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光緒臨死一兩天慈禧在做什麼?死因謎團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光緒臨死一兩天慈禧在做什麼?死因謎團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在2008年之前,人們對光緒帝的死因一直存在巨大疑團,搞不明白他到底是生病自然死亡還是被害非正常死亡,是以出現了很多猜疑的說法,在史學界甚至一度以自然病死為主流觀點。但這個準确答案在10年前終于通過現代科學手段得以驗證,那就是通過對光緒帝遺體的頭發、遺骨、衣服及墓内外環境樣品進行了反複檢測、分析,發現光緒衣領部位和頭發上均沾有高濃度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其袍服胃區的三氧化二砷是源于屍體腐敗時的體液浸蝕所緻,而頭發及衣領的三氧化二砷也是屍液浸蝕的遺留。常人口服砒霜60至200毫克就會中毒身亡。而僅在光緒帝部分衣物和頭發上檢出的砒霜總量就已高達約201毫克,由此關于光緒帝死因得以真相大白,即38歲的光緒帝确實是被砒霜毒死的。那麼,在光緒帝臨死的那一兩天,慈禧都在做什麼呢?

光緒臨死一兩天慈禧在做什麼?死因謎團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1908年11月13日 (光緒三十四年)是光緒帝死亡的前一天,這天早晨八時,慶親王進宮見慈禧,此時慈禧病情好轉,精神舒爽,但此時光緒帝卻病情加重,已處于終日迷睡,較少清醒的狀況。據說,光緒帝清醒時,曾派皇後向慈禧禀報說“他恐怕不能長久侍奉太後了,請太後選一個嗣子即位,不可再緩”。但這樣的話是否真是出自光緒帝本心說法,以及是不是真派皇後去說了這樣的話都不可考了。

光緒臨死一兩天慈禧在做什麼?死因謎團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當日,慶親王到宮後,慈禧便傳命立即召見諸大臣于儀鸾殿議事。慈禧在和大臣議事時雖曾出現力不能支的狀況,但說話仍如往日,聲音洪亮有力,神情鎮定自若,與會者都很驚奇。據說,當日的會議全由慈禧一人主持,其他出席會議的重臣有:慶親王、醇親王、軍機大臣袁世凱、張之洞、鹿傳霖、世續等。慈禧在會上開場說:“現在時候到了,須照皇帝即位時之上谕,為其立嗣。我的主意已定,但仍想跟你們商量,聽聽你們關于嗣君的意思?”慶親王等主張立貝勒載治四子溥倫或恭王,并更偏重于溥倫,理由是溥倫一脈屬于道光皇帝長支之後,醇親王載沣也附議了這個意見。而其餘人則主張立醇親王載沣之子溥儀。

光緒臨死一兩天慈禧在做什麼?死因謎團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慈禧聽了衆人的意見後又說:“以前我将榮祿之女說給醇王為福晉,就有意定其所生長子為嗣君,以作為榮祿一生忠誠的答報,是以我決定立醇王之子,同時封醇親王為監國攝政王,此職較從前之議政王,名分尤高也”。醇親王聞聽趕忙叩頭辭謝,表示恐怕不能勝任其職。會議作出決定後,立刻頒下兩道谕旨:一道是封醇親王載沣為監國攝政王的谕旨;另一道是诏命醇親王之子溥儀進宮撫養的谕旨。

同時,又命慶親王将上述兩道谕旨通報給光緒帝。當時,光緒帝神志正好清醒,他聽慶親王說了太後的谕旨後,對其說:“立一長君,豈不更好?但也不必疑惑,太後的主意是不錯的。”後來他聽說以醇親王為監國攝政王,表現出了喜悅的神情,當時已是下午三時,兩小時後醇親王送幼主溥儀進宮。

光緒臨死一兩天慈禧在做什麼?死因謎團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第二日(11月14日)七時,禦醫說皇帝鼻翼有扇動,胃中有隆起,這些都是不祥之兆。當日,朝廷又向各省下谕旨稱:皇帝病危,請各省再尋良醫進京為皇帝診病,而且還在谕中詳述了皇帝之病狀,其語是否盡實,則不可知矣。下午三時,慈禧親自到瀛台探視光緒帝的病情。當時,光緒已經昏迷不醒,其後趁其稍微有意識時,太監宮女奉命為其穿上了長壽禮服,皇帝雖不願穿,但已無用,到了下午五時,光緒帝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據說,當時有慈禧、皇後、兩位嫔妃,及太監等數人在現場。慈禧沒等給皇帝穿完龍袍就回宮了,并傳下皇帝命新帝登基的遺诏。

光緒臨死一兩天慈禧在做什麼?死因謎團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至此,光緒帝走完了38年的人生道路,這段資料的記載并未提及給光緒帝下毒的過程,料想當時光緒帝應該确實身體有病,但應該不至于死得那麼快,一定是有人悄悄在其藥食中投放了砒霜,令其速死,但這個真相除了慈禧外,又有哪個具體執行者敢承認呢?是以,它隻能是所有知道真相的人都爛在肚子裡的一個秘密,還好現代科技還原了那段悲哀的曆史,揭開了光緒帝死亡的真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