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俠談新能源市場變化:新能源退坡30%,光儲存,換電模式,電池銀行…

作為2022年開年全球汽車行業的首個國際車展,2022(第四屆)海口國際新能源暨智能網聯汽車展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

王俠談新能源市場變化:新能源退坡30%,光儲存,換電模式,電池銀行…

新階段呈現三大新态勢

回顧2021年,持續的疫情和原材料漲價、晶片短缺等讓全球汽車産業步履維艱,但對新能源和智能汽車而言卻是一個曆史性的年份。

在新能源領域,全球新能源頭部車企首破萬億美元市值,頭部電池企業突破萬億人民币市值,單一車企新能源汽車銷量接近百萬輛規模,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突破300萬輛,增幅高達170%,私人使用者占80%以上,市場滲透率首次超過10%。

在智能網聯方面,我國L2級乘用車新車市場滲透率達到20%,搭載5G和LTE-V2X等聯網終端的車輛超過500萬輛,全國開放道路測試裡程超過5000公裡,安全道路測試總裡程超過1000萬公裡,高等級智能網聯汽車在全國多地城市道路實作常态化載人載物測試。

開幕式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表示,從電動汽車關鍵技術列入國家“八五”計劃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已經走過了30個年頭。中國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已走過了發展的初級階段,正全面邁入更高品質的新發展階段,并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

王俠談新能源市場變化:新能源退坡30%,光儲存,換電模式,電池銀行…

首先,政策會走向另一面。新發展階段的标志就是從政策驅動徹底轉向市場驅動。這一次高增長與上一次最大的不同,就是市場推動的結果。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将再退坡30%,每輛車補貼最低不到5000元,最高不過12000多元,而且從明年開始不再有補貼。當然,政策不會從此缺席,而是會從鼓勵性政策轉向管理性政策,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的分解和落地将會對新能源汽車接下來的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其次,真正的比拼剛剛開始,要引領會越來越難。傳統車企巨頭們開始把巨額資金投向新能源車,更大體量的網際網路和科技公司巨頭開始入場造車,政策補貼又即将消失,接下來的競争隻會更加激烈。那些靠補貼成長起來、缺乏競争力的品牌将加速退出。如果要想繼續引領市場,唯有技術創新,在底層技術和原始創新上下功夫。1000公裡續航、滑闆式底盤、燃料電池等等,更多的技術難題在等着大家去攻克。

最後,賽道足夠長,還有下一個臨界點。在初級階段,一些商業模式走過了概念和摸索階段,開始從空中着陸,如光儲充一體化模式、換電模式、電池銀行等。這些新模式一旦轉入穩定的商業營運,一定會對新能源汽車産生新一輪強力推動。而當創新技術讓新能源汽車在性能和成本上都絕對勝過燃油車的時候,便是下一個臨界點的到來,必将迎來新能源汽車更大規模、更持久的發展。科技創新永遠是新能源智能汽車的核心,也隻有科技創新才是永遠的風口。

未來新能源汽車産業鍊的變化在哪

在開幕式的下午,筆者參加了關于汽車供應鍊的論壇,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資深首席專家黃永和先生,分享對新能源汽車産業鍊的獨特見解。

王俠談新能源市場變化:新能源退坡30%,光儲存,換電模式,電池銀行…

2020年9月份,國務院公布的《2035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對未來15年的發展進行了頂層規劃設計,主要包括:總體部署、五大措施、五個專欄、五大保障措施。

在黃永和看來,提高創新能力方面,仍然是零部件産業發展的首要任務,在2035規劃裡非常重要的科技創新還是指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同時融合了智能汽車,或者智能網聯汽車。關鍵零部件占比内容非常高,主要涉及到相關産業的基礎技術能力的提升,以及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平台的建設,特别是動力電池突破行動等方面的具體要求。

新能源汽車目前還屬于快速增長期,外界把去年定義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元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超過10%,乘用車領域已經超過15%。從體的情況來看,智能化、網聯化和人性化的功能設計将會成為新能源汽車産品差異化競争的關鍵。電動化,下一步的主要競争點就是在于智能化和網聯化,包括适合消費者消費的各種差異化的産品。考慮到産業發展,特别是消費結構的變化,2025年、203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我們預測有可能達到700萬輛和1400萬輛,市場占比将會達到26%和47%,這是相對基礎情景下的預測,另外一個是相對樂觀的,主要的原因是在碳達峰、碳中和這個“雙碳”目标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會進一步加速。

王俠談新能源市場變化:新能源退坡30%,光儲存,換電模式,電池銀行…

動力電池産業鍊來說,動力電池目前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以江浙為代表的長三角和以京津冀魯為代表的環渤海地區,部分中部城市近年來産業增長比較快,特别是在碳中和目标情況下,電池在生産過程中排放二氧化碳最高,電力來源比如西南部地區很多都是水電,屬于綠色能源,在這個地區布局也會成為下一步動力電池企業布局的基本方向。

三元電池和磷酸鐵锂電池目前還是主流的技術路線,固态電池很有可能在2025-2030年之間實作大批量商業化應用。

電驅動系統,目前來看電機、電控已經形成了京津冀、珠三角和長三角的産業布局。京津冀地區有精進電機、北汽新能源、聯合電子;長三角區域有上海氣動、華域電動、麥格納、蘇州綠控;珠三角有比亞迪、彙川技術、大洋電機等,這個布局也是和2035新能源規劃相符。

前十企業從電機、電控的市場占有率情況來看,特斯拉、比亞迪、方正電機占40%,這個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有一個特點,宏光MINI熱銷的情況下,成功地帶動裡雙菱汽車,包括陽光電動力、英搏爾等國内自主電機企業數量産能的提升。從電機的發展趨勢來看,高電壓、高內建、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高聲品質、高成本效益會成為未來的主要方向。

置頂

繼續閱讀