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4師800人死守6晝夜,打退華野近萬人猛攻,其威名遠超孟良崮戰役

衆所周知,國民黨新1軍、新6軍、第5軍、第74軍以及第18軍,号稱其五大主力。五大主力中,若論戰績和名氣,第74軍當名列第一,由陳誠組建的第18軍次之,第5軍靠後,新1、新6軍由于組建較晚,經曆戰鬥較少,排名最後。

74師800人死守6晝夜,打退華野近萬人猛攻,其威名遠超孟良崮戰役

大圖模式

關于國軍五大主力,史學界有種普遍的說法—新1軍事裝備出來的,新6軍是孿生出來的,第5軍是練出來的,第74軍是打出來的,第18軍是寵出來的。由此可見,第74軍絕非浪得虛名,其善打硬仗、能打惡仗的名氣,是在一次次血戰中打出來的。

74師800人死守6晝夜,打退華野近萬人猛攻,其威名遠超孟良崮戰役

抗戰時期,74軍就曾多次與日軍交手,在萬家嶺大血戰、常德會戰、南昌會戰等許多戰役中表現不俗,曾給日軍造成了重大殺傷,被冠以“抗日鐵軍”的光榮稱号,先後兩次榮獲國民黨軍委會授予的最高榮譽—飛虎旗。抗戰結束後,74軍被改編為整編74師,全師3萬餘人,全美式裝備,戰力強悍,威風凜凜。後來我們知道,在1947年3月的孟良崮戰役中,整編74師遭華野5個主力縱隊,共計15萬的重兵包圍。經過3個晝夜的連續苦戰,終因彈盡糧絕、孤立無援,整編74師被全殲。

74師800人死守6晝夜,打退華野近萬人猛攻,其威名遠超孟良崮戰役

孟良崮一役後,粟裕曾這樣評價整編74師:“74師不愧是王牌中的王牌,即使換了美軍陸戰1師,同樣條件下,可能撐不到3天,也會被解放軍全殲于孟良崮!”粟裕對整編74師評價如此之高,足見其戰鬥力确實相當不一般。但孟良崮戰役後,國民黨又重建了整編74師,在随後的商埠大戰中,74師又一次顯示出了自己超強的戰力,震驚了整個華北戰場。

74師800人死守6晝夜,打退華野近萬人猛攻,其威名遠超孟良崮戰役

1948年9月,濟南戰役打響,面對解放軍重兵壓境之态勢,在王耀武的一再苦求下,蔣介石最終答應,将重建後的整編74師空運至濟南,協助王耀武守城。但是出乎蔣介石意料的是,濟南戰役進行到第二天時,我軍的炮火就徹底封鎖了機場,導緻蔣介石僅空運了整編74師7個連、800人的兵力。

74師800人死守6晝夜,打退華野近萬人猛攻,其威名遠超孟良崮戰役

但就是這800人的兵力,給日後攻城的解放軍造成重大傷亡。9月20日,解放軍在掃清了外圍其他據點後,逼近了商埠,兩日後推進到了由整編74師7個連的兵力,把守的敵第2綏靖區司令部。當解放軍發起進攻後,這800人憑借司令部堅固的鋼筋水泥大樓,以及由四周各種明暗碉堡構成的工事,負隅頑抗,誓死不退。最終,竟然以區區800人的兵力,打退了華野近萬人發起的第一波進攻。

74師800人死守6晝夜,打退華野近萬人猛攻,其威名遠超孟良崮戰役

随後,我軍集中了數十門重炮,對着敵司令部大樓一陣狂轟,将整棟大樓炸得千瘡百孔,幾乎炸得僅剩下了一個空殼架子。随後,我軍又發起了第二波進攻,大軍剛沖到距離大樓500米左右的距離時,敵人的子彈、手榴彈不斷從視窗、彈孔、牆縫中飛了出來,沖在最前面的将士猝不及防,成片成片地被撂倒。

74師800人死守6晝夜,打退華野近萬人猛攻,其威名遠超孟良崮戰役

最後,經過一番拼死血戰,華野大軍才攻入了樓内。但敵人仍拒絕投降,繼續抵抗,與我軍展開逐屋、逐層的争奪。最終,經過連續6個晝夜的反複拼殺,我軍在完全占領了敵司令部大樓。而800名敵軍全部戰死,無一人被俘或投降。

74師800人死守6晝夜,打退華野近萬人猛攻,其威名遠超孟良崮戰役

商埠大戰,被譽為濟南戰役中的“絞肉機”,敵整編74師7個連、800人的兵力,血戰華野近萬兵力,長達6個晝夜,最終全部戰死。戰況之慘,遠超孟良崮,震驚了整個華北戰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