讓人感慨其生命力頑強,也驚歎鐘赤兵的毅力。

可如今失去右腿的他,行動不便,再加上接連手術,身體狀況這麼差,根本不适合繼續跟着紅軍遷移。經組織上安排,決定将其留在當地老百姓家裡養傷。

一聽說要留下來,鐘赤兵成天向上級反映,表示自己不願意留下來。尤其當彭德懷來看望他時,鐘赤兵更是大義凜然的說:“我就是爬着,也要跟随部隊!”

他之是以如此,是真的與這支部隊融為了一體。出生于湖南平江一貧苦農民家庭的他,自小就受盡了地主的剝削、壓迫。當紅軍到家鄉後,這支部隊不僅沒有騷擾當地百姓,還表現得十分和善。

16歲的鐘赤兵,覺得這支隊伍與衆不同,是以他也選擇加入了這支隊伍。作為一支窮苦人民的子弟兵,他在部隊第一次享受到了人人平等的同志之情。

沒有剝削、壓迫,有的隻是彼此關照、無私奉獻。鐘赤兵在部隊見過太多人為他人犧牲的例子,為此他愈發堅定了留下來的決心。不僅如此,每次打仗鐘赤兵總是沖在第一線。憑着這份勇猛勁,他從一名紅軍戰士升任為營長。

可這個“營長”的職位,帶來的并非是權利和榮耀,而是責任與付出!

中将鐘赤兵:單腿走完長征路,賀子珍曾舍身救了他一命

如今擔任第12團團政委的他,早已将責任與承擔放在心頭。讓他就這麼輕易丢下這個付出了一切的隊伍,他還真做不到。

彭德懷被鐘赤兵的堅持所感動,當即大手一揮,說:“帶上,就是用三軍團一個團擡,我也要帶上他!”

得到彭德懷首肯後,鐘赤兵不由得喜出望外。這件事被毛澤東知道後,他也專程來看了鐘赤兵。

走近病床後,毛澤東親切的拉着鐘赤兵的手:“小鬼,又負傷了?”

毛澤東之是以叫鐘赤兵“小鬼”,還是因其年齡小,彼時已經四十餘歲的毛澤東,鐘赤兵僅22歲。而這也并非他第一次來看望鐘赤兵,早在一年前,他就見過鐘赤兵。

那是第五次反“圍剿”時期,沖鋒在前的鐘赤兵,不幸左手拇指被子彈打中。常說“十指連心”,可他依舊強忍着疼痛,帶領隊伍一直到勝利。毛澤東知道這件事後,也專程去看望了鐘赤兵。

當時鐘赤兵一臉坦然,說:“雖然沒了手指,嘿嘿,照樣能打仗!”

無所畏懼、豪邁,隻要能打仗、幹革命,這點“小傷”根本算不了什麼。可現在鐘赤兵再不複當初的豪邁,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右腿,整個人都委屈的快要哭了。

負傷、犧牲,對于鐘赤兵來說,根本算不了什麼。他最害怕的是就此廢了,再也不能上陣殺敵。

瞧着一臉委屈的鐘赤兵,毛主席神色一動,轉而哈哈大笑,說:“我們是應該在婁山關立個石碑,寫上‘鐘赤兵在此失腿一隻’。”

中将鐘赤兵:單腿走完長征路,賀子珍曾舍身救了他一命

這看似玩笑話,實際則是變相地肯定了鐘赤兵的功績。可這話,并未讓鐘赤兵有半分開心。随即毛澤東也不再打趣,而是十分嚴肅的對彭德懷說:“鐘赤兵小小年紀就這樣英勇,是個英雄,就讓他到中央休養連吧!”

中央休養連,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連隊。别看這是“休養連”,實際上裡面都是些當時的風雲人物。如董必武等老幹部,亦或錢之光等中央上司,要不就是一些紅軍主要上司人的女幹部家屬,如賀子珍。

被安排到這個連隊,足以看出毛澤東對鐘赤兵的重視。可就算在這個連隊,身患殘疾的鐘赤兵,依舊遭遇過數次危機,其中一次,還是賀子珍舍身救了他。

1935年4月23日,中央休養連來到盤縣的一個小山村暫時休養。到了中午,天空中出現了幾架敵機。賀子珍連忙組織傷員隐蔽,就在一行人都躲起來後,她才發現躺在擔架上的鐘赤兵還暴露在外面。

賀子珍也顧不得危險,立即從隐蔽的地方跑了出來,将其扶在擔架上,盡力的向回拉。可敵機發現後,立馬調轉機頭,向兩人俯沖而來。一頓機槍掃射,還扔下了炸彈。眼湊着鐘赤兵就要被拉進隐蔽處,賀子珍顧不得危險,毫不猶豫的撲在鐘赤兵身上。

