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衛戰之前,隻有唐生智主張:死守南京。自然他就成為守備南京的總指揮。
唐生智這個人,非常有意思,湖南人,出身名門望族,祖父是大清廣西提督。16歲進入湖南陸軍國小,22歲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還參加過辛亥革命、護法運動。
唐生智崇信佛教,被稱為“佛教将軍”,但是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富有鮮明個性的抗日将領,也是主張長期抗戰的将領之一。唐生智守備南京,出現了很多的傳言,但是沒有任何史料證明,他是為了謀求私利,孤軍守城,九死一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這個時候,不管是白崇禧,還是何應欽,都為唐生智捏一把汗:參加南京保衛戰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從淞滬戰場上下來的,有的部隊甚至傷亡超過三分一,士氣大跌,以這樣的部隊保衛南京,結果讓人擔憂。
不管怎麼樣,這事是定下來了。
軍委會,為南京制定了確定兩個月不失的防守計劃,專門成立了第七戰區,劉湘擔任戰區司令,陳誠擔任戰區副司令,總部設在武漢。與此同時,蔣介石讓劉湘追,第21軍團,第23軍團,迅速上南京支援作戰。
蔣介石也給各個戰區,布置了作戰任務:
第七戰區固守現有陣地,左翼留在安吉,孝豐山地,攻擊日軍側背,遲滞其前進速度。第三戰區,集合部隊在龍潭以南,廣德以北,遲滞日軍,破壞交通,掩護主力部隊行動。南京衛戍軍,在南京既設陣地,與第三戰區密切協作,擊破日軍。
老蔣的這個作戰部署,可謂是粗糙至極。
當時留在南京的部隊,隻有孫元良的第88師,宋希濂的第36師,桂永清的教導總隊,三個團的憲兵隊,而且他們都是剛剛從淞滬戰場下來,嚴重的兵力不足,直接導緻南京外圍第一道防線,根本無人可守。
唐生智,根據有限的兵力,做出了一下的安排:
第88師,駐守雨花台和城南,教導總隊駐守紫金山和城垣東部,第36師,駐守江山,幕府山,城北,憲兵部隊駐守西涼寺,教導總隊的一個吐豔駐守烏龍山要塞,警戒長江封鎖線。
蔣介石也緊急調集了第三戰區九個師,第七戰區兩個師,馳援南京。
最終守衛南京的序列如下:
南京衛戍軍總司令唐生智,副總司令羅卓英,劉興,參謀長周斓。
第10軍,軍長徐源泉,轄丁治磐的第41師,徐繼武的第48師。
第66軍,軍長葉肇,轄譚隧第159師,第160師。
第71軍,軍長王敬久,轄沈發藻的第87師。
第72軍,軍長孫元良,轄第88師。
第78軍,軍長宋希濂,轄第36師。
第74軍,軍長俞濟時,轄王耀武的第51師,馮聖法的第58師。
第83軍,軍長鄧龍光,轄巫劍雄第154師,李江第156師。
教導總隊,隊長桂永清,轄何知重的第103師,霍守義的第112師。
憲兵對三個團,司令蕭山令。
從以上兵力來看,大約集結了15個師,10萬的兵力。
得到兵力補充之後,唐生智恢複了南京外圍防禦陣地,派第72軍分出一部,到南京江甯鎮守備,第74軍鎮守江甯鎮以東,第66軍擔任淳化鎮到牛鳳山一線守備,第83軍,守備龍潭鎮,第71軍,加強鎮江要塞防線。
總體來說,中國守備對南京的陣地守備,還算比較完善,就這樣寂靜的等待戰火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