待爆炸聲後,躲在隐蔽處的戰士們才發現,賀子珍早已傷痕累累,倒在血泊中昏迷不醒。而鐘赤兵,并沒受到一點傷害。

賀子珍用一己之軀,替他擋住了所有飛來的彈片。換句話說,賀子珍舍身救了鐘赤兵一命!彼時的鐘赤兵,既激動又自責。不管是毛澤東的親切照顧、亦或賀子珍的舍身相救,俱都讓這位硬漢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中将鐘赤兵:單腿走完長征路,賀子珍曾舍身救了他一命

受了傷的賀子珍,被人連忙送到了總衛生部。經過檢查之後,才發現她全身上下籠統總共有17塊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彈片。和鐘赤兵一般,醫生隻能在無麻醉的情況下,用夾子把她體表的彈片一塊塊地取了出來。

在這個過程中,賀子珍痛的大汗淋漓,硬是沒有喊一聲。正如當初鐘赤兵截肢一般,兩人和千千萬萬紅軍戰士一般堅強。

經過幾天搶救,賀子珍總算從昏迷中醒了過來。可她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鐘赤兵的情況,當得知他安然無恙後,賀子珍一臉高興的說:“鐘赤兵是主席表揚過得英雄,救英雄是我的職責!”

這番話,讓在場人十分動容。

緊接着,賀子珍又囑咐身邊人,一定不要将自己受傷的事告訴毛澤東,以免他牽挂。可這麼大的事,誰也不敢瞞着。當毛澤東得知這件事後,先後詢問了賀子珍和鐘赤兵的情況,還專程去看望了賀子珍。

和鐘赤兵不同,賀子珍彼時身受重傷,想着就留在當地。可紅軍隊伍怎麼可能丢下她,正如當初彭德懷對鐘赤兵所說一般,一行人輪流着擡她。

于是,中央休養連又多了一個躺在擔架上的勇士。

可不管是鐘赤兵,還是賀子珍,俱都以“不麻煩戰友”為原則。尤其是鐘赤兵,雖說少了一條腿,可他硬是堅持用木棍當拐杖,一步步向前走。

爬雪山、過草地,一路曆經艱險,靠着一條腿走完兩萬五千裡長征路,這該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又該需要多大的毅力?

好在在艱苦的歲月裡,鐘赤兵遇到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危秀英。

中将鐘赤兵:單腿走完長征路,賀子珍曾舍身救了他一命

和鐘赤兵一樣,危秀英有着同樣的身世、一樣的革命理想。當得知鐘赤兵“三次截肢”的故事後,危秀英十分欽佩他,也就自告奮勇擔當起了照顧鐘赤兵的重任。

在那個艱苦奮鬥的行軍途中,兩個人相識、相知,最終因愛走到了一起。當紅軍順利到達陝北之後,兩個人也在陝北窯洞舉辦了一場簡單的婚禮。

之後,黨中央拟選拔一批身患舊疾、立過大功的紅軍将領前往蘇聯治病和學習。一直關注着鐘赤兵情況的毛澤東,這一次在人選中特地加上了他。于是,鐘赤兵随着劉亞樓等同志,曆經半餘年時間,總算抵達莫斯科。這一去,就長達數年之久。

這期間,鐘赤兵除了時刻關心着國内局勢之外,亦要處理好學習問題。對于隻有國小文化的鐘赤兵來說,學習成了當下最困難的事情。

而攔在他面前的第一關,即是語言問題!

早在出國前,鐘赤兵就已經學了小半年俄語。正常的日常用語,尚且能聽懂一些。可畢竟當下接觸的是專業詞彙,學起來多少有些吃力。

好在他刻苦,秉持着“笨鳥先飛”的道理,鐘赤兵每次總是第一個到教室、最後一個離開,長此以往,他不僅能聽懂老師的講課,還能讀一些馬列書籍。

在蘇聯那段時間,鐘赤兵進步很快。他們如饑似渴的學習新知識,無不盼望着早日回到祖國。随着蘇德戰争爆發,鐘赤兵、劉亞樓等人決定起身回國。

此行,自不是一帆風順。

中将鐘赤兵:單腿走完長征路,賀子珍曾舍身救了他一命

離開蘇聯之後,一行人決定從外蒙古進入中國。可在日軍嚴密封鎖下,他們隻能被迫滞留在外蒙古。如此,鐘赤兵等人隻能暫時安頓下來。

原本一心報國的鐘赤兵,如今隻能暫時寄生于一農莊,做一“看菜老農”。日子雖清苦了些,但他從未喪失對國家的希望,堅信抗日戰争必将取得最後勝利。

随着抗日戰争進入尾聲,原本滞留在外蒙古的鐘赤兵、劉亞樓等人,總算随着蘇聯大軍進入東北。

雖說此時國内局勢不定,但對鐘赤兵來說,當下正是他大展拳腳的好機會!

在蘇聯學習了好幾年的他,其思維貫行早已不再局限于往日的“遊擊、小分隊作戰”,而是專注于大兵團作戰。

尤其是解放戰争爆發後,雙方作戰更講究系統、高效,這樣的大規模工業化戰争,更講究後勤保障能力。被安排到東北擔任總後勤部部長的他,發揮了巨大才能。

在整個解放戰争中,東北野戰軍都稱得上絕對的主力。而東北解放區,更是承擔着支援全國解放戰争的大後方的角色,給全國各地運輸炮彈、糧食等資源。這般巨大的轉變和能力,皆與後勤部隊密不可分。

許多人往往都會忽視後勤部隊的作用,但古來就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在整個部隊中,後勤的作用絕不可忽視。

早在紅軍時期,上司人就已經注意到了這點。到了解放戰争時期,中央對後勤部門的要求就更高。針對戰争方式的轉變,鐘赤兵對後勤部隊也做了相應的調整。

中将鐘赤兵:單腿走完長征路,賀子珍曾舍身救了他一命

前面提到,抗日戰争時的戰争方式多具有“遊擊性”,而到了解放戰争時期,大兵團作戰更講究高效、快速。為此,鐘赤兵建議設定東線、西線兩個後勤司令部,并分别成立了一套保障地區工作的方案。

再者,鐘赤兵和相關同志決定采用後方補給、就地補給、戰場繳獲補給,三位一體的方法,

以求完全滿足大兵團作戰的後勤需求。

“我們要什麼炮彈就有什麼炮彈,要多少有多少,敵人的工事再堅固,也經不起我們幾百門大炮齊轟!”

這是蕭華在平津戰役中的一句話,由此能看出,鐘赤兵的後勤保障工作的确做得很到位。對此,毛澤東也十分滿意,故專門點名鐘赤兵建立新中國民航事業!

“隻許幹好,不許幹壞!”

這是毛澤東對鐘赤兵的要求,接下任務的他,當即開始籌建。從選址、選調幹部,鐘赤兵沒有絲毫慌亂。即便期間遭遇港英當局百般阻攔,但他依舊遊刃有餘,很快就組建了屬于中國的民航。

在民航局的三年時間,鐘赤兵白手起家,為新中國民航完成了最重要的“從零到一”這一步。之後民航不斷發展,正是因鐘赤兵打下了良好基礎。他用實際行動和成績,完美實作了毛澤東“隻許幹好”的囑托。

工作認真、努力,打仗拼命,讓其赢得了不少人敬重。但他之是以受人尊敬,絕不單單因為短手指、斷腿。

1955年,鐘赤兵被授予中将軍銜。作為紅軍老人、解放戰争的大功臣,彭德懷專程上門詢問鐘赤兵,是否有意見。

中将鐘赤兵:單腿走完長征路,賀子珍曾舍身救了他一命

“我參加革命并不是為了當官,多少比我優秀的幹部死在戰場上,連名字都不知道,我憑什麼計較評什麼軍銜?”

一句話,完美展現了鐘赤兵大度、無私的精神。是以他之是以受人尊敬、敬重,全然因為其正直、大度的人格魅力。饒是毛澤東,也曾多次評價其,說:“鐘赤兵是一個好人!”

尤其在李敏向毛澤東反映了鐘赤兵遭遇了不公正對待後,向來溫和的主席,當即臉色一變,十分嚴肅地說:“鐘赤兵是好人,是打仗打出來的!”

有了毛主席發聲,鐘赤兵才得以繼續工作下去。而他對鐘赤兵的關心,到此并沒有結束。自從紅軍時期,他就知道這位将軍從不看重個人得失,為此在長沙的談話中,毛澤東特地提到了鐘赤兵。

會上,毛澤東說:“鐘赤兵可以到廣州軍區去。”

他之是以這般說,隻因鐘赤兵在國防科委的工作并不順遂,故特意關照。有了這層關系,鐘赤兵就被調離了科委,去廣州軍區任副司令員,投身于軍區建設和訓練工作。

而鐘赤兵雖曆經艱險,依舊專心于國防和部隊建設。可不幸的是,這位奮鬥一生的将軍,于1975年3月,因突發心肌梗塞,與世長辭,享年61歲。

中将鐘赤兵:單腿走完長征路,賀子珍曾舍身救了他一命

但讓許多人沒想到的是,在鐘赤兵逝世第二年,總政治部準許了鐘赤兵為革命烈士。因病逝世,卻被批為革命烈士,這在新中國的曆史上,實屬罕見。

但對于鐘赤兵來說,這絕對是最好的告慰。自參加紅軍以來,他永遠沖在第一線。之後因傷病,不得不退守後方。于他來說,從前線退下來,是人生一大遺憾。若有可能,他是希望戰場是自己最後的歸宿。

而總政治部準許其為“革命烈士”,算是彌補了他心裡的遺